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诗、散文和小说,“造化不能藏其密,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当文字与心灵碰撞、文化与活动融合、文艺与时代同频、文学与世界相遇,人类的大多数终于走出了文明之光无法照耀的黑暗。
我最开始读朿宝荣散文诗是刚在乡村参加工作,那时不到20岁,正值青春年少、激情满怀之际,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微博,没有微信,工作之余便被无边的空虚包裹着,挟持着……
为了排遣寂寞,每天文化生活除了白天看些党报党刊,晚上就是看天空数星星。那些闲碎时光就那样柔软地沉浸在驻村生活,把灵魂困于“催粮要款,刮宫引产;信访维稳,入户调解” 的忙碌之中,难以抽出一个安谧的午后来净化自我枯燥之心,独享悦读的诗意阳光。
一次偶然的机会,庆幸的看到朿宝荣主编《安建通讯》刊发少许细腻而灵动的散文诗,先是被这种物语形式所吸引,后是被悠悠诗话所打动,那些如沐春风的汉水题材,那些愉情共鸣的散文絮诗,那些浅斟低吟的文学激素,没有豪言壮志,没有华美辞藻,却能在眼前苟且中体察汉水奥秘,聆听灵魂深处的颤音。从此之后,我的乡村生活即便“没有诗和远方”,依然可以共享“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风景。
当然,我的乡村生活“穿过季节那条河”,渐渐地会明白很多哲理。比如,终归会懂得,“宿命”的确是存在的,冥冥中的命运安排,无常世事无常天,自在身心自在缘,远远胜过所谓的道法自然。由此,年龄越长越大,时间越来越多,对文学会越来越心生敬畏,向往认识回族作家朿宝荣的信念愈加强烈。
生命有爱,就有芬芳。当年冬天,时任副区长张亚清带领安康集团深入沈坝镇慰问贫困群众,偶遇朿宝荣,相见恨晚,当即拜师。从那以后,朿宝荣老师会将每期《安建通讯》给我邮寄一份,看《安建通讯》成为“神交”的一部分。他还借助《安建通讯》为我牵线搭桥,把镇坪一位投稿者介绍给我相识,当了我和爱人的“红娘”。这样意外的收获,让我们彼此交往更加密切,更加频繁,更加亲近。我每次入城开会或办事,借投稿或取《安建通讯》之机,前往朿宝荣老师办公室唠叨半天,他总会叮嘱一些写作技巧和做人道理。他给第一本诗集《梦醉痴语》撰写的推荐词,三番两次举荐当选博阅学社负责人的私房话,我总能从他的嘱托话语和传神诗语中,感到耳边吹过的阵阵河风,体会到黎明前的细微响动,琢磨出黑暗深处的相逢离别,领悟出少年时代忧伤的泪水和轻狂的笑声再次如潮水般涌来,使汉江成为深深根植于朿宝荣心灵之处的永远眷恋,为抒写《穿过季节那条河》埋下激情燃烧的火种。
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汉江在黄河与长江之间流淌着几千年,一江两岸的花草树木,南北二山的绿水青山,奏响着华夏文明与秦楚耕读的变迁序曲。朿宝荣散文诗集《穿过季节那条河》由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分为陆章23万字,看似“灵碎的篇章”,却以浩荡汉水为鲜明线索加以贯穿“那条河”,或素雅委婉的江南水乡形象,或粗犷豪迈的大漠风情质感,给人以蓬勃向上的积极能量,让我不知不觉地走进作者色彩缤纷的内心世界,感悟汉江不同风格的语言艺术魅力。
白驹过隙,沧海桑田。青春不再,锋芒隐忍,清澈激昂的情怀已更改,现在一读再读朿宝荣散文诗集《穿过季节那条河》,我仍然能读出他以美学元情、性灵诉说、韵律气味、物语份量、诗意体验写出对秦巴汉水的博爱、圣洁、虔诚之心。这不仅仅是诗歌性格演变而来,更是散文特性浓缩而成,具有独立的言志含量体验之情感和物语符号特征之美感,摒弃了传统诗歌的韵脚、节奏、音律、行数、排列等形式羁绊,舍弃了当代散文缺乏富足美、弹性美、抒情美的一些拖累,创造性汲取兼收诗歌和散文最佳韵律美感而形象地传达、独特地塑造、深远地丰满时代生活。
朿宝荣是一位执著的文人,他的笔调节奏畅快,文体韵律灵活,内容高端大气,情感洁净隽秀,手法细腻澄澈,既调整充实了散文酣畅流利的特色,又吸收了诗歌文凝简洁的长处,能够始终激发每一个人的劳动创造热情,给人以蓬勃向上的奋斗力量。
朿宝荣是一位高贵的诗人,他对文学的才华休养极为强烈,从诗集内容和语境追求有着精致的范本,既立足展现巍巍秦巴山、滔滔汉江水、浩浩月河风、悠悠秦楚情的风俗民情,又充满着浓浓生活味道的观察和自我情感的考究。他的笔下文路,汉水具有自然万物的灵性和生命,借物融情而更美,借景言志而更丽,蕴含着情景相生、物志交融的艺术之美。
朿宝荣是一位仁爱的哲人,他感情强烈,想象丰富,意境和谐,特别在短小精悍、自由灵活、形象描绘、生动抒情、蕴含哲理、浓郁诗美上具有足够定力,创作出了汉水之滨不可随意订正的诗意密码和哲理砝码,最热衷赞颂亲人之爱、生活之情、生存之道、自然之美,尤其是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汉江,成为全书创作个性的永恒主题。
一是讴歌汉水,敬畏自然。人生在寻找诗和远方的路人,作为一名汉江养育的作家,朿宝荣从没有停留赶路自然万象,仿佛生态绿洲有一朵浪花,他努力去追寻自然天成、美不胜收的向往。壹章“汉水潮汐” 和伍章“在河之舟”分别用22篇散文诗敬畏心中那条流淌的河流,抒写了淋漓精致的明丽意境和变幻莫测的神奇想象,既是一位可心可意的汉水女神,更是一片甘泉潺潺,叫人流连忘返的世外仙境。他对深情的土地始终有着别样的情怀,由对汉水的歌颂,全方位扩充到对美丽神奇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比如壹章和伍章篇首语:“涛声依旧。用白云补牢希望的帆……”“山川、河流、大地……展示着一幅幅诗意的天空”,使汉水成为储满乡愁的回忆录。他将一首首散文诗散曲,融进波光里,默默流逝,比如“穿过季节那条河”“船魂”“一江春水”等篇幅,都是爱之所盼,情之所愿,心之所往,使他的笔底有了像温泉水似的柔情侠骨。还有“崇德亭前赏夏荷”,“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四季荷花仍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这梦牵魂绕、沁人心脾的诗意之地,更折射他对生命流逝的感怀、对远去场景的怅惘。
二是礼赞故乡,守望乡情。作家与家乡,总有千丝万缕微妙而复杂的关系。当然,对于朿宝荣来说,童年记忆更如同一粒“种子”。叁章“岁月无痕”和肆章“守望苍穹”分别利用25篇散文诗对汉滨绿洲奇光异彩、千姿百态给予深情的描画,总是以爆棚笔墨来展现清新俊美而又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秦巴画廊”。叁章开篇“大东山”,借助走近、阅读、感悟、回望四个动词,把自己、大东山与城市刚性力量融为一体,像永不消逝的电波传遍安康的每个角落。“天柱山抒怀”,“多少年,你被世人渐渐遗忘,只留一下一根断断续续的香火”,由此延续雄奇险峻、碧嶂插天之美,让读者感受不一样的山水情怀。朿宝荣把建筑本身作为一种文学工具,这种极有象征性与表现力的语言,他绝配掌握使用散文诗集物语表达,比如“高高的脚手架”,“一幢幢大楼自你身旁耸起,以崭新的面孔伫望于城市的地平线,然而,你却完成了你力的雕塑……”“只有亿万年的伫立。只有用目光铺成一座桥”。还有“建筑”“向一座桥致敬”“筑路工”等散文诗,把建筑形象与城市尊严、上层建筑透彻表达,为故乡遮风挡雨,从而使工友匍匐于地面。安康是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所有文人墨客都借绿水青山赞美家乡,唯独朿宝荣通过10大篇散文诗对雪花飘吟、素心若雪、雪落无声、雪花曼舞、雪花无语、飞雪迎春的趣味描写,抒发了对秦巴故土的喜爱。悠悠故乡情是每个人的恋家依靠,更是每个离家游子的心灵深处最难忘、最怀念、最不舍、最向往的美好天堂,他在肆章开篇寄语写到:“天空给了我一双飞翔的翅膀;是激情点燃了火热的诗行;我的心在跳跃,在奔跑,在呼唤……”,对故土的一山一水、一花一草、一人一事、一物一景,甚至是一抹黄昏都寄托着沉甸甸的乡味、乡情、乡愁。
三是倾诉情愁,唯美燃烧。人生是一次修行,生命是匆匆的过客,更是一个倾诉情愁的驿站,比如贰章“情感雨滴”篇首语:“思想的翅膀,在翩飞的思念中,像白云朵朵,纯洁而无暇”。生命如舟,“雨滴”穿过季节那条河,宛若一朵浪花。全章通过27篇散文诗把往事追忆写出红楼情怀,全面诱惑读者遐思万千,使我们感到分外的亲切温馨,给心灵上的抚慰和温暖。朿宝荣高大威武的外表下暗藏着一颗行走江湖的仗义之心,徐徐以充满故事的笔触揭秘他心中的儿女情长,充满浓郁的爱恨情愁。比如“蜡梅盛开的季节”,“你说:前世,我是你灯下苦读的书生;我说:今生,苦楝树下,你是我心里栽下的一株黄连……”“一种期待,越过了雪山千年的屏障”,这种穿越终端、直击人心的芳香花朵,郁结相思萦绕不去,又不知为谁绽放,陪谁看海呢?比如“城市的眼睛”,“城市的纵横的脉络,你便是城市的一双眼睛,闪烁着红、黄、绿,能让流通的血脉不会受到阻塞”,借助物语形象描绘对警察的感激之情,引发读者对岁月有痕的情感共鸣。爱未断,情未了,有一种爱撕心裂肺的疼,有一种爱,牵肠挂肚的思念,比如 “牧笛短章”,“许下虔诚的祈愿,就许下了一生的诺言,一辈子的等待,一世的情缘——你不来,我不老”,这种情话便是爱情里面最为伤感、最为致命的禁锢,却又要咬着牙挺着,一生都活在了回忆中,有情人难成眷属。
梅开雪落无痕,春上枝头飘香。朿宝荣的散文诗穿越四季、正视下岗、掩埋荣光、躲过死神的魔爪,创作生命堪比脚下的秦巴大地还坚实,任由灵感的翅膀自由翱翔,终于在汉水之滨的灯火阑珊处安放诗性人生。我想说:每一个真情写作的人,都会把作品视为自己的孩子。我们透过语言的光环,从文学观念发展变化来看,朿宝荣散文诗集《穿过季节那条河》乃是特定秦巴汉水文化赋能的心灵密码;从文学活动探索本身来看,朿宝荣散文诗集《穿过季节那条河》乃是人类文化活动最基本的经验形式,生命独特体验才是融汇诗意殿堂的神灵,恭贺他N年孕育的文学梦得到分娩,这比我自己著作获奖还高兴呢,让我们谛听新生命诞生时嘹亮的哭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