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汪潮的头像

汪潮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2/25
分享

我 的 父 亲

书写父亲母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因为父母是生命的种子和来源,浇灌了我们的生命之花。意味着世界上各民族与人类的繁衍生息和生生不息。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博大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比天高比海深。朱德、朱自清、高尔基等名人咏叹过,无数的小人物也抒发过。

我的父亲是千千万万普通中国人中的一员,且是普通农民中的一员,的确最平平凡凡不过。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愈益感到父亲具有中华民族勤劳、纯朴、善良、自强、坚毅、无私的品格,寓平凡中凸显出某种伟岸、某种挺拔。就像佛是众生,众生是佛一样。让我很想写写父亲。

父亲生于1939年8月,今年83岁,个子不高,瘦削而安祥。短而平的头发中夹杂着许多白发。一双长年干活的的双手长满了老茧,手指粗壮,双臂肌肉发达饱满。对人都很慈祥、友好、和善,总是面带微笑。我今年59岁,是他的长子。

父亲的一生历经苦难,充满艰辛。童年很悲怆,少年很灰暗,中年很沉重。是勤劳加苦干的一生。而他的勤劳近乎一种自残。

为什么这样说呢?且听我道来。

父亲那代人生于战乱,长于忧患。不仅温饱是个问题,能不能活着也都是问题。先是日寇侵华,凶残的日本侵略者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小时候村民们经常“跑反”;后是国民党蒋介石挑起内战,炮火硝烟不断,人们朝不保夕,民不聊生。人命如草芥,说不定随时小命不保;好不容易盼来解放,祖父又英年早逝,父亲时年才12岁。父亲是长子,下面还有4个弟妹(有个弟弟还因病去世,据说十分机灵聪明。那时医疗条件差,要是在现在根本不算什么大病)。迫于生计,只好泪别学堂,无奈地做起了家庭的顶梁柱。耕耘炎夏,耕耘寒冬,耕耘大地。后来,又养育了我们四个孩子,上有老,下有小,家大口阔,一家人的吃喝拉撒睡负担沉重。从十一、二岁到耳顺之年,直到现在的耄耋之年,年年月月,月月年年,年复一年,365日,日日夜夜,父亲一生都在辛勤劳作。

我听同村的长辈们讲,父亲十二岁便挑着担儿走很远的地方。由于他个矮,本身还是个小孩,整个人和挑着的箩筐一般高,怪可怜的。什么犁田打耙、插秧收稻,样样农活都得干。可以想见,父亲在正是一个需要上学读书、长身体的年龄却不得不同大人一样干繁重的农活,是多么不幸啊!我想,父亲的个矮,肯定和年少时营养不良及体力透支过大有关。他也许会感叹老天的不公,也许更自觉自己作为长子对家庭的责任。

大集体时,父亲当过“技术队长”和队长,以“率先垂范”而出名,有一种榜样的力量。所为技术队长主要负责病虫害防治,施肥打农药。不仅药味化肥味怪难闻的,长高了棉地麦地密不透风,夏日酷热难当。还要在棉地麦地稻田中逡巡穿梭,说不定哪儿挂伤了,被蚂蟥、虫子咬伤了。当队长时,他每天比别人早起,用口哨喊社员们出工。而有个别人当队长时,喊别人出工后,自己却回到家里睡大觉。父亲从不这样。他挣工分最多,天天早出晚归,什么做水利、担稻谷、喷农药等脏活累活都抢着干。就是下雨天,别人有理由休息,他也在清淤排水。而一般而言,下雨天可以不干活,或只在室内干活。他还是一位廉洁的好“干部”。 那时,农村吃粮都是由队里分,父亲从不以权谋私、给家里多分一点。大约72、73年,我们家那时似乎最艰苦,粮食不够吃,以致早餐经常用麸子坨煮稀饭。用一句俗话说,简直是“稀饭能照镜子。”麸子坨一般是喂猪的食料。为了不至饿死,难咽也得吃。父亲还在大队搞过事务,负责种菜和食堂,还是有些“油水”的,但他从不以权谋私,多拿多占,从没看到他捎回个什么包子油条啥的。总是兢兢业业地做事,老老实实地做人,深受干群的一致好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自由了许多,闲暇时间也多了,再也不用象以前那样搞那么严格的“考勤”了,但父亲一天也闲不住,是个主动做事、自驱型的人。如果不是偶尔生病,他难得在家休息一天。记得八十年代中后期,过春节家人团聚,一年一度,该休息休息,俗话说:“叫花子也有三天年”,可父亲却要找事做,正月初一就进山砍柴。年岁大了,我们子女们都劝父亲不要种或少种责任田,田地无人要,就栽些树,公粮水费我们上交,父亲还是“任尔东西南北风”,依然故我,天天在田间劳作。不仅种自己的地,还转种了别人的几亩地。即使武汉这么炎热的夏天、寒冷的冬天,凌晨三四点一大早就挑着自己种的真正无公害的蔬菜,到道观河风景区去卖,卖完菜回来,还要干到中午一、二点,吃完中饭,下午又要干到天漆黑才回家。种粮种菜赚不了什么钱,可他老人家就是闲不住。即使现在都83岁了,是个不折不扣的耄耋老者,他依然故我,种菜卖菜,自食其力,解决两老的日常开支。而退休费很少用。还跟土地那么亲近,割舍不下那一片深情,种了一大园子的菜,乐此不疲,时常忘记吃饭。我上次还跟父亲开玩笑,要看穿点,苦了一辈子,早该享享福了,吃好穿暖。非要种菜,就少种一点,够自己吃就行。可以将其视为运动的方式。我们不指忘您的什么遗产。连“算命”的先生都讲,父亲是个“辛苦命”。

父母晚年,大家庭的日子渐渐好起来,也可以说发生了革命性的巨变。我弟妹们也算是有所成就的企业家,我是公务员、作家,一起给他们盖了楼房。有五六百平方,装修也不错,设施齐全,电视、网络、煤气、卫生间、空调啥的都有。孙子辈也人才济济,有的出国留学,读硕士。有的是公务员、工程师、会计师。但,因基因里的节俭品性使然,他们的生活十分简朴。有时还吃卖不掉的残枝剩菜。我妈还接受儿女的邀请,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旅游了一番,看了看外面的世界。而我爸呢,除了八九十年代做生意时去过一些地方外,再也不愿意出去走动。他说,国内外的好风景在电视里都看了。卖菜时,别人撇下的菜帮子还捎回家自己吃,舍不得扔掉。我们4个儿女不知说了多少回,叫他不要种了,不要卖了,他就是不听。劳动了一生的父亲尽管个儿比较精廋,却有一双粗壮、有力的手,因不习惯抹护手霜,皲裂的厉害。唉,想想这些都心酸啊!

作为子女,我们兄妹四人都居住在新洲区首府邾城,在武昌也有房。近年来,看到父母亲年纪大了,我们曾商议接两位老人到邾城和我们一起过,但不管你好说歹说,父母亲就是不愿意来。什么邾城不好玩啦,没多少熟人啦,空气不好啦等等。

我真诚的祈祷:父亲,悠着点,爱惜一点自己的身体。毕竟是八十多岁的人了,干那么多干吗?不谈享多少福,悠着点不行吗?我还得做父亲的工作。

父亲一生没什么多的爱好,年轻时喜欢看电影,现在,有时同村人摆摆“龙门阵”,谈谈天,听听收音机,看看电视。有时看看戏,看看电影。我给他买的一个小收音机,他保护地很好,用了很多年一直未坏。他年轻时喝点酒,现已多年未喝。抽点烟,从不打麻将,搞“带彩”之类。子女们都在武汉,我们经常回家看望父母亲,每逢节日或父母亲生日,全家人团聚,我看到父亲是非常高兴的,脸上的笑容是非常灿烂的。这些年,年三十,我们四兄妹、媳妇或妹夫及我们的孩子、女婿、孙子、外孙一起回家吃年饭。一大家二三十人,四世同堂,父母亲更是笑得合不拢嘴。今年又用手机拍了很多照片。我们兄妹几个总想将父母接到城里来住,但他们住不了几天便要回去。他们总记挂着家里养的什么鸡呀、鹅呀。

父亲没读过几天书,显然也识些字,算账还是蛮利索的。上次一起看电视时,当新闻放到上海时还打出了“上海”的字幕,他说这是上海。我还有点惊讶。父亲是农民,但心怀天下。每天必看新闻联播、凤凰卫视新闻、新洲新闻。什么习近平视察、欧美疫情、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乌克兰危机、冬奥会等都十分关心,还能谈出个子丑寅卯。有次看新闻,看到记者采访我。他说我在电视上看到你了。

父亲与村人的关系非常融洽,从未看到他和哪家吵嘴,他也从不在背后议论人。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别人有什么事,他总是有求必应。比如,哪家有个什么红白喜事,儿子结婚、姑娘出嫁呀、考学呀,他都帮人张罗。最近,我二姑家盖新房,他那么大年纪还非得去帮忙。记得有一次,一个要饭的到我家,有人要赶他走。父亲说别这样,还将好饭好菜给他吃,给了些钱。父亲对自己很苛刻、“小气”,但对别人很大气。比如,我家的一块地他无偿给别人盖养鸡场;我妹夫的母亲去世,我本来打算送4000元钱的礼,应该也不少。他却说少了,最后我们三兄弟由他拿出三万元送礼。

父亲总记念着他的舅舅,念叨了好几次。但两家后来没走动了。我们的舅爹还健在,九十多岁了。以前当过大队长。舅爹的孙子、我们的小表弟很聪明,考上了北大。去年春节时去看望了一下,舅甥俩彻夜长谈,相见甚欢。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

父亲也的确有些毛病。给我很深的印象是,父亲一生对自己的生命、健康完全不当回事。却也活的健健康康健康长寿。比如说,他很少生病,生病了也不去看医生。有次下大雨,他还在菜园里忙碌,最后感冒了。感冒发烧,就躺在床上,还是妈妈将医生请来打针才好。他一生喜欢吃糖,晚年牙齿几乎都脱落了,吃东西很不方便。我们无数次劝他安假牙,他就是不听,说戴假牙不舒服。

对子女,父亲是“无为而治”,很少干预我们什么,说教什么,但他的言行对我们潜移默化,行不言之教。本身就是一种示范。父亲只曾说过我一、二次。年轻时有段时间我有点喜欢打牌,他劝我少玩点。另有一次他劝我少喝酒,招待客人时,别人如果万一不喝也不要强行灌别人。其实我不嗜酒,有时是身不由己。

写到这儿,我还得检讨我曾经对父亲有过的比较卑鄙的想法和怨言。如,我在上大学时,似乎一直不能堂堂正正地说我的父亲是一个农民,好象生怕掉价似的;参加工作后的若干年,当自己事业不顺时,怪自己没有一个有权有势的好爸爸。其实,很多杰出人物都是农民的儿子,林肯、毛泽东的父亲就是农民,就是那万世师表孔子也说,“吾少也贱,多鄙事。”何况我等!成就事业主要得靠自己奋斗。

父亲很平凡,但也很高洁。父亲很矮小,但也是“巨人”。人类社会,人类文明,其实也就是由一代代一茬茬无数象父亲那样的普罗大众创造的。像父亲那样,生命不息,劳动不止;像父亲那样,对世界充满爱,心里总是装着别人。这就是我的体会。

我衷心地祝愿父亲愉快幸福,健康长寿,有一个快乐、安祥的晚年。以前也在做,现在更想为二老的晚景抹上一朵夕阳红,让岁月的阳光更加温暖一些,天空的色彩更绚烂一些,冬天的日子更温馨一些!

                                                                            (2022-2-22)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