搜索
吴爱华的头像

吴爱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20
分享

站在“太邱世泽”古墙门前

因“上虞区红色文艺创作名家工作坊”采风,我第一次走进小越街道新宅村。时光仿佛穿梭回百年前,村内保留着不少民国风格的建筑:太邱世泽、祈山小学、美人弄卷烟厂等,每一处建筑都是凝固的历史,门窗里装满了故事。

站在“太邱世泽”的砖雕古墙门前,一种熟悉的感觉油然而生,难道我以前来过吗?不可能。或许是我梦中见过,也好像不是。想起来了,嫁到嵊州的二姑家曾有这样的墙门,只不过,二姑家的墙门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就倒掉了。

因了这份熟悉和亲切,我有意查看了“太邱世泽”的相关资料,知道了建造于民国时期的“太邱世泽”,已于2018年1月入选绍兴市区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单,列入保护名录。

“太邱世泽”的“太邱”,是陈氏堂号。原自颖川陈氏之始祖陈寔,因曾任太丘(东汉时期太丘县)长,故后世称其为“陈太丘”,他以清高,有德行而闻名于世。丘,即邱的古文,两字可通用。太邱世泽,一则可以表明屋主的姓氏,二则可以表示陈氏后裔要继承发扬祖先的名望恩泽。

据记载,“大邱世泽”台门的主人叫陈宫来,陈氏第六十三世孙。“太邱世泽”扩建于民国二十三年,即1934年。计楼房五间两进一侧楼,平房两间,占地面积约为376平方米。侧楼有“厚德载福”古偏门,正楼左右壁上,画有“金犬管财、金鸡入安”的纹样,当时一切家务由大媳妇余德秀掌管。

陈宫来长年在外经商,在湖州开设钱庄,在苏州开设绸庄,是大山下村一个有名的富商。他娶妻两房,分别为周瑞筠和邹巧宝,共生育五男五女十个小孩。

男儿“宗”字辈:大儿子陈宗德(潭)、二儿子陈宗钰、三儿子陈宗杨、四儿子陈宗锬(琰)、五儿子陈宗贤。

女儿“萱”字辈:大女儿陈滋萱、二女儿陈惠萱、三女儿陈留萱、四女儿陈录萱、五女儿陈明萱。

陈宫来是一位有德行的商人,也是一位进步人士。在他的影响下,好几个子女均未继承父辈产业,而是投身于党的革命事业,为了他们心中的理想和信仰,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大儿子陈宗潭,早年在中共余上工委领导下,在本地参加党的地下工作,夫人俞德秀,夫妻俩育有五女一子。新中国成立后陈宗潭在北京卫戍区任职。

二儿子陈宗钰,又名陈史展,1918年出生,化名钦云。早年就读于本村祈山小学,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祈山小学建成后,他曾回乡任教,开展地下活动,动员有志青年参加抗战。1938年暑假,他和妹妹陈滋萱曾合演话剧《放下你的鞭子》。1939年8月参加新四军,后任团部参谋。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中遭敌伏击,不幸被捕入狱,关押于江西上饶集中营。1942年6月利用监狱转移之机,在福建赤石暴动,失败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24岁。

三儿子陈宗杨,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改名洪星。夫人杨一凡,育有二子。

四儿子陈宗琰,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改名陈洪。夫人宋捷(原名谢爱娟),育有三女一子。陈洪于“皖南事变”后失散,杳无音讯。

大女儿陈滋萱,又名周天军,1921年出生。早年就读春晖中学,在学校民主进步思想及二哥陈史展的影响下,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并于193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先后以前江小学、五车堰永兴小学教师的身份作掩护,从事党的秘密情报工作。她是美人弄卷烟厂情报站的具体牵线人。卷烟厂完成历史使命后,她奉命赴余姚城工委,与中共三北地区余上特派员余先假扮成夫妻,以开设面店为掩护,从事情报收集工作。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北撤时,陈滋萱与余先奉命留下,他们俩正式结为夫妻,继续从事情报搜集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滋萱在余姚县妇联、浙江省人民法院等单位工作。1954年,陈滋萱调往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工作。

四女儿陈录萱,15岁就参加志愿军赴朝参战,退休后定居杭州。

岁月流逝,世事变迭,那年梅花,已不知凋谢在哪个墙根,老了青砖,湿了黛瓦。“太邱世泽”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些许变化。

1950年,全国上下进行土地改革,“太邱世泽”台门三间坐东朝西正屋的右侧一间,改给了村里的军烈属陈海瑞家,其它两间曾归属陈宫来家,一直到1963年,由陈宫来发妻周瑞筠出面,将两间正屋卖给本村村民陈招娣家。

陈海瑞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大儿子陈百昌(陈铁峰)、二儿子陈水昌(陈水峰)、三儿子陈兆昌,这也是一个革命的家庭。陈海瑞妻子王兰花曾经在美人弄卷烟厂做过工。

陈铁峰,原名陈百昌,1919年12月出生。早年就读春晖中学,在邻居中共党员周天军的鼓励下,1943年7月参加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194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浙东行政公署余上县崧厦区财经指导员、新四军第一纵队司令部供给部科员、华东军区司令部本部指导员。解放后,和陈毅市长同一天进驻上海,曾任上海市人民政府直属机关总支组织员、组织部部长等职。

陈水峰,原名陈水昌,1924年11月出生,在哥哥陈铁峰的影响下,瞒着父母,于1945年1月偷偷参加了三五支队,决定跟随哥哥。他在寻找哥哥部队的过程中,得知哥哥已经改名陈铁峰,于是,他也改名陈水峰,1945年10月北撤时在海盐澉浦战役牺牲。陈水峰没有结过婚,直到牺牲,他都没有见到他崇拜的哥哥。

1951年2月,农历正月初一。当时旧宅村党支部书记陈乾坤带队,村民敲锣打鼓,将一面写着“卫国光荣”的荣誉牌匾,送到陈海瑞在“太邱世泽”的家,并在大家的一片祝贺声中,陈乾坤亲手将光荣匾悬挂在陈海瑞家的门框上方。

牌匾左上方写着“陈铁峰、陈水昌家属纪念”,右下方写着“一九五一年二月立,旧宅村全体群众敬献”。这是一块值得后人铭记的荣誉牌匾,也是一块值得新宅村村民自豪的牌匾。不是由哪一级组织出面敬献,而是由全体群众出面敬献给村里的军烈属,这样的荣誉牌匾估计不多。

今年88岁的张阿珍老人,是陈兆昌的妻子,听她说,那几年,每到正月初一,村干部和群众都上门慰问,连续多年。这充分说明了新宅村一直以来拥军爱民的优良传统,新宅村的村民是感恩的。

一个宁静的午后,我再次走进新宅村,顺着美人弄又走到“太邱世泽”台门。站在写着“厚德载福”四个字的偏门旁,仿佛看到陈滋萱从这扇包着铁皮的门里走出来,从容地走向卷烟厂。抬头,墙壁上留下的暗哨孔眼,见证着美人弄1号的女地下交通员们,和日伪顽斗智斗勇的一幕幕红色往事。

村庄很静,“太邱世泽”古台门也有一种淡然遗世的安静。原先一直住在台门里的张阿珍老人,前些日也搬到旁边儿子家里去住了。我推开虚掩的大门,仿佛推开一段尘封的历史。站在一长排精致的镂空花格木门前,脑中出现陈史展出门去祈山小学上学时的情景。

在区党史办查找陈史展资料时,看到这样一段话:“学业优秀,喜爱书法,11岁时,写了“紫气东来”四个字,被刻在陈家房门的砖梁上。”我抬起头,睁大眼睛,努力想找到“紫气东来”四个字,但都没有找到,是不是它已风化在历史的岁月里。一排古朴的砖墙,静默在那里,悄悄地向人们诉说着当年激情澎湃的红色岁月。

离“太邱世泽”台门6米处的墙壁脚下,嵌着一块高80厘米、宽20厘米的条石,上面写着“本屋地直街让进叁尺,大墙门口巷内、后墙门口,让进六尺,直巷让进贰尺,民国二十三年,陈立。”这是传为美谈的六尺巷,充分说明了主人陈宫来的气度,“让它三尺又何妨”?

新宅有孝子桥,因清代末年的孝子陈福德而命名。原陈家祠堂“思成堂”内,有“代父身死陈福德孝子墓”的墓碑。家风可以淳民风、民风可以润家风。从嵌在墙脚的条石和祠堂里的墓碑这两件事,就看以看出陈家自古就有重德义、尚孝慈、倡仁忠这样的家风。

常言道:“自古忠臣出于孝子之门”。居住在“太邱世泽”台门的前后两户陈氏人家,目前已查实的,有八人参加革命,其中两位牺牲、一人失踪。他们以青春与生命,践行了对党和解放事业的忠诚。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壮举,体现了儒家伦理中崇高的家国情怀与忠孝精神,令人肃然起敬,他们无愧于“太邱世泽”这四个字。

张阿珍老人现在住的地方,就在离“太邱世泽”几百米的地方,这是一幢漂亮的小别墅,房前屋后都是清绿的果树和姹紫嫣红的花卉。门前庭院里大朵大朵紫色、青色的绣球花,开得正欢,铁栅栏围成的院墙上,爬满无数绿色的枝条,枝条上缀着一簇簇橘黄色的凌霄花。各种形状不同的小花盆,整齐地排列在一起,这是新宅村很多美丽庭院中普通的一个。

庭院美丽,乡村和美。新宅村获得首批浙江省“艺术乡建”特色村,可喜可贺。站在千年古井凤凰井旁,细听从福祈山下来的两支泉水汨汨流淌,看那一池的铜钱草绿得发亮。绿色,是青春的颜色,是希望的颜色,也是安宁的颜色。我的内心无限感慨:向革命先烈致敬,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