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是我们在小学时期最亮丽、最难忘的一道风景。不论过去多少岁月,如果回忆一下在小学时所学过的语文课文,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能脱口而出的,一定是那些精彩的寓言,如《乌鸦喝水》《小马过河》《小猫钓鱼》《叶公好龙》《拔苗助长》《龟兔赛跑》《刻舟求剑》等等。这种充满哲理,能给人以教育和启迪的故事,影响着或者说是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它们就像种子在我们心灵中扎下根来,抽枝展叶,永远郁郁葱葱,摇曳生姿。
我学写寓言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师范学校读书时,当时我得到了著名寓言家薛贤荣老师的一本寓言集《小猴躲雨》,这本书一下子吸引了我,让我看得如痴如醉。那时我已开始写作,主要写新诗和小小说。读了《小猴躲雨》这本寓言集后,我竟迷上了阅读寓言和写作寓言。我到图书馆借阅的图书也多为寓言作品集了。通过阅读寓言,有时结合生活实际有感而发,便在草稿本上写下了一些稚嫩的寓言作品。那时写了作品还不知反复修改,写好了便急不可耐地誊在稿纸上、装进信封到处投稿。不久,我的第一则寓言《墙与画》还真发表在《安徽科技信息报》“启明星”副刊上,这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和鼓舞。
再后来,我又得到了薛贤荣老师的寓言文学理论专著《寓言学概论》,并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特别是对书中那些写寓言的“技巧”部分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使自己掌握了一些写作寓言的“招数”,这样再写起寓言故事来,感觉得心应手多了。
由此,我总结出一点写作寓言的小经验,就是要多阅读、多写作,还要读一些写作理论方面的书籍,从而指导自己的创作。对喜欢写作的孩子们来说,可以先多阅读经典的作品,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平时按语文老师辅导的写作方法去写,那些指导写作的理论书籍等年龄稍长时再接触。
写作不仅要多阅读、多练习,还要注意观察生活。写作离不开生活,这是每一位作家讲座时都会提到的共同话题。就是让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记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好生活积累,为以后的写作作铺垫。
写作寓言也是这样。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放学回来常跟大人们一起参加田里的劳动。那时农村都是用牛耕田,前面一般是两头牛拉着犁铧,大人一手扶着犁把,一手挥着长长的鞭子驱赶耕牛。犁好田地回来,牛身上都会留下一些鞭痕,不过有的牛身上的鞭痕多,有的牛身上的鞭痕少。这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后来我便根据这个记忆片段写出一则寓言《鞭打的牛》:
有一头牛每天从田里归来,身上都挂满了一道道鞭痕,它对此非常苦恼。
一日,这头牛羡慕地问另一头牛:
“咱俩一起耕田,为啥鞭子总落在我背上?是不是主人太偏心了?”
“这要从你自身找原因!”另一头牛意味深长地说,“干活时,你总是催一声走一步,不催赶你就不知使劲,主人还能不一次次地鞭策你么!”
那头挨鞭子的牛听了,再也没有话说。
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可以有多种理解。对孩子们来说,同样在一个班里学习,有的知道用功学习,成绩优秀(这就像那勤快,知道用劲耕田的牛),有的不知用功学习,成绩落后(这就像那懒惰,不知道用劲耕田的牛),于是老师就会批评不知用功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就会“挨鞭子”。对大人们来说,同样在一个单位,有的工作努力,有的工作懒散,所以工作懒散的就会“挨鞭子”,受领导批评。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学会观察生活,那些让你难忘的生活片段,以后就会成为你笔下的文章。
再讲一个这方面的例子。我小时候,家里的母鸡孵出一窝小鸡。母鸡每天都咯咯叫着领小鸡们出去玩。突然下雨了,母鸡咯咯叫着让小鸡们都钻到它的翅膀下避雨,母鸡淋得真像个落汤鸡,而小鸡们却安然无恙;有时小狗突然跑了来,母鸡又赶紧咯咯叫着把小鸡们揽到翅膀下,还抖擞着羽毛向小狗示威,直到小狗跑远了,才让小鸡们从翅膀下出来。由这个童年记忆,我写出了一则寓言故事《母鸡的翅膀》:
母鸡领着小鸡们到树林里玩耍。
风雨来了,母鸡忙喊道:“孩子们,快到妈妈翅膀下来。”小鸡们急忙挤进去,因此免去了雨淋之苦。
雨过天晴,小鸡们从母鸡翅膀下钻了出来。突然,母鸡发现一只饿鹰在天空盘旋。她又忙把小鸡们唤到翅膀下紧紧地护着。
“妈妈的翅膀真伟大!”小鸡们躲在母鸡翅膀里由衷地赞美着。
“小家伙们!”正在给树木治病的啄木鸟说道,“如果没有那‘伟大’的翅膀呵护,或许长大后,你们也能在蓝天里试翼奋飞呢!”
这则寓言主要是写给某些母亲们的,这些母亲们一味地袒护孩子、溺爱孩子,不让孩子们独立地去面对困难,孩子们永远树立不起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长大了什么也干不成,也不会干。这则寓言虽然写了二十多年了,我感到现在对许多母亲仍有警醒作用。
所以孩子们应从小好好学习,多读课外书,热爱大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长大了你如果爱好写作寓言或其他体裁的文章,你就会从你记忆的矿藏里面挖掘那些闪光的片段,从而提炼出一篇篇精美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