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乡西河底小镇,每年端午节前后,正是三夏大忙时节,玉茭已半腿深,需要搂土追肥,谷子已一拃高,需要间苗除草,小麦也已熟黄待割,春蚕更是吐丝欲老,可谓是龙口夺食的时节。但无论怎样繁忙,对于端午,人们依然会将这个古老的节日过得有板有眼。
临近端午,迫不及待的小贩们早已将清香诱人的粽叶摆满了街头,一把一把粽叶扎得整整齐齐,泡在大水盆里,头朝一边,像燕子尾巴一样向着另一边,还有那金黄的黏米、乳白的江米、蜜甜的红枣,轻风一吹,满镇尽带端午古老的气息。
艾草在每家的房前屋后都有,不算稀罕物。每年五月正是艾草成熟的时节,是药性最好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采些艾草,悬挂或插放在门户两侧,新鲜的艾草绿叶婆娑,浓浓的香味从枝叶间散发出来,顿时庭院内飘散着一股艾草的香气。最难寻的是菖蒲了,如果谁家有菖蒲挂在门楣厅堂,保准是这家有亲友从南方带回来的,人们便显出羡慕的神色。还有翠绿的柴胡,那也是清热、治感冒的小人参。
再看孩子们肉乎乎的手腕和脚脖子上,是谁家手巧的母亲编织的五颜六色的花绳儿?而且一直要戴到六月六后才可以摘下扔进河水里冲走,寓意病灾一去不回。记忆中,每年端午节,母亲都要合一些花花绿绿的花绳儿,给我们姊妹三人系在手腕和脚腕上,并告诉我们不要随便解下来,虽然不懂其意,但还是牢记母亲的话。还有孩子们的衣服、帽檐上,不知何时已挂上了玲珑可爱的香囊,从孩子们身边走过,那雄黄、樟脑和香药扑出的清香,莫名让你神清气爽。许是侵染了这些少有的草气和药香,端午节里的人们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格外的精神。
五毒肚兜一般是用大红布做的,呈椭圆形,上边系一根带子套后脖上,中间左右各一根带子绑在后腰。肚兜上用五色丝线绣上蛇、蝎、蜘蛛、壁虎和癞蛤蟆等装饰,这五种毒虫容易侵害人,小孩穿了五毒肚兜,从小就记住了它们的形体,以后见到也就能及时避开。传说穿戴五毒裹肚可以避邪,不易受到它们的侵害,这也是民间的以毒攻毒的巫术之法。实际上,小孩怕天热,随意乱脱衣服,晚上乱蹬被,肚脐处易受凉,肚兜恰好护住了肚脐眼,防止肚子受凉引起身体不适。
最让我怀念是我的奶奶。记忆中,每年的端午节,奶奶都会到处收罗些艾叶、柴胡等积攒下来以备药用。夏天,晚饭后在院子里乘凉时,奶奶把编成艾辫的艾草点燃,用来驱蚊。秋天,晚上洗脚时,奶奶都会泡一些晒干的艾叶放进热水中让家人泡脚,能祛寒、止痛,清除湿气,治疗湿疹、疥癣等皮肤病。冬天里,有时候感冒或咳嗽了,奶奶就会给我熬一碗艾叶汤,艾叶汤很苦,奶奶就在碗里加一点红糖,逼着我喝下去,第二天起来,感冒咳嗽就差不多好了。
太阳快落山时,粽子的香味就开始自乡亲们的小院里溢出来,让我们小孩子馋得直掉口水。这时,总是先由母亲敬献锅灶后,才开始品尝粽子,大人小孩每人一个,洒上一小勺白糖,黏黏的、甜甜的,而我们小孩子只是先将粽子里的红枣扒出来吃掉,然后谎称粽子不甜,在加上更多的白糖……
我的家乡西河底镇,讲究一年三节。三节指的是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每逢这三节,乡亲们都要互相走亲戚,互赠食品。端午节和中秋节的走亲戚,一般都是在节日之前完成。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走亲访友的节日,这里就不说了,中秋节走亲戚一般互相赠送月饼,端午节则主要是赠送粽子,还有的赠送糖糕或油条。所以,每逢端午节,小镇的街上就会支起来许多炸糖糕的摊子。绿绿的粽子、金黄色的糖糕、油条,你家送我家、我家送你家……
年年有端午,情浓更是家乡味。故乡别有韵味的端午节,不仅有童年的烟火气,更有着记忆的乡愁乡思,让人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