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家山》这本书的时候,我总是会有去王跃文老师家乡去看一看的冲动。是怎样的村庄,让他写下如此感人的充满乡土气息的作品?
这种心愿一直没有达成,今年4月初,在湖南卫视推出的清溪村记录片拍摄第一集时,作为本土作家,有幸在王跃文书屋遇到了他本人。
平时忙于工作,我来书屋的次数并不多。这一次回到清溪村,来到王跃文老师的书屋,对这个就地取材的农家书屋一下子就心生欢喜。
我抚摸着书屋的墙,感受到溆浦雪山峰下土家族风格的染布风格,黑白相间的色调,染布中包含着溆浦百姓喜欢的民族风格元素。回想自己读《家山》的那些冲动,感觉书屋的设计师在布局书屋的时候,确实考虑到了书屋必须涵盖的元素。
王跃文老师那天来到书屋后,就跟益阳本土的几位作家聊天。像我这种生活在清溪村的本土作家,我对王跃文书屋的好奇心让我在那个四月的清晨内心雀跃。我一再抑制自己亢奋的情绪,是因为我感受到王跃文老师的神情自若,他的这种气场让我有了控制情绪的本能反应。
在聊天的过程中,我指着书屋的墙画,跟王跃文老师说墙画里那几只飞翔的燕子设计得非常好。我的描叙还是有不妥当的地方,王跃文老师笑了,他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观察体验描叙出来。
当时,我确实有一些小小的失落,我对自己的洞悉力不够感到有几许羞愧。但是王跃文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窘迫,就岔开话题,去与书屋管理员聊家常去了。
后来聊天继续进行,我是第一次来到书屋,我的好奇心驱使我没有什么惶惑,就继续跟王跃文老师聊天。我在书屋管理员那里买了一本《漫水》,找到王跃文老师,请他给我签名。我如实的跟王跃文老师说:一个来自溆浦的学生,在他帮我装好一个新买的挂衣架之后,看他装挂衣架费时近一个小时,我又实在拿不出什么东西送给他的时候,我想到了之前请王跃文老师到我们学院讲课,给我签名的《家山》这本书。
我把王跃文老师给我签名的《家山》,送给这位来自他老家的农家子弟,我看到我的学生接过《家山》这本书的时候,眼眶有些红了。他应该是理解了老师是真心感谢他的帮忙,也是希望他能够在读书的时候有收获和触动的。我想文学的功德和教育的目的殊途同归,所以当我又得到了王跃文老师给我签名的机会时,我还是非常开心的。
那天我们益阳的几位本土作家,一起去看到书屋里王跃文老师的那些生活照时,我向他本人提了一个问题,问他最喜欢哪一张照片。他说他最喜欢的是在洞庭湖边上看芦苇的那一张,我想大概是作家在写作时太辛苦,他们会格外珍惜去户外的那些时光。在融入自然的时候,作家再也不会跟着自己作品的情节悲喜,他们的泪水留在力透纸背的作品上。因为在弘扬真善美的创作路上,常常会入情入境忘了自己,这种忘我对作家来说是一种写作的境界,同时也是一种情感上的升华,如果不能在一定的时间段调整好自己,有可能会造成内心的一些困扰。所以系列户外活动对作家来说是一种放松,在休闲的过程中又可能产生新的创作灵感。
这次来王跃文书屋的交流,对我来说真的是受益良多。我并没有带着一种盲目的崇拜去跟王跃文老师聊天,只是把他当做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去洞悉一下写下如此多巨作的作家,是如何把生活的真实与超越现实的虚构有机的集合起来的。
他的坦诚、他的睿智、他的幽默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作家既要把握文学作品艺术感染力的高度,又要面对现实生活繁琐的日常,一部好作品的问世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所以作家的艺术素养、人格修为、生活情趣都会在他的作品中展示出来,至少我会这么认为,写作品也是写自己。
我至今都会感恩类似的际遇,让见识不太广的自己有了更多了解与倾听这个世界的机会。比如我的种种幸运,比如我有这样和王跃文老师聊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