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是个神奇的地方!乌以风是位传奇式人物!
早在汉武帝时,天柱山就因其雄峙江淮的壮丽风光而被封为南岳。
后来,隋文帝见五岳皆在江北,乃从华夏大一统出发,将南岳桂冠移往了湖南衡山。从此,风景壮丽、文化深厚的天柱山便逐渐没落,以致寂寞千年。
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一个大学者乌以风的到来,让天柱山重新焕发了青春,为世人所注目。现在天柱山已是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
乌以风先生是山东聊城人。北京大学毕业后,南下杭州就职,并有幸终生师从当时大儒马一浮先生。这为其后来成为一个大学问家、大教育家以及研究并开发天柱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乌以风当过中学教师和校长,四十年代就先后担任过重庆大学副教授、安徽大学教授。八十多岁时还任安庆师范学院(今安庆师范大学)教授,重执教鞭。
乌以风一生历经坎坷,屡遭厄运。难能可贵的是,在逆境中,在耄耋之年时,仍坚韧不拔,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文史哲等学科研究并挥毫著述,最终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这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它有待于我们去开发,去研究。
乌以风终生做的就是开山兴皖、教书育人这两件大事。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艰苦的抗战期间,为了铭记抗战英烈及培育烈士遗孤和地方优秀青年,乌以风辞官不做,而是在潜山县野人寨,挑起了创办景忠中学(今潜山县野寨中学前身)这副重担;为教学,为筹资,为学籍,真是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也正是有此机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独具慧眼的乌以风,才得以与天柱山相伴一生。
乌以风认为天柱山风光奇特,浑然天成,可与五岳相媲美,没落了实在可惜;同时又认为该山的没落,除了因历代战火影响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缺一部山志。于是,便扎根潜山,发下宏愿,要为天柱山修一部翔实的山志!
乌以风在其大半生的几十年间,大力宣传开发天柱山,到老不辍。从诛茅开径,到建房修路;从开发景点胜境,到勇攀天柱绝顶;从搜集珍稀花木,到发掘名人掌故;一生登山百余次,跑遍了它的沟沟坎坎,耗尽了毕生心血!终于使天柱山得到初步开发:上山有路径,歇息有亭台,食宿有房舍,景点有介绍;大大方便了游客,也大大提高了天柱山的知名度。与此同时,乌以风搜集、挖掘、整理好有关资料,撰写了《天柱山志》这部不朽之作,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天柱山的山山水水、人文遗迹、胜境风光,填补了我国山志的一大空白。从而揭开了古南岳那千年的神秘面纱,使得天柱胜景重现于世人,也进而开辟了天柱山旅游新纪元!。
乌以风将天柱山的自然景观,概括为峰雄、石奇、水秀、洞幽四大特点。
其峰雄,尤其是天柱峰,一柱擎天,壁立千仞;而其绝顶之上,更有前人的“中天一柱”和“孤立擎霄”两大块石刻,真令人叹为观止。
其石奇,那飞来峰、鹦哥石、象鼻石、蜒蚰石,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让人忍俊不禁,直呼鬼斧神工!
其水秀,九井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山高水长,远望皖河潜水抱一山。
其洞幽,巧夺天工神秘谷,磊磊怪石自叠成;其曲径通幽,上下迂回,忽明忽暗,变化万千,使人如进迷宫,流连忘返。
天柱山不仅风光壮丽,而且人文底蕴深厚,是一座古皖文化园。乌以风对其人文景观、历史遗迹,更是穷搜周览,正讹补缺;考证并辑录了历代与天柱山有关的要闻大事、名人诗文、古今石刻、大儒高僧以及身怀登山绝技的药农等珍贵史料。
山谷流泉的摩崖石刻,是古皖文化最杰出的代表。其汇集了唐宋以来一千多年的文人墨客遗迹数百处,成为篆、隶、真、行、草,五体俱全的书法艺术长廊;特别是唐代李翱、李德修和宋代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达官文豪留下的诗文墨迹,尤其珍贵。
进而言之,潜水之滨的薛家岗文化遗址、皖河旁边的孔雀东南飞爱情故事、天柱山麓的二乔配英雄的千古佳话以及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留下的三千万言作品;还有先后发现的东方晓鼠、潜山安徽龟等化石和能探索地球深处奥秘的榴辉岩,无不充分显示出古往今来,在这片蓝天下所特有的、人杰地灵的神奇!
乌以风是开发天柱山的大功臣!
宣传天柱山,不能不提乌以风;研究乌以风,同样绕不开天柱山。
“天柱山是乌以风的命,乌以风是天柱山的魂。” 人们这样的赞叹,是很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