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是一家民营企业的总经理,在整个集团,除了董事长,他一人之下,千人之上。董事长年龄大了,问事少。T强势,成了事实一把手,很牛叉。
在员工面前,T一律端出一副架子,派头十足,指点江山,搞得人人敬而远之;也有投其所好的,混个部门经理,抑或挑个肥岗肥差什么的,他有这个权利,也有让人“下课”的权利。部下Q说,T好酒,只要喝得快活,手下日子就好过,否则,逮谁骂谁。
T以前不是这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中毕业,做了泥瓦匠。九十年代末,凭借吃苦加小聪明,又跟对了同乡,在地产行业小打小闹,挖到了第一桶金。2000年以后,地产行业迎来加速期,T的腰包鼓了起来,脾气也大了不少。按他的话说:“过去村里看不起他的人,如今一个个都被他看扁了。”改头换面的 T,很忌讳别人说他泥脚子出生。
“人一旦发财,就像一个人的脸蛋,‘一白遮百丑’。学历低,可以想办法‘提升’,有了业绩,照样评高工。”T酒后向发小不无炫耀地传授。
在集团内,T可以不尊重你,但你必须尊重他。这是他当了总经理后的逻辑。
T饭局很多,偶尔吃食堂。师傅看他进门,总是十二分地小心,生怕哪里疏忽。他背着手,昂着头,目中无人地径直端坐醒目处,下属与其打招呼,他高兴就“哼”一声,或者干脆不理会。T偶尔也笑,总感觉有此阴森。你看不惯也得认,碰面都得笑着喊着,否则就是“目无领导”。师傅赶忙捧上饭菜,笑脸侍候着,赶在他敲桌子抑或有人传话之前。餐毕,嘴一擦,起身走人,留下一桌狼藉。师傅辛苦,厨艺精湛,众人皆夸,唯T时常“吹塘灰找裂马缝”。师傅私下说:“其派头比董事长还牛B”“何止,简直是‘小母牛妈洗桑拿——真(蒸)他妈的牛B’”。
董事长偶尔也来食堂,与员工一样排队取餐刷卡,吃完了,收拾碗筷,将残渣倒入泔桶,将碗筷放置指定的框中。董事长为人尚可,只是不问事。落得T大权在握,很是任性。
出席大小活动,T都得带上稿子,哪怕几句客套话。某次,T忘了讲话稿放在哪里了,待他发言时,一急,将“尊敬的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您们好”重复了三次。
他丢脸了,办公室的秘书得丢饭碗,因为T始终认为:“公司所有的员工,都吃的他的饭,他说东,就不能西。”不久,办公室的秘书背锅走人。
因为讲话稿念错字走人的秘书有好几个。他常说,只要给钱,人有的是,大学生满街都是。即便引进的人才,干了一段时间,受不了气,也有主动辞职的,有的还硬气甩下一句“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在一次司庆会上,T将“商贾云集”中的“贾”念成“假”,正在其意气风发之时,坐在前排的一个客商笑了,他看到了,不知所然。酒宴时,T特地与该客商碰杯,悄悄地说,“感谢您大驾光临,今天我讲话时,看到您那么开心。”客商似笑非笑:“T总客气了,今天您致辞很好。以后讲话稿中有些字不熟悉,可让秘书注上拼音或者用别字代替。”T一头雾水。事后,T找来在公司任职的外甥,将稿子琢磨了一翻,找找是哪儿不对。最后,他认定是秘书故意为之,让其在客商面前现丑。不久,那个秘书被解聘了,理由是“根据公司发展需要”。
对身边人是这样,子公司亦如此。T擅长“长臂管辖”,经常在集团群里对下属公司的人员训斥有加。无论哪个岗位,他都是一个“硬核”的存在。
一日,T发现子公司的公众号一则动态稿的标题没有把某市领导的职务写全,于是大发雷霆。
T的处事原则是:对内,皆以行家权威自居,颐指气使。对外,尽力讨好,即便是社区领导,也要点头哈腰、唯唯诺诺。市里区里领导来视察,T更是久久恭候,亲自开车门迎接,提前准备的戗牌、条幅,一定要突出今天到访的领导,丝毫不敢怠慢。T认为对领导就应该如此尊重。
T不知冗长是标题一忌,名字单列标题,本就意味突出,人物身份文中交待即可。T不谙此理,固执地认为对待领导不能直呼其名,否则就是大不敬。下令立即删文,按其意思修改,并认为写稿的H“目无领导”。其实,市领导压根不会关注一个企业的公众号。
事隔数日,董事长在群里发了一篇涉及企业的官媒报道,不承想,市里最高行政长官视察的标题,也是直呼其名。董事长无心之举,下属Q趁势与T交换意见,认为上次标题纯属专业处理,并无对领导不尊。T觉得扫了面子,耿耿于怀。他一口咬定H不守规矩,并规定公众号稿件发布以后一律需经集团把关。小题大做,“外行把关内行”,审来审去,将新闻活活拖成了旧闻。
“端人家的碗,受人家的管” H忍气吞声。
“我怎么可能在一个小人物面前失面子呢,他就算行家,可我是‘一家之主’,有权决定他的去留。”T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
“吃一堑长一智”,H处处小心,以防再有“闪失”。
受疫情影响,各业下行,地产首当其冲。T下令全集团实行“就地午休,全员销售”。
中午不回家,H在大厅的报角处看看报纸,了解一下行业最新动态,久了,坐在沙发上闭目养神。这一幕被T瞧见。
T以此为由,当日要求Q与H解约。Q为H辩解,T训斥:“中午在大厅睡觉,严重影响了公司对外形象,此人不可留。”
H接到通知,愣了好久。同事得知,觉得莫名其妙。了解情况,觉得H是现实版的“窦娥”。H知是T的意图后,方知T总算以一个“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理由帮自己找回了“标题面子”。
就这样,一个兢兢业业、业绩突出的人,被炒了鱿鱼。此事一经爆出,无知无畏的T沦为行业内一个笑柄,并逐步外溢。
面对日益下滑的业绩, T又有了新动作,在全集团征集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论文。背后议论一片,员工A说,以为自己是总经理,对别人指人画脚,不学习看报,却常以内行人自居,你即便写出再好的文章,他也不懂什么叫“专业人干专业事”;员工B说,就他这素质,还谈高质量发展?企业在他手上迟早是个“败”字;员工C说,企业的员工要么是裙带关系、近亲繁殖,要么是经关系介绍,真正有能力的人并不会得到重用。在T眼里,没有来头的员工就是韭菜,割了一茬又会有下茬。
提起T,当地一知名企业家感言: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关键是人才,企业负责人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理应适时退出,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不仅为了他自己,也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否则,再怎么扯淡高质量发展,也是枉然,能维持现状已谢天谢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