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炳荣的头像

王炳荣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6/09
分享

老池塘

在我的家乡,曾经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老池塘,现在都改变了模样。

我在儿童时代,有好多次掉进过池塘,灌满一肚子水后被人救起来。即使时间过去很多年了,我还一直把池塘看作是危险场所,盘在心头的那片乌云始终化不开。然而,人到中年后,我却整天守着老池塘。

农村向来四季不闲,生产便是生活,生活与生产不可分割,人和自然巧妙的融合。池塘也是这样,它既为大地涵养水源,又给乡亲们洗衣涤器、放牧水禽提供了方便。当然,偶尔也要惹出点麻烦来。

我家房前有一口老池塘,跟小学校的操场一样大。在我的记忆里,它不曾干涸过,总是一池悠悠,满眼碧波。清晨,鸭子结伴下水,畅游其中,正当它们交颈私语时,便有那调皮的鱼儿跃出水面,在低空中划出一道弯弯的亮光后倏地潜回水下,水面上荡漾着一圈一圈的涟漪。池塘旁边生长着芦苇、菖蒲和柳树,太阳的光芒穿过茂密的枝叶照射一切,水面上波光粼粼。池塘岸边,树木不多,常有鸟儿在枝头唱歌,奇怪的是它们唱歌的地方没有鸟窝,害得我一爬上树就掉进池塘。那时候人太小,喜欢爬树抓鸟,经常一脚踏空,人就像秤砣一般直接掉落,溅得池塘水花四起,吓飞了鸭子,惊跑了鱼儿。无论我怎么扑腾,也止不住地直往下沉,每次都呛得半死不活。侥幸获救以后,妈老汉那一顿好打是躲不过的,娘老子为我的不长记性气急败坏,轮番动手。这让我对池塘既害怕又恼恨,恨这池塘的水为何那么深还那么腥?

其实,我对池塘的记忆是不够确切的,它也有枯竭的时候。进入冬季,池塘中的水就很少了,戽干舀尽后,人们捉了鱼虾,塘泥中的水分缓慢蒸发。开春后,干透了的塘泥都要挑走撒到地里去。池塘的边边角角难免有松动垮塌,那就要赶紧修缮补齐,以保证池塘继续发挥作用,好迎接春天来临。阳春三月,渠里有了新流水,池塘便又活跃起来,焕发青春,年复一年风采依然。

我有过一段时间漂泊于四面八方,很少听到家乡的声音。在他乡,也有田野、村庄和池塘,可是和浮现在睡梦中的景象不一样。那些无声的画面,在定格后才看到思念满满,让我忍不住热泪流淌。

我把思念收藏起来,毅然回到家乡。想着家乡清凉的水呀,快快洗掉我的一路风尘吧。但是,家乡变了,变得有些沉寂落寞了,听不到晨起晚归的喧嚣,微风拂过空荡荡的村庄,田野中弥漫着浓浓的思念。我沿着记忆中的小路行走,寻找阔别多年的老池塘,在原地转来转去找了好久,惊讶地发现——偌大的一个池塘,它不见了!

老池塘不是真的消失了,它就藏在我的脚下,看不到从前宽大的水面,是因为它被弃土掩埋沦为垃圾场了,各种各样的树木和野草疯狂生长,地上堆积着枯枝败叶和人们丢弃的生活用品,厚厚的,乱乱的。

我留在家乡不走了,最初不是因为我的老池塘。没想到,后来干的工作,却是围着池塘转。

开春后旱情严重,村里抢抓春灌保水,向上面争取到了一点资金,疏通渠道、清理池塘,以便尽快恢复农业生产。查看了全村的几十口池塘,无一不是淤塞严重——有的在低洼处还看得到泥浆,有的已经成了沙坑和草堆,还能正常使用的几乎没有。在干部的带领下,我们从第一口老池塘干起。挖掘机轰鸣声声,长长的铲臂挥舞着挖斗,伸向草丛中,探进泥土里。那些长得密密的芭茅和构芽树成片地倾倒,眼前的视线缓缓放开。受到惊吓的鸟儿、老鼠四处逃窜,我们还活捉了一只晕头转向扑到脚下的兔子,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

尽管听老人们说过,村里三十多年没有组织过池塘清淤了,可我们还是低估了淤泥的体量。上面的干土不算什么,下面的泥浆就难搞了,由于无比黏稠,挖掘机被裹陷其中,一连几次熄了火,严重影响了作业进度,不得不又增加机器,两台大挖机开足马力连挖带传,花了三天时间才清理完毕。淤泥堆积得像个山头,浑浊的泥水到处流淌,气味腥臭难闻,让人窒息。

因资金有限,刚刚清理了两口老池塘,便有人提出这样清淤很不划算,不如挖一个新的省钱。好多人都说有道理,清淤工作便停下来,放下老池塘,开挖新池塘。

挖一个新池塘确实简单快速,可是一投入使用就出了大问题,原来是新土经不起大水浸泡和雨水冲刷,一路垮到水底下,不光压缩了蓄水容量,连取水也更难了,既不好用也不敢用,后期维护又花了一笔钱,浪费不小。

人们从中又看到了老池塘的好处:它得益于以往的连年修缮,至今主体完好,保证了汛期安稳;没有渗漏,延长了蓄水时间;维护更是轻松简单,不用太操心,好用、管用。

功能恢复后,老池塘旁边的农田就从沉睡中苏醒了,它们彼此守候,日夜相伴,一同兴盛衰退,竟然也流露出一丝丝依恋之意。池塘和农田水脉相连,构建起和谐统一的大自然。青草沿着岸边密密地生长,水禽回到了游乐场,乡村听到了久违的蛙鸣,田野中频频出现夜钓客,灯光点点。人们除掉农田中间的野草和杂树,精心打理土地,年初种下希望,岁末收获甜蜜。

第二批池塘清淤又开始了。不同的是,这次是把十多口池塘清淤作业打包给专业单位,说是专业的施工人员干得比村民更好更有质量保证。施工方信心满满,拿着设计图纸,开来更大功率的挖掘机,情形相当乐观。谁知开工后,他们就尴尬了—— 大型挖掘机在泥潭中发挥不出优势,长臂挥舞中还要破坏旁边的庄稼;淤泥一直流汤滴水,不好传递也不好堆放,泥浆稍微多一点就垮塌,回流到挖机的脚下,纯属白费力气。只干了一天,老池塘已面目全非,说圆不圆,要方不方。施工方还委屈得像孩子,看似简单的工程其实并不简单,先前看好的项目干下来结果亏了钱。

剩下的池塘,由于规模小、位置偏僻加上灌溉面积不大,得不到好处的人很有意见,认为是浪费钱财,也就放弃了。

老池塘陆续起用,村里的产业发展渐渐有了起色,生产上用水不足的矛盾减轻了些,一看实际情况,似乎还不够。村里又争取到一笔扶持资金。大家一讨论,都同意用于新建蓄水池,这次要全面开花,保证每个社都有,图个公平。

建设计划批得很快,新问题也随之而来:每个社都反映无法选址!同在一个社的乡亲,意见极不统一。有人主张选在农房附近,这样的话生产生活都方便,反对的人说万一淹死人了谁负责?有人说只能建在田边地角,为的是切实解决生产用水,可是谁都不愿意提供土地;有人说蓄水池应该建在山头,越高处越缺水越应该蓄水,却被人讥讽“修好以后拿来装太阳”,一时间争论不休。相持不下之际,选了一个折中方案:不是还有一些小池塘吗?兼顾历史和现状,就地改建蓄水池。这才止住众人间的纷争,皆大欢喜。

比起池塘来,蓄水池就精致多了。都是清一色的圆形水泥池子,直径八米,深度两米,连水池底部也用混凝土硬化了,保证足额蓄水100个立方。高出地面的部分加装了安全护栏和铁门,护栏是漂亮的花窗,取水的梯子坚固平缓,谁都可以轻松上下,又坚固又高级。

蓄水池确实好看,但是结果依然不够完美。在蓄水池建好以后,它四周的零碎地块不好利用,慢慢地就成了垃圾坑。到了雨季,泥沙俱下混入蓄水池,水从池中流走,留下堆积很厚的淤泥。到了旱季,区区100个立方的蓄水量实在浇不了几亩地。由于阻断了地下水源的补充,蓄水池一抽干,那就真的干了。人们又纷纷念叨起来,不断说着老池塘的好。

总是有人不大留心,常常掉落到蓄水池中,在两米深的池水中,那光溜溜的池壁怎么也抓不住,溺亡的悲剧时有发生。过去,老池塘也有人落水,一般情况下不会淹死人,毕竟水位不高,深浅处就在几步之间,所以还是老池塘的安全性更好一些。后来搞水利建设,要重点考虑建设的快捷、管理上的便利,还必须节约土地,就还是以蓄水池为主,尽管造价不断攀升。老池塘逐渐消失,变成一个个水泥构筑的蓄水池。

为保障农业用水,也为了化解争水矛盾,过去的做法有所改变——老池塘和蓄水池一律不搞承包,日常维护费用由社区发展保障资金统一解决,使得老池塘和蓄水池都能得到很好的管护,乡村焕发出新的景象,充满活力。

自此以后,我长住家乡了,每天行走于乡间小路上,从一口又一口老池塘旁边经过,得巧见到它们的四季变化。哪口塘的水浑了,哪口塘的水浅了,哪口塘有异常,哪口塘要维护,我都十分清楚。

其实,我心中还有一口老池塘,我不记得它的模样,我就看见池塘中的水清澈透亮,水面上倒映着蔚蓝色的天空,天空中白云悠悠,阳光明媚,绿树掩映着村庄,鸟儿成群的飞翔。当我抬起头,在水中看见的和地面上的一模一样。

不能作画,我就在心中默默地描绘那些老池塘。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