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万成的头像

黄万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2/13
分享

最解乡愁“榜舍龟”

国庆,随泉州市作协的几位文友老师赴永春岵山采风,虽说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撰写岵山四个古村落的稿件,而我心里却一直打着小九九,思绪早已不自觉地飞向岵山,飞向那垂涎已久的“榜舍龟”。

说起“榜舍龟”,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像巴西龟之类的动物,其实“龟”是一种糯米制品,是寄托着人们祈望像龟一样长寿的愿望。在闽南一带,很早以前就有习俗,不论是在过生日、婚丧事或者祭祖、敬神等习俗中,都要备有一种糯米做的食品,以祈延年益寿、祷幸福安康。因为这种食品形状酷似龟,还用陶瓷烧制的模具在糯米皮上印有寿字图案,所以人们就把这种糯米制品,取名为“龟”。而永春的“榜舍龟”又以其独特的做法和口感,在闽南众“龟”中独树一帜,也最为著名。

既然都是“龟”,为什么唯独永春的叫“榜舍龟”呢?这还得从它的来历说起。相传在清乾隆年间,永春盆地岵山古镇有个聪明贤惠的女子嫁至五里街孙榜为妻。因宋元后称呼权贵子弟叫舍人,这个孙榜又是官宦子弟,整天游手好闲,众人便称孙榜叫“榜舍”。孙榜妻子发现厨师中有一个老厨师做出来的糯米龟特别甜美、酥松、清香,便常常学着这位老厨师亲自蒸做糯米龟。孙榜整天和狐朋狗友一起厮混,不久染上了鸦片恶习,甚至把卖祖宅的银子也消耗殆尽了。一天,毒瘾又犯了,孙榜写了一纸卖身契丢给妻子,抓起一盘糯米龟点心又直奔鸦片馆去了。途中孙榜自己想到竟然要卖妻吸食鸦片,就在茶馆坐着发呆,也顾不上糯米龟被旁边熟悉茶客拿去当了茶点,不想众人吃后竟交口称赞,纷纷询问孙榜哪里买的。此时孙榜幡然醒悟,何不回家让娘子做一些出来卖呢?果然第二天一早,孙榜便提了一篮糯米龟在街市吆喝,很快就被一抢而光,许多没有买到糯米龟的市民纷纷追问:“孙榜是在卖什么?”,有个调皮的书生对口答道“孙榜在卖‘榜舍龟’”。就这样,孙榜妻子做的“榜舍龟”因为香嫩可口、回味无穷,慢慢地传遍永春各地,传遍海内外,“榜舍龟”也成了家喻户晓的民间小吃了。

百闻不如一见。我们一行人来到和塘古街的“榜舍龟”店。一进店门,就看见一盒盒油光发亮、金灿灿的“榜舍龟”整齐的摆在桌案上。“又有人订啊”,“是啊,一户人家订了五百个,正赶着做呢,你们随便坐啊”,一位憨态可亲的大娘抬头微笑地看了看我们,手上却没有停止揉捏着糯米团。我凑上前去,和她聊了起来。原来大娘姓郑名秋燕,也许是因为每天劳动,年近六旬的她仍然显得红光满面,端坐在那里一副慈眉善目模样,活像一尊菩萨像。“这些都是选用好的糯米,用清水浸泡六个小时以上,将糯米泡开膨胀,淘洗干净后放入石磨中磨成米浆,把米浆放入袋子,用石块压着让它慢慢沥干水分,就变成了糯米团,你看门口那块大石头就是用来压米浆的。豆馅是用去皮的好绿豆做的,也要浸泡五六个小时后将浮起来的不好的绿豆挑掉,再把绿豆放到沸水里煮熟,捞起来沥干后放到锅中,加入永春金橘泥,用小火焙干后,再把绿豆倒出来,加入少量白糖一起碾成粉末就做成了绿豆馅,我们的绿豆馅是不掺豆渣的。”正说话间,郑秋燕的儿子从一旁的锅里捞出几团金灿灿的食物放入到正在揉捏的糯米团里,郑秋燕在糯米团里加入少许红糖,就着刚才捞起来的几团金灿灿之物一起继续揉捏。“从糯米团里取出五分之一左右,放到沸水中煮熟,加入到糯米团中一起揉捏,这样会更有嚼劲。”郑秋燕看我一脸不解,一边揉捏着一边说道。揉捏两三分钟之后,糯米团的表面变得十分光滑,郑秋燕取出一块糯米团揉成长条状以后,掰成宽约三厘米、长约三厘米的正方形小块,再把小块捏成圆形,往中间放进用手掌心捏成一团的绿豆馅,然后又在手上沾上一点花生油,左手握着糯米团,飞快旋转着,而右手则同时迅速地将糯米团捏紧,很快一个“榜舍龟”做好了。郑秋燕的儿子则在一旁,将包好的“榜舍龟”整齐有序地放到已经铺好豆皮的簸箕上,这些“榜舍龟”大小相同,每个都在一两左右。一泡茶的功夫,三个簸箕都摆满了,郑秋燕起身将盛满“榜舍龟”的簸箕拿到灶台上。“大约要蒸半个小时,用煤气蒸出来的不如用柴火蒸出来的味道香。”郑秋燕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柴火蒸煮手法。半小时后,一笼笼原本淡黄色的“榜舍龟”已经变成热气腾腾、金灿灿的“金龟子”。因为表面被刷上一层花生油,看上去油光闪烁,闻起来米香阵阵。

望着这一笼笼的“榜舍龟”,我不禁咽了咽口水。有人说,有一种相思和回味来自家的味道,眼前这散发着糯米清香的“金龟子”让我想起了的家的味道。小时候我就酷爱吃糯米制品,那种QQ甜甜又温暖的感觉在心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所谓的美食,吃的其实就是一种相思、一种回味,小时候吃到什么让自己觉得满意充满幸福感,长大以后就会一直记着,甚至终身难忘。

对于一个喜欢在文字间行走的吃货,在美食面前是没有抵抗力的,特别是在这种糯米做的、淳朴天成的“榜舍龟”面前,我是心悦诚服的。“爱知识的人扑到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高尔基的这句话,把文化和吃拉到了一起,也让我有了大快朵颐的理由,再也顾不上斯文,抓起一个狠狠地咬了一口,一阵阵浓郁的绿豆香和糯米的清香,夹杂着家的味道,在舌尖丝滑萦绕,吞下去甜美生津,就差没把舌头吞下肚子里了。是的,“榜舍龟”味道好极了,刚才还饥肠辘辘,此刻有了“榜舍龟”垫底,刹时就有了精神气。

在这里,郑秋燕讲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传说。

传说清朝乾隆年间,孙榜父子在永春五里街开了家小吃店,专营糯米龟和花生汤,生意十分红火。时任永春州官的叶绍芬在东门外租房,聘请私塾先生,让弟弟叶绍本苦读候考。叶绍本游手好闲,常到孙家赊龟,几乎天天来食,孙家父子慑于权势不敢得罪,久而久之也成为老主顾了。有一年元宵,叶绍本因贪色被打,回家被私垫先生拒之门外后,孙榜父子收留了他。经这一回,叶绍本终于悔悟,改邪归正,发奋读书,并仍常去孙家闲聊吃龟。一年后,叶绍本上京应试,竟中了进士,并被选入翰林院。三年后,叶绍本被委任为福建学政,到永春主考乡试,便特意前往孙榜店中还清旧账并品尝了多年日思夜想的糯米龟。其时孙父已去世,孙榜的小吃店的生意已大不如前,于是叶绍本故意坐着官轿,带着众秀才,一路鸣锣开道到孙榜店中,以糯米龟祭祀孔子,并要秀才们尝一尝糯米龟配花生汤的滋味。此举顿时在山城引起轰动,围观的乡民都说孙榜显贵了,应尊称为“舍人”。从此,永春五里街这家小吃店做出的糯米龟就被称为“榜舍龟”。后世还为此颂诗一首: “孙榜好学做甜龟,知州胞弟吃不归; 浪子回头中进士,扶困扬名“榜舍龟”。

穿越历史的天空,我仿佛看见孙榜的妻子正在厨房做着薄如蝉翼的糯米皮、和入口即化的绿豆金橘馅,仿佛看见孙榜父子做“榜舍龟”勤劳而忙碌的身影,仿佛看见一笼笼热气腾腾、金灿灿的“金龟子”正被一脸无赖的叶绍本鲸吞着。此刻,这位素昧平生的大娘郑秋燕不时地劝我们无偿品尝“榜舍龟”的细节也让我永远铭记在怀。她不心疼利益流失,只想让人们分享她们母子的劳动成果。“大浪淘沙,留下都是金子”。我想,郑秋燕继承的不仅仅是祖辈传下来的手艺,更继承的是勤劳朴实的传统美德。这也许是为什么“榜舍龟”能够流传三百多年重要原因吧!

现在,不管是永春城里还是乡下,凡宴请宾客,都要在上完美味佳肴之后,捧出一盘金灿灿的“榜舍龟”,配上花生汤、豆汤或银耳汤作为筵席的压底。“榜舍龟”龟皮鲜嫩、丝滑,龟馅甜美、酥松、清香,入口甘甜中略带冰凉,老少皆宜,妇孺都爱。吃上这道爽滑香甜、风味独特的“榜舍龟”,不论本地人或外地人,都会觉得甜到心坎里。旅居海外的永春华人华侨,每每返抵桑梓探亲访友,也总要品尝一下这异乡难觅的家乡美食。临走前,还要捎上一些,让没回来的亲朋好友,也品尝一下这最解乡愁的家乡风味。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到永春县视察小水电的胡耀邦总书记也有吃到‘榜舍龟’”,郑秋燕说道“总书记还很感兴趣地问了这种东西的名称、制作方法,并一直称赞香甜可口,很有地方特色,据说回京后还一直念念不忘这永春的‘榜舍龟’”。我惊喜地望着这小小的“榜舍龟”和这一脸淳朴的郑秋燕母子陷入沉思,这东西无非就是糯米绿豆,想不到有还这么大的魅力!是的,但凡流传下来的好东西都充满了历史厚重的朴实。正如这“榜舍龟”,为什么生命力能这么长,这么广受喜爱,就是因为它取材质朴,它适合大众口味!这勤劳朴实的郑秋燕母子一定会收获像“榜舍龟”一样金灿灿的未来;这油光闪烁的“金龟子”像涓涓细流从古代淌来,也一定还会继续潺潺地流向未来。

车子在高速上飞奔,显然今天比昨天来时的拥堵流畅许多。“来永春,你一定要品尝一下这乡愁美食‘榜舍龟’,不吃‘榜舍龟’就不算真正来过永春”,郑秋燕热情的招呼声回响耳边。因为有了余光中的《乡愁》返乡认祖而让永春享誉海内外,永春也因为有了“榜舍龟”而充满了乡愁的味道,永春和这最解乡愁的“榜舍龟”,就如同大地之上有了山峰,山峰之上有了翠松,翠松之上有的布谷鸟,那真的是一种微妙而美好的相依相伴,是不可或缺的。人生也是如此,有了色香味,人生才显得丰满。美食亦如人生,就如这糯米绿豆做的“榜舍龟”,需要细细品味,才能入口、入胃、入心。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