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天,如果你没吃过香椿,那是很遗憾的。
四月的晋东南,百草正绿,万木勃发。当布谷鸟悠扬而略带埙韵的叫声飘荡在村庄的时候,香椿就要破枝生芽了。
香椿古称械、檬、梅等,自古就被民间视为菜中珍品,称作“树上蔬菜”。三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香椿的记载:“我行其野,蔽芾其樗。”樗就是香椿。香椿作为菜品,自古就有文字记载。明代《救荒本草》这样描述:“采嫩芽炸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除了食用,在我国传统观念中,香椿还是古人心目中的“长寿树”。庄子《逍遥游》云:“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李时珍《本草纲目》也载:“椿樗易长而多寿考。”所以,至今仍称长寿者为“椿寿”“椿令”。此外,古人以萱草作为母亲的象征,并称“严椿”“慈萱”。父母健在称为“椿萱并茂”,寓意父母健康长寿。
香椿也是一味良药。《唐新修本草》记载:“叶煮水,可以洗疮、疥、疽。”香椿味苦性寒,不仅具有清热解毒、涩肠止血的功用,经常食用还可健胃理气、美容养颜。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写道:“椿樗,香者为春,即香椿,臭者叫樗,名山樗。”香椿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吃法很多,生食、炒食、腌食、油炸和蒸食均可,清香可口。
明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道:“菜能芬人齿颊者,香椿头是也。”香椿头就是椿芽。民谚云:雨前椿芽嫩如丝,雨后椿芽生木质。谷雨时节,正是香椿初露新芽,采摘食用最好的时候,此时的香椿嫩芽嫣红,叶梗油亮,肥嫩厚实,摸上去有点黏手,散发着浓郁的香味。香椿的“最佳赏味期”很短暂,一旦开枝散叶,椿芽变绿,茎叶起柴,则清香全无,食之无味了。
在晋城农村,随处可见香椿树的身影。它别于杨柳的婀娜、桃杏的娇情,其身形挺直,不蔓不枝,犹如不苟言笑的谦谦君子,静静地伫立在房前屋后,小院一角。几场春雨,南风一吹,春雷一响,枝头的椿芽就星星点点探出枝头,那如兰似麝的香味便浓浓的四处飘溢了。
在我家院外的菜地里,种着几株香椿树,才一人多高。每年春天,光秃秃的椿枝上便会悄悄冒出一簇簇紫红色的椿芽。刚长出的椿芽嫣红油亮,叶片呈齿状卷曲,春风一吹,嫩芽就开始舒展生长,泛着油润的光泽,散着浓郁的香味,远远便能闻到。中午时,妻子喊一声,我就到菜地掰一把回来,等着吃香椿扯面。虽然香椿是越掰越旺,但对于掰香椿,我是只掰茎叶,不动椿芽。我要留下这些嫩芽,让它们啜饮春露,继续生长,绝不做暴取一时、竭泽而渔的事情,为生活留一份美好的念想。
在晋城一带,人们最常吃的是香椿面。而香椿炒鸡蛋是吃面时的最佳配菜。吃香椿面,先得做好香椿菜。首先是调香椿。香椿洗净,用滚水一泼,捞出后过一下冷水,然后沥水搦干,切成碎丁,加入香油和少许盐拌匀备用。接着是炒鸡蛋。鸡蛋入锅滑炒,油量要大,油温要高,边炒边调入盐、鸡精、老抽等调味,待油将鸡蛋煸成油渣状时,放入调好的香椿丁,稍炒出锅,撒上香葱,香椿菜即成。而后,捞面入碗,将香椿鸡蛋才放入碗中,筷子一搅,香椿紫,鸡蛋黄,伴着香油的清香,一碗香喷喷的香椿鸡蛋面便扑鼻而来,顿时让人唇齿生津,胃口大开。除了香椿炒鸡蛋,香椿拌豆腐也是一道好菜,做法很简单。焯烫后的香椿切碎,加入豆腐丁,辅以盐、生抽、醋等调味搅拌,滴入几滴香油,一盘春意盎然、鲜香无比的香椿拌豆腐就做好了。这道爽口的时令小菜,被作家汪曾祺称为“所有拌豆腐里的上上品”,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一碗椿面,满口春味。清新鲜美的香椿,从遥远的时光中款款而来,人们在香椿中品味生活,品味人生,吃出了春天的扑鼻清香,吃出了人间的清新烟火。
2024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