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别谷雨,花事接踵而至,玫瑰、蔷薇、月季、海棠、牡丹……这些人间最美的天使你方开罢我便随时登场,它们摇曳在风中迷乱了我们的眼眸。整个小镇浸润在撩人的芬芳中,浑浑然不觉春已暮;静待立夏,那犁过的稻田波光漾漾,绿意盎然的秧苗傲立田头,期待着农民播种;老屋前的枇杷由青转黄,逐渐饱满,我便期盼着早日尝到了已等待了一年的水果。
枇杷又叫黄金果,它与樱桃,梅子称为果中三友。用黄金形容枇杷,该是比较稀有。恐怕唯有它才配得上。文友项伟在《诗文里的枇杷》写道:枇杷是唯一历经四季的宠儿。它秋萌、冬花、春实、夏熟,可谓是集四时之灵气。所以枇杷味道甜而不酸,枇杷是我最爱吃的水果。
每年到了枇杷成熟季节,小镇的阳平村最热闹,阳平枇杷在小镇是最有名,也最甜。在阳平村口,村民们沿路把大黄袍,白沙枇杷一篮篮,一车车整齐划一地摆放着,价格也从刚上市的不菲,慢慢地往下降。沿路经过的人们会停下车争相购买,果农们一个个乐得眉开眼笑,因为应季水果时间短且赚钱。我也会凑热闹,常光顾此地,总会一大袋一大袋拎回家,吃个爽快。吃枇杷如同啃瓜子,叫人的手会停不下,一颗剥完,塞进嘴里,软软的,水水的,酸酸的,又甜甜的。在口里舍不得下咽,这颗还没下肚,又随手抓起另一颗剥起来,直吃到打饱嗝,方才罢手。
家乡有一句俗话:枇杷好吃树难栽。儿童时代吃枇杷后,把它的果实就埋在自家的小院里,隔三差五给它浇水,总希望它能破土而出,一次次期盼,一次次失望,一年又一年,想吃自己种的枇杷愿望,二十年都没有实现。
在我的期盼中,父亲得知此事终于在院子里种了一棵枇杷苗。经过精心打理,过了几年结果了,摘下父亲种的枇杷,吃得放心,吃得舒心。一到枇杷熟了季节,我们便天天眼巴巴地等待,那金灿灿的枇杷炫满枝头,我们兄妹便轮流上去摘枇杷。嘻笑声在枇杷树下会荡漾半个多月。
后来孩子大了,上小学,周末,要送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回娘家的次数逐渐减少了,即使去了也是匆匆忙忙,很少遇上枇杷成熟时候。等我想到都已错过。只能在咳嗽时才吃到母亲熬的枇杷膏。
今年五一回娘家,站在二楼,往窗外看去,枇杷树已和老屋的房顶一样高。它与苦楝树,一前一后,并排站着,苦楝树比枇杷树要高一层楼。它们就像远房的表兄弟,总是保持一点距离,相互守望着。如今它的枝干有陶瓷大碗那么粗,枝干上每两尺左右长着几个像馒头一样大的结块,这是砍了枝干经过风霜雨雪洗礼,才长成这丑模样。听弟嫂说,因为砍得太短,才会长成这囧样。本来砍长一点,可以蹬着这个节,爬上树,方便抓枇杷,现在太短,脚无法踩上。每年摘枇杷只能架一个竹梯上去,否则根本够不到。
这棵枇杷种下差不多三十年了,一年长一点,现在已长到跟二楼层差不多高,在一米五左右,枝干分成两个丫,成V字形,在V字底端,冒出了七八瓣枇杷叶,向四面展开,犹如一束绿花插在上面,很吸引人的眼球。在茂密的绿叶丛中,西北边的枇杷率先黄起来,也比东南角的枇杷多?平时看到树都是东南角比较茂盛,而西北角是稀疏一点,而这棵枇杷与其他树恰恰相反?这是为什么?站在枇杷树前仔仔细细看了几遍,原来东南边有三层楼楼房挡住了光和风,而西北角,是一块空旷的地方,采光临风,我想可能就是这样,西北角的枇杷比东南角要红得早一点吧?
五一过后周末,又去看望父母。上周来时,浓密的绿叶间那些未成熟的半青半黄,现在已变了脸面,黄澄澄、金灿灿,三个一簇,五个一串,挂满了枝头,似乎在招引着我们。
隔壁一个淘气的小女孩,脑后扎着马尾巴,趁我们不注意,踏上平腰高的石板,就蹭蹭蹭爬上小屋屋沿,一手拉了几根枝条,另一手摘枇杷,一颗,两颗,三颗……我正想喊一声,母亲立刻捂住我的嘴巴,“让她摘吧,谁吃了都一个样?”只见她衣兜里塞得鼓鼓的,随后纵身一跃跳到地上。又从衣兜里取出一颗枇杷,麻利剥了皮,一口塞进嘴里,抿着嘴,笑着跑回家。
待我想向她索取一颗尝尝,已经不见踪影。我们可不敢爬小屋,拿了电工梯,站在梯上摘枇杷。一颗颗枇杷乖乖地躺在箩筐里,母亲把这筐枇杷送一些给左邻右舍,剩下的一部分分给我们兄弟姐妹。而她自己已所剩无几。母亲就是这样 的人,她有好吃的,自己不吃,总是省给我们吃。
吃着父亲种的枇杷,想到了白天发生的一幕,攥写了一首古诗,留作印记。七绝·枇杷
月季枝头漾芬芳,春深不觉枇杷黄。
柳莺引颈呼同伴,唤来乡间小儿郎。
惜别谷雨,花事接踵而至,玫瑰、蔷薇、月季、海棠、牡丹……这些人间最美的天使你方开罢我便随时登场,它们摇曳在风中迷乱了我们的眼眸。整个小镇浸润在撩人的芬芳中,浑浑然不觉春已暮;静待立夏,那犁过的稻田波光漾漾,绿意盎然的秧苗傲立田头,期待着农民播种;老屋前的枇杷由青转黄,逐渐饱满,我便期盼着早日尝到了已等待了一年的水果。
枇杷又叫黄金果,它与樱桃,梅子称为果中三友。用黄金形容枇杷,该是比较稀有。恐怕唯有它才配得上。文友项伟在《诗文里的枇杷》写道:枇杷是唯一历经四季的宠儿。它秋萌、冬花、春实、夏熟,可谓是集四时之灵气。所以枇杷味道甜而不酸,枇杷是我最爱吃的水果。
每年到了枇杷成熟季节,小镇的阳平村最热闹,阳平枇杷在小镇是最有名,也最甜。在阳平村口,村民们沿路把大黄袍,白沙枇杷一篮篮,一车车整齐划一地摆放着,价格也从刚上市的不菲,慢慢地往下降。沿路经过的人们会停下车争相购买,果农们一个个乐得眉开眼笑,因为应季水果时间短且赚钱。我也会凑热闹,常光顾此地,总会一大袋一大袋拎回家,吃个爽快。吃枇杷如同啃瓜子,叫人的手会停不下,一颗剥完,塞进嘴里,软软的,水水的,酸酸的,又甜甜的。在口里舍不得下咽,这颗还没下肚,又随手抓起另一颗剥起来,直吃到打饱嗝,方才罢手。
家乡有一句俗话:枇杷好吃树难栽。儿童时代吃枇杷后,把它的果实就埋在自家的小院里,隔三差五给它浇水,总希望它能破土而出,一次次期盼,一次次失望,一年又一年,想吃自己种的枇杷愿望,二十年都没有实现。
在我的期盼中,父亲得知此事终于在院子里种了一棵枇杷苗。经过精心打理,过了几年结果了,摘下父亲种的枇杷,吃得放心,吃得舒心。一到枇杷熟了季节,我们便天天眼巴巴地等待,那金灿灿的枇杷炫满枝头,我们兄妹便轮流上去摘枇杷。嘻笑声在枇杷树下会荡漾半个多月。
后来孩子大了,上小学,周末,要送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回娘家的次数逐渐减少了,即使去了也是匆匆忙忙,很少遇上枇杷成熟时候。等我想到都已错过。只能在咳嗽时才吃到母亲熬的枇杷膏。
今年五一回娘家,站在二楼,往窗外看去,枇杷树已和老屋的房顶一样高。它与苦楝树,一前一后,并排站着,苦楝树比枇杷树要高一层楼。它们就像远房的表兄弟,总是保持一点距离,相互守望着。如今它的枝干有陶瓷大碗那么粗,枝干上每两尺左右长着几个像馒头一样大的结块,这是砍了枝干经过风霜雨雪洗礼,才长成这丑模样。听弟嫂说,因为砍得太短,才会长成这囧样。本来砍长一点,可以蹬着这个节,爬上树,方便抓枇杷,现在太短,脚无法踩上。每年摘枇杷只能架一个竹梯上去,否则根本够不到。
这棵枇杷种下差不多三十年了,一年长一点,现在已长到跟二楼层差不多高,在一米五左右,枝干分成两个丫,成V字形,在V字底端,冒出了七八瓣枇杷叶,向四面展开,犹如一束绿花插在上面,很吸引人的眼球。在茂密的绿叶丛中,西北边的枇杷率先黄起来,也比东南角的枇杷多?平时看到树都是东南角比较茂盛,而西北角是稀疏一点,而这棵枇杷与其他树恰恰相反?这是为什么?站在枇杷树前仔仔细细看了几遍,原来东南边有三层楼楼房挡住了光和风,而西北角,是一块空旷的地方,采光临风,我想可能就是这样,西北角的枇杷比东南角要红得早一点吧?
五一过后周末,又去看望父母。上周来时,浓密的绿叶间那些未成熟的半青半黄,现在已变了脸面,黄澄澄、金灿灿,三个一簇,五个一串,挂满了枝头,似乎在招引着我们。
隔壁一个淘气的小女孩,脑后扎着马尾巴,趁我们不注意,踏上平腰高的石板,就蹭蹭蹭爬上小屋屋沿,一手拉了几根枝条,另一手摘枇杷,一颗,两颗,三颗……我正想喊一声,母亲立刻捂住我的嘴巴,“让她摘吧,谁吃了都一个样?”只见她衣兜里塞得鼓鼓的,随后纵身一跃跳到地上。又从衣兜里取出一颗枇杷,麻利剥了皮,一口塞进嘴里,抿着嘴,笑着跑回家。
待我想向她索取一颗尝尝,已经不见踪影。我们可不敢爬小屋,拿了电工梯,站在梯上摘枇杷。一颗颗枇杷乖乖地躺在箩筐里,母亲把这筐枇杷送一些给左邻右舍,剩下的一部分分给我们兄弟姐妹。而她自己已所剩无几。母亲就是这样 的人,她有好吃的,自己不吃,总是省给我们吃。
吃着父亲种的枇杷,想到了白天发生的一幕,攥写了一首古诗,留作印记。七绝·枇杷
月季枝头漾芬芳,春深不觉枇杷黄。
柳莺引颈呼同伴,唤来乡间小儿郎。
惜别谷雨,花事接踵而至,玫瑰、蔷薇、月季、海棠、牡丹……这些人间最美的天使你方开罢我便随时登场,它们摇曳在风中迷乱了我们的眼眸。整个小镇浸润在撩人的芬芳中,浑浑然不觉春已暮;静待立夏,那犁过的稻田波光漾漾,绿意盎然的秧苗傲立田头,期待着农民播种;老屋前的枇杷由青转黄,逐渐饱满,我便期盼着早日尝到了已等待了一年的水果。
枇杷又叫黄金果,它与樱桃,梅子称为果中三友。用黄金形容枇杷,该是比较稀有。恐怕唯有它才配得上。文友项伟在《诗文里的枇杷》写道:枇杷是唯一历经四季的宠儿。它秋萌、冬花、春实、夏熟,可谓是集四时之灵气。所以枇杷味道甜而不酸,枇杷是我最爱吃的水果。
每年到了枇杷成熟季节,小镇的阳平村最热闹,阳平枇杷在小镇是最有名,也最甜。在阳平村口,村民们沿路把大黄袍,白沙枇杷一篮篮,一车车整齐划一地摆放着,价格也从刚上市的不菲,慢慢地往下降。沿路经过的人们会停下车争相购买,果农们一个个乐得眉开眼笑,因为应季水果时间短且赚钱。我也会凑热闹,常光顾此地,总会一大袋一大袋拎回家,吃个爽快。吃枇杷如同啃瓜子,叫人的手会停不下,一颗剥完,塞进嘴里,软软的,水水的,酸酸的,又甜甜的。在口里舍不得下咽,这颗还没下肚,又随手抓起另一颗剥起来,直吃到打饱嗝,方才罢手。
家乡有一句俗话:枇杷好吃树难栽。儿童时代吃枇杷后,把它的果实就埋在自家的小院里,隔三差五给它浇水,总希望它能破土而出,一次次期盼,一次次失望,一年又一年,想吃自己种的枇杷愿望,二十年都没有实现。
在我的期盼中,父亲得知此事终于在院子里种了一棵枇杷苗。经过精心打理,过了几年结果了,摘下父亲种的枇杷,吃得放心,吃得舒心。一到枇杷熟了季节,我们便天天眼巴巴地等待,那金灿灿的枇杷炫满枝头,我们兄妹便轮流上去摘枇杷。嘻笑声在枇杷树下会荡漾半个多月。
后来孩子大了,上小学,周末,要送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回娘家的次数逐渐减少了,即使去了也是匆匆忙忙,很少遇上枇杷成熟时候。等我想到都已错过。只能在咳嗽时才吃到母亲熬的枇杷膏。
今年五一回娘家,站在二楼,往窗外看去,枇杷树已和老屋的房顶一样高。它与苦楝树,一前一后,并排站着,苦楝树比枇杷树要高一层楼。它们就像远房的表兄弟,总是保持一点距离,相互守望着。如今它的枝干有陶瓷大碗那么粗,枝干上每两尺左右长着几个像馒头一样大的结块,这是砍了枝干经过风霜雨雪洗礼,才长成这丑模样。听弟嫂说,因为砍得太短,才会长成这囧样。本来砍长一点,可以蹬着这个节,爬上树,方便抓枇杷,现在太短,脚无法踩上。每年摘枇杷只能架一个竹梯上去,否则根本够不到。
这棵枇杷种下差不多三十年了,一年长一点,现在已长到跟二楼层差不多高,在一米五左右,枝干分成两个丫,成V字形,在V字底端,冒出了七八瓣枇杷叶,向四面展开,犹如一束绿花插在上面,很吸引人的眼球。在茂密的绿叶丛中,西北边的枇杷率先黄起来,也比东南角的枇杷多?平时看到树都是东南角比较茂盛,而西北角是稀疏一点,而这棵枇杷与其他树恰恰相反?这是为什么?站在枇杷树前仔仔细细看了几遍,原来东南边有三层楼楼房挡住了光和风,而西北角,是一块空旷的地方,采光临风,我想可能就是这样,西北角的枇杷比东南角要红得早一点吧?
五一过后周末,又去看望父母。上周来时,浓密的绿叶间那些未成熟的半青半黄,现在已变了脸面,黄澄澄、金灿灿,三个一簇,五个一串,挂满了枝头,似乎在招引着我们。
隔壁一个淘气的小女孩,脑后扎着马尾巴,趁我们不注意,踏上平腰高的石板,就蹭蹭蹭爬上小屋屋沿,一手拉了几根枝条,另一手摘枇杷,一颗,两颗,三颗……我正想喊一声,母亲立刻捂住我的嘴巴,“让她摘吧,谁吃了都一个样?”只见她衣兜里塞得鼓鼓的,随后纵身一跃跳到地上。又从衣兜里取出一颗枇杷,麻利剥了皮,一口塞进嘴里,抿着嘴,笑着跑回家。
待我想向她索取一颗尝尝,已经不见踪影。我们可不敢爬小屋,拿了电工梯,站在梯上摘枇杷。一颗颗枇杷乖乖地躺在箩筐里,母亲把这筐枇杷送一些给左邻右舍,剩下的一部分分给我们兄弟姐妹。而她自己已所剩无几。母亲就是这样 的人,她有好吃的,自己不吃,总是省给我们吃。
吃着父亲种的枇杷,想到了白天发生的一幕,攥写了一首古诗,留作印记。七绝《枇杷》
月季枝头漾芬芳,春深不觉枇杷黄。
柳莺引颈呼同伴,唤来乡间小儿郎。
月季枝头漾芬芳,春深不觉枇杷黄。
柳莺引颈呼同伴,唤来乡间小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