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驶在千岛湖畔,穿行在杜牧曾主政的睦州,经过严子陵端坐过的钓台。水流潺潺,疏林蔓草间,垂纶晃动,人影隐现,依稀似古人。突然,路边粉黛乱子草叫人眼前一亮,就像莫奈油画《睡莲》里星星点点的粉红色油彩炸裂出一大片。
从东汉到晚唐,粉黛乱子草是否也像如今一样生长在寂静的郊野,令人发出历史的遐想。粉色云雾一遍遍荣枯,周而复始,沿途的风景混入既迷人又忧伤的情致。
绿水青山间,江南风物高低错落,自然妥帖地融在一起。一个词闪现在脑海——扶疏。也只有这个谜一样的词才能配的上此情此景。
帕斯捷尔纳克说,俄语很多文字如同宝石。这个说法也适用于汉语。
大自然的无尽宝藏,转换为汉字,折射出宝石才有的光彩。近处的富春山、新安江,远方的胡杨林、玛瑙滩、黄栌叶、蒲公英……这些描述大地事物的名词,不仅赏心悦目,而且意味深长。默念几次,能体会到它们自身蕴含的独特的色彩和气味。
我为什么对扶疏这个词情有独钟?如果说世间名物是工笔描摹,具体,有形,直白,那么扶疏的呈现方式则是写意,离形得神,缠绵悱恻,耐人寻味。
《说文解字》上这样说:扶,左也,手相助也;疏,通也,疏阔、分疏之意。两字的相遇何其精巧雅致,像发髻的步摇、裙摆的流苏,恍惚可见到它的动态;像赵客的红缨、腰间的佩玉,依稀可听见它的响声。
扶与疏,仿佛绛珠仙子邂逅神瑛侍者,金风玉露此处相逢,成就了一阕慢词、一场奇遇。《吕氏春秋》载:“树肥无使扶疏,树墝不欲专生而族居。”姜夔 《虞美人·咏牡丹》云:“玉盘摇动半厓花。花树扶疏,一半白云遮。”字句之间将扶疏的枝叶繁茂分披景象表现无遗。
换在别的场景,扶疏还描摹了一种回旋、飘散的样貌。《淮南子》道:“龙夭矫,燕枝拘,援丰条,舞扶疏。”《文选》讲:“忽飘摇以轻迈,乍留联而扶疏。”枚乘《七发》:“中郁结之轮菌,根扶疏以分离。”扶疏传达出极高的美学境界。
典坟不弃,文字宝石从沉睡中苏醒,闪现夺目的光华。笔端有墨,幽情或深或浅,如同浅吟低唱。
路上,扶疏的精神气韵依稀可见。山影重叠,碧波荡漾,薄雾聚散,铺开溪山行旅。细看,青山如螺,三五人家,炊烟袅袅,点染富春山居。
扶疏,从本义衍生出新的意境,是一种归于无限的引申义。东晋大臣刘惔是永和名士的风流之宗,当时清谈的主力干将。王羲之评价刘惔:“标云柯而不扶疏。”意思是说他像青云直上挺拔的良木,枝叶稀少疏离,言外之意褒奖他品格高洁。
在延伸的笔画中寻找白云生处,险峻处自有古刹。枝桠和叶片间残留一片天空,等待半晌阅览。白鸟放慢了翅膀,向上山的樵夫殷勤致意。扶疏,处处可见。
扶疏,是水的涟漪,是草的露水,是松柏的积素,如梦似幻,如光似电,作飞天之舞。伸手好像触摸得到,瞬间又消失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