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的绘图仪
王慧春
一日夜里,已是十点多钟,女儿上学用的圆轨被弄坏了,已经无处再买,我突然看到了书柜里珍藏的二十多前用过的那套绘图仪,找了常用的大圆规放在了她的文具盒里。
第二天,上高中的女儿,一进门就嚷嚷,说是我给她的那个圆轨可好用呢,并且全班同学都要抢着试一试。非要缠着我看看那套“英雄牌”的二十三件绘图仪,拗不过她,只好一一地指给她,这是针插脚,铅笔脚,长接杆,大分规,小分规, 117、118、119直线笔,同心钉,宽嘴笔…… 她还要把每一样的用法都一一做示范给她,好奇地瞪大眼睛看着,比她玩电脑游戏还专注。
这样一遍演示下来,不知不觉回到了二十多年前,1994年我刚毕业,分到十二局四公司(当时还是工程处)广深准高速铁路指挥部,正赶上工程收尾做竣工验收资料。我就是用这套绘图仪和大家一起,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做好整条线路的竣工图,实际上绘的就是各个建筑物竣工后交付使用的三视图。有的长十几米,有的几米,不同粗细的线条,一笔一画的仿宋体说明、备注,大多是经设计蓝图修改而来。也是从师傅那儿得知蓝图的绘制过程:建国初期到上世纪末,大都是先用绘图铅笔画出白图,然后用硫酸纸(一种半透明纸),描绘底图,(使用鸭嘴墨笔,圆规,三角板),最后使用底图覆盖在晒图纸上,经曝光,氨熏,成为蓝图。也忆起了指挥长常教导我们说,大到城市布局,小到“一砖一瓦”,都是一笔笔画出来的,工程师们主要靠半透明的绘图纸“拓蓝”,创意和经验以及画图的“手上功夫”都是吃饭的本钱。当年最费的不仅是眼睛,颈椎和衣服袖子也是伤害最大的地方。改图是件很难的事情,因为改不好,就意味着整张图可能因为一小块没修改好就白画了,又得重新画,那是最无语的事儿了。那时候判断你是不是工程师,得看你肚子上有没有一道印儿……我大概也是因为那道印儿,被多个收尾项目抢着要去绘图的吧?
2003年,有机会去湘潭技校学习了CAD电脑制图,一星期紧张地学习,全部都是电脑操作,简单的图半个小时就能好,而且准确、清晰,如果想打印,更是几秒钟的事儿,并且如果想修改,那就用编辑指令重新输入,改后的效果立马出来,也决不会影响图纸的其余部分,更不会像手绘时,需要整张图作废重新来过。如果那个时候的工程师们,脑子里有再好的构思,再多的方案,如果不会CAD制图,不能很快地在电脑上绘制成图摆在大家面前,就被那个时代淘汰了!
前段时间,中铁十二局四公司成立了信息化BIM中心,近来有幸见到了用BIM技术绘制多角度旋转的楼房、每个房间的立体布置图以及室内场景渲染图等。实话说,我惊呆了,我试探地问,立体图上的经理办公室的具体尺寸?小姑娘手指一动,点了一下那个房间,详细的施工图出现在电脑屏幕上。这里的负责人介绍道:BIM即建筑信息模型,就是把建筑以及建筑内部设备的信息,工程信息,CAD图纸,物业管理,商业运营,能耗管理等等方面的信息都加载在三维的模型上。BIM模型还能模拟施工,优化各道工序,模拟投入使用后的运营,为工程设计、施工、运营提供相互协调、内部一致的信息模型,使该模型达到设计施工运营的一体化。负责人还打趣道:还可以做到,与像您这样的非专业人士沟通时,能直观的实现设计成果,一目了然。
回到家中,目光再一次地落在了那套绘图仪上,久久地望着它,过去的岁月、年青时的记忆,现代人的生活、科技的日新月异,未来的发展,想不出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