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慧春的头像

王慧春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07/19
分享

流动的营盘铁打的兵

今天公司举行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昨天新分大学生报到,新老员工欢聚一堂,共同回忆拼搏奋进的七十载,在盛夏七月砥砺初心向未来,所有项目部的员工均在自己的“营盘”观看这场盛会,我也是其中之一,并慢慢地追忆随企业发展、自己在十几个流动工地走过的辉煌与风雨兼程的三十年,也通过纪录片感悟当年铁道兵风餐露宿练就的、一直传承至今的铁兵精神。

1954年7月16日,铁道兵第二师九团在抗美援朝的硝烟中诞生,那时的铁道兵,战争打到哪里,他们就行进到哪里,有时日行军百余公里,还常常在夜里抢修铁路,为了前线物资的供给,在千里的铁路线上,他们哪还有固定的营地,有时一个土坡、或许一间草房,就是他们过夜的地方,也就是这样的一支团队,用他们满腔热血,用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坚定信念,在”一切为了前线胜利,一切为了抢修任务的完成”口号的鼓舞下,随战争沿线筑起“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在建国初期,人民生活都不富裕,租用老百姓的平房、或自己动身挖几孔窑洞,就是他们每修一条铁路临时的家,可就是这些人硬是凭借“不讲条件迎难而上”的精神修建了黎湛、鹰厦、兰新、包兰、襄渝等国家重点铁路,大大加快了新中国建设的步伐。

1994年7月,我毕业后如愿分配到中铁十二局第四工程处工作,第一站是广深准高速铁路,项目部是租用体育训练基地的一二层小楼,广州的夏日酷热难耐,屋里只有一吊顶的风扇,只能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地吹,以至于住一屋的同事着凉,全身上下起了大片的疙瘩,当时根本不知是夜里吹电扇引起的,就医回来后我们不能再吹电扇,可近40度的高温,白天上工地验梁,晚上一边画竣工图,一边用纸扇呼啦几下,照样把资料按时完成并在验收时获得了各方一致肯认。

1995年底,转战广西老区,当时修一引水洞,拯救颗粒无收的农田,解救一直靠国家救济粮生活的百姓,项目部租用民房,一间房屋隔开外面是资料室,里面就是我和另一位女同事的寝室,没有窗户,白天进屋也只能开灯,到了梅雨季节,地上反潮能扫出水来,床板底下的绿苔很多,偶尔遇一个晴天拿出屋外晾晒,晚上能睡个好觉是那时候的一大幸事。有部分技术干部和测量班试验室人员都住在工地,七八月份,雨季一来,不知道哪天就会涨水,房子有时会淹,外面的物资送不进去,他们只能喝自己接的雨水,顿顿方便面充饥,可大家一直发扬“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铁兵精神,中饭送到工地吃,晚饭安排在当地不定时停电的时间就餐,加班加点提前贯通了隧洞,让当地百姓当年五谷丰登粮满仓。

一晃三十年过去了,走遍了祖国的所有省份,干过近20个大大小小的项目,我和我的同伴经历了中国基建的黄金岁月,我的同学们也由当年的普通技术员成长为技术科长、总工、项目经理、集团副总等企业栋梁,我们从修普通公路、铁路、水利、房建到修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特大隧道、海底隧道、大跨度跨江跨河大桥,雄安车站、重庆西站等一大批高精尖工程,我们从国内走到国外,不知何时,外界把我们称为基建狂魔,其实我们那里敢狂?我们一直兢兢业业,如履薄冰,负重前行,我们不知不觉走过了中国基建人最美好的狂飙时代,迎来竟争越来越激烈的新基建建设,建筑业的寒冬即将到来,企业面临新的升级与转型,需要我们向死而生,凤凰涅槃。

这是行业的大形势,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企业文化生活确是越来越丰富了。如今, “三线”建设随着工程开工同步到位,大多数的工地已经是办公住宿分开、窗明几净、屋里装有两用空调、带有卫生间,统一的洗衣房、凉衣间。工作几乎是机械化、工厂化、智能化施工,很多事项都可在自己手机上操作,方寸之间让祖国的高铁快速修建4.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0%,中国地铁总里程1万多公里,也居世界第一。

我们工程人,营盘是定不下来的,三年一换,两年一移,所有的员工,手下的兵更是走南闯北、马不停蹄地奔赴大江南北及世界各地,一生的时光在临时的住所里相互扶持互相勉励,艰苦卓决着奋斗着。我们的一切,曾经呆过的或即将入住的流动的营盘默默见证,我们修建的铁路日复一日地承载着人们及人们所有的希望一路向前,不僭越亦不媚悦、但终有一日,我们发现何谓有容乃大,是身居自己亲手建造的美丽祖国,不论她是一陋室,还是僻静的山村,亦或是高楼大厦。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