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米的头像

一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8/11
分享

给张小龙写信|满船清梦压星河

一直想给张小龙写信,但不知从哪里下笔,写出来又要如何传递给他?在微信公众号余秀华专栏,看到余秀华写给李建的诗歌,是那么的美,那么的动人和纯粹,觉得动笔写一封信给张小龙的时机到来了。

对于一个慢性适应症患者来说,微信打开了鲜活的大门,自信的辇轮。张小龙,一个位列胡润全球富豪榜的人物(来自百度),我想说感谢。

各方面平常平庸,历来是自卑而沉默的。小时候在冬日的凉房里,挖下一个坑,栽植一个土豆,蒙上一层布,然后日观夜瞧,希望它发芽长大,结出一串的土豆,结果可想而知,一百次观望,一百次失望。

不吻合自然规律的期待,终究要落空。梦想就犹如那串土豆一样,从没有实现的可能。自从土豆的期待落空后,仿若挣扎着,努力着,当一个平凡人,都似乎好难。在超高的厂房内行走,油腻的地面和空气,让人愈加不快。一位留着小胡子的师傅,问“你为什么不快乐?认为自己是土里的珍珠?”。

从那以后每天去夜校补课,有一次暴雨,课后淌着膝盖深的雨水回家,回家就在笔记本上抄下北岛的诗歌“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

来到松花江畔读书,没有想象中的绮丽,神似恋爱的感情无法跨越地域的差异,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和来自科尔沁草原的女孩一样,在作业本上写下一首一首诗歌,而不为人知的互相赏读。彼时的知音,寥落在岁月的银河里。

该在春天播下的种子,错误的种在了冬天。期待被冰封了多少年,不知不觉患上了慢性适应症。当大家都有了手机,被手机用户合围才有了手机,当多数人都有了微信,被微信用户合围才下载了微信。

一个明朗的秋日,在第一个文学群聊里面,认识了言洛,不曾语音就已经认定,他是合拍的人,是啊,敏感至此,单单是从文字上就判定对方的神态和真诚度,是否有些神奇?

被对方的诗歌和品格吸引,被对方微信公众平台吸引,从此加入了微信平台编辑的行列,从没有一个人那么不厌其烦的回答连环百问,当然之前的基础不容忽视,长期使用电脑文档和表格,为教和学打下来良好的基础。

那阵子把微信名改成平台编辑,自媒体平台虽小,却是起步的第一块砖,长长的文章,裸发到群聊里,容易引人反感,制作成了链接,省了空间,给别人是否要读的选择权。在一个又一个微信群聊里,反复鉴证着人间百态,线上六个月比在线下十年经历的还要多,因为天南海北,因为无法谋面,最真诚、最丑陋的一面展现无疑。

做了三年平台编辑,自信加持在身,文字里的奥秘不断环绕着我,结交了更多线上线下志同道合的文友,有一位投稿者,深夜发来文章,打开读了之后,哭了,人世间真有这么恶的人?对方说“是的”,对她说“对不起,别在这里刊发了,太丑陋”,生活本不易,多一些阳光和温暖总归是好的。

微信平台运作三年,原创作品发表500余篇,为许多文学爱好者垫起了第一块起步的砖。在某新书发布会上与某评论家“顶牛”,才后知后觉,慢性适应症不药自愈了。

暗夜里思索,微信是如何来的?百度之后得到答案,是一个爱听《蓝莲花》的人,一个沉默的人……,张小龙。

有一天,读到一句绝美的诗歌“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只见一片星光璀璨的世界,似幻似真、缥缈迷离,文学爱好者的世界,虽然辛劳,但像是误入一个明亮的街市,打开心底的晦暗,迎来属于自己的光芒时刻。这光芒与成就大小无关,只和自信的魅力相连。丑小鸭还是在一汪水塘里,但退下忸怩的羽毛,展示天鹅般的风姿。

常常感动在之前写过的文字里,每一次感动就想起一个人—张小龙,当然你的成就不只是属于你一个人,但沉默与文艺气息与如你一样的人合拍,无论高山大海,灵魂相似的人,总会相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