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有句谚语叫做“八都亲戚,吃煞就走”,说的是,八都人出来走亲戚,到了亲戚家吃完就要马上往回赶,才来得及返回。常常听到这句谚语,却不知道八都具体在哪里,只觉甚是遥远,或无缘相亲。
大年初四,应青龙宫主事姚成业先生的邀请,我们一行三五文友往向阳乡郭田村“青龙宫”朱大元帅府上,参加“青龙宫”副殿落成庆典。不知是不是朱大元帅盛情邀请的各路神仙都是脚踩玉兔神驹,腾云驾雾而来,以至于那一天,满山谷乳白色的雾霭弥漫,像流动的琼浆玉液,使人如置身于梦幻仙境。车辆在悄无声息的山路里蜿蜒爬行,就像乘风驾鸾般,一切景物迷迷茫茫,有月迷津渡,雾失楼台的飘渺。不料自己第一回做“八都亲戚”,竟也位列仙班,御风而行……
八都就是现今的向阳乡,也许这里的人都做怕了“八都亲戚”,亲身经历过贫困的无奈,所以就决定把名字取得乐观朝气一点,藉此寄语子孙后代可以怀揣朝阳梦想,闯出一番朝阳事业,于是改称向阳。这可以说是一种不因困顿而消沉,不因艰难而退却的意念,是一种心的交接,爱的传承。而向阳郭田村“青龙宫”的朱大元帅就是这种信念和爱的化身。
一路欢欣说笑着,教师出身的阿雅,讲起“青龙宫”的故事传说娓娓动听,我们随着她的一颦一笑在仙家洞府里神游。
原来这“青龙宫”的主人朱大元帅叫朱观繗,是宋朝福宁(今宁德)人氏,出生于唐末壬辰年。传说,唐末朝政失规,天下混乱,在朝为官的朱观繗看破红尘,辞官归田,誓为修善德,存仁慈,成正果,便到乐山修行学道,垦荒造田,参与筑建海潮庵,修炼几十载后坐化成仙。宋太宗丙子(公元976年),朱公由乐山飞炉直抵八都郭田青塘垵,香炉高悬于大枫树上,芳香七日,香飘四里。郭田村境内的九个姓氏(郭、姚、张、谢、刘、杨、陈、范、庄)的众多弟子便在这块适合居住的风水宝地建起“青龙宫”供奉朱大元帅。
到了宋真宗年间,泉州旱情严酷,百姓饥荒,到处祈雨,可是老天爷却不下半滴雨水,苍生惶惶不安。泉州府太守蔡襄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跋山涉水来点香拜请“乐山王”李元溥和“青龙宫”朱观繗,言明泉州灾情,恳求朱观繗和李元溥解救万民,普降甘霖。果然没过多久,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霎时间大雨倾盆。蔡襄大喜,冒雨赶回泉州府,忽然看见案上飘来一片刺桐叶,上面刺字写道:雨是江西雨,拨来泉州府,以此桐叶为证。蔡襄捧着桐叶和奏折星夜兼程面见圣上,宋真宗看后龙心大悦,立即颁发圣旨敇封:李元溥为“福佑帝君”,朱观繗为“昭惠福宁元帅”。从此,乐山的下庵“广福庙”,郭田“青龙宫”人山人海,香火旺盛。
正听得兴致,突见阿雅欢呼雀跃起来:快看,有山鸡!顺着她指的方向,果然看见一只五彩斑斓的锦鸡,翘着长长的尾巴,多彩的羽毛在迷蒙雾气中显得艳若锦缎。它时而在路边的石头上快活自在地鸣叫着,时而飞到小树上伫立展翅,不知是在呼唤同伴,还是在彰显其美丽。不一会儿,锦鸡飞入林烟深处,消失在茫茫雾海之中。“青龙宫”就在前面,朱大元帅真是够礼数的,还特地派来了“带路仙姝”,美女作家诙谐地说道。
“梵音妙音、清静人间”。远远望去,林木青青,苍烟蔼蔼,大雾笼罩着“青龙宫”,好似下着一场细到极致的温柔的雨,又像是“青龙宫”香炉里飘出来的烟氤,好一幅绝美的水墨画卷!想必朱大元帅请来的神仙们也都到齐了吧。
“那座房子就是我们郭田姚家族人的山中雅舍!”阿雅指着远处一座红砖堆砌的小洋楼,无不自豪地说道。哦,原来她竟是郭田村姚家人的族亲!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望着阿雅窈窕的影子被淡淡寒烟包围,有如轻纱笼体,时而回眸顾盼,浅浅笑容里透着清雅娴静,我不禁暗想,朱大元帅真会挑地方,这郭田村真是块风水宝地,仙山来客都是不同凡响呀!
“这位就是姚成业先生!”阿雅打断了我的思绪,赶紧伸出右手致意。透过烟氤雾气,一位两鬓斑白、六十开外的老者正朝着我颔首微笑,那模样,像极了一朵在枯叶丛中凌寒独开的含笑花,虽然已经有些枯萎,却依然香气袭人。不知为何,我突然怀念起那只在雾中嬉戏的五彩斑斓的锦鸡,来无影去无踪,煞是快活。眼前这位精神矍铄、仙风道骨的老者,像极了那只锦鸡,终日与深山老林、田园雾霭为伴,守着这古色古香的“青龙宫”,闲散安逸,不受尘事羁绊,日子过得如闲云野鹤一般,多么快活自在!我分明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那香,想必是从群仙毕至的“青龙宫”中飘过来的。
姚成业先生是一名退休的中学老师,知识渊博,为人实在,因此村里人一致推举他来当“青龙宫”主事。副殿的建设从头到尾,他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得到“青龙宫”信众的一致赞扬。姚先生和我谈起了青龙宫“割香”的习俗。早年,有郭田村村民漂洋出海,现在,则有许多村民居住城市,但是大家没有忘却这个千年习俗,即便有的村民在城里过年,每年的“割香”仪式都会尽量赶回来参加。这不仅仅是习俗,也是每个从小山村走出去的人永远的情愫和记忆。从姚先生的言谈举止之中,隐约可以看出,姚成业先生和他的宗侄女阿雅一样,都是颇得山水灵秀的有才之士。
“割香”与我们当地传承千年的信仰有关,姚先生说道,每年正月初一,全村老少都会聚在一起参加“割香”“取火植福”仪式,这种仪式传承至今已千年之久。下午一时,喜庆的锣鼓鞭炮声响起,村民从位于五台山的朱大元帅化身处取来圣火后,便分放于郭田村四周的山头和路口,这称为“镇格”。然后进香埔,请神像进祖厝,一路上,成百上千串鞭炮先后燃放,一时间整个村庄鞭炮声齐鸣,十分热闹。在姚氏祖厝,里三层外三层的人们,将祖厝内外包围得水泄不通。祖厝庭落里的桌案上,摆放着人们早早准备好的三牲、干货等贡品。村民各自取圣火、割香,分到各家各户,祈求一家老少平安、长寿健康,祈求学业有成、事业发达。千百年来,郭田村的姓氏变成目前以姚、蔡、黄为主,但他们对“青龙宫”朱大元帅的信仰至今未变,“割香”更是他们背井离乡道路上难以割舍的“乡愁”!
晨雾微岚,宫庙庄严。我穿行在人头攒动的“青龙宫”小广场上,欣赏着雾的变幻莫测,心头涌上一种别样的舒适感,有如盛夏一缕清泉在心底轻轻淌过。再回望身边同行的文友们,大家似乎也很陶醉,任由烟氤雾气轻吻脸颊、轻抚头发。久居高楼林立霓虹闪烁的城里,偶遇这带有浓浓乡土味道的民俗活动,总会有种时间与空间交叉的错愕之感。我猜想,此刻,大家应该很想大呼几声,抖一抖灯红酒绿往事红尘,发泄一下常年居住在城里的思乡情绪,却又怕打扰了“青龙宫”神仙的聚会。
站在“青龙宫”殿前,姚成业先生讲述的一幅幅朱大元帅灵应的画面在我眼前浮现。
明朝嘉靖六年的时候(公元1527年8月),李福达自称武定候,扰乱明朝,残害百姓。朱大元帅显灵干戈逞扬,率领阴兵攻打蜈蜞岭,斩除倭寇首领连蹓、张寅、邱磨三人。福达、郭勋两倭寇首逃脱,逃亡山西,更名改姓。朱大元帅再显神威,排遣神兵到山西生擒福达、郭勋两人治罪。自此,人民安居乐业。嘉靖皇帝听说此事之后,颁布圣旨诏告天下,朱大元帅神像进京授封,加封朱大元帅为昭义候。
清朝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元月五日,朱大元帅往五台乐山谒祖回驾,马迹村信徒弟子迎接朱大元帅并置办酒席庆祝敬奉,有位信徒焚香叩求镇宅。朱大元帅稍后降临在一个孩童身上,取下宅中横梁上的怪物,该宅从此平安、兴旺……
朱府大元帅的灵应故事,真的多得数也数不清。虽然在今天看来都像是一种传说,然而却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的憧憬,对未来的希冀。朱大元帅慈悲高尚的精神感染着诸多信众,促使人积极向善,和睦相处。古往今来,又有多少达官显贵、善男信女,不辞劳苦,纷至沓来,在此顶礼膜拜,为的就是在朱大元帅这里寻得一种净化心灵、启迪人生的智慧。
姚成业先生温厚慈和,我们要回程时,他谆谆嘱咐我们,山路弯多、雾大难行,开车一定要慢点。我抬头,烟氤雾气像鹅绒般轻轻地飘流着,仿佛要将还在徜徉的清寒煨暖。回时的山路依然崎岖蜿蜒,每一道弯都和来时一样,只是,我们没有再遇到那只五彩斑斓、悠闲自在的锦鸡。雾气依然在漫山遍野里弥散着,想必这雾是酒足饭饱的神仙们腾云驾雾回家时留下的仙气,亦或是“青龙宫”飘过来的烟氤?然而我更愿意相信,这雾是一种期待,一种憧憬,是郭田村人们对“八都亲戚”的一种顾盼,是朱大元帅精气神的化身!它积蓄着喜悦,积蓄着激动,更积蓄着希冀!
“兰气已熏宫,香引去来风。”愿那烟氤雾气漫过的地方,一直都有幸福和爱在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