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汪济的头像

汪济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011/13
分享

黄梅戏大师严凤英


1942年,十二岁的严鸿六,独自赶往练潭去学戏,一路心想:“人人都喜欢看戏,那我喜欢唱戏又有什么罪?却要将我装进猪笼沉塘?”

何班主听了严鸿六的诉求,便道:“我要先考考你,看你可是吃

这行饭的。”

“好,请您出题。”

“你就以来学戏这事唱几句吧。”

“好!”小鸿六应了一声,便边唱边舞:“小女子严鸿六,呀子依子呀;桐城罗岭人,一荷儿呀;天生爱唱戏也荷舍,今天来拜师也,学戏铁了心!”唱罢,跪倒便拜。

何班主见严鸿六长相美,嗓子好,又聪慧伶俐,心中大喜,当即收为徒弟。严鸿六勤学苦练数年,由跑龙套到演配角都演得好,就是还没担任过主角。

机会来了。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春天,何家班得以进入省城安庆献艺。头一场贴出的广告是大家熟悉的名戏:《小辞店》!

不料就在演出的头天傍晚,女主演突然得急病住进了医院。这下可把何家班急坏了,特别是班主急得手足无措:“好容易挤进省城,这头场就砸牌了,怎么办?”

十六岁的严鸿六,一见此情,乃自荐道:“师傅,我顶替演一场如何?”何班主一听,不禁随口一句:“这角色你没演过,能行吗?”

“师傅请放心。这出戏我已烂熟于心,要不您出一段考考?”

“好,你就将辞店时卖饭女那一大段唱腔唱一下,让我们听听。”

小鸿六高兴地答应一声:“好!”便使出浑身解数,声情并茂地连唱带做。一曲方罢,赢来了所有人的喝彩:“唱得好!”

何班主这才放下心来:“果然唱得好!那就这样定了。不过这是头场戏,很重要!大家莫辞劳苦,晚上彩排一下,鸿六与大家好好磨合磨合,明天好上场!”

不出所料,当晚彩排非常成功。

何班主道:“想不到鸿六唱得比原主演还要好!但这名字不响亮,得重新起一个。这出戏的主角叫柳凤英,我看就以‘凤英’作为鸿六的艺名如何?”大家听了,一致叫好。于是戏报上就大写着:主演严凤英!

正式演出时,严凤英那漂亮的扮相,响亮而悦耳的歌喉,优美的身段和舞姿,以及那唱做中表达出来的丰富情感,博得戏迷们阵阵喝彩和掌声。这首场演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从此,严凤英的大名便不胫而走,逐渐红遍了大江南北。

没想到严凤英这一红,竟招来祸灾!先是一个国民党军官要她去做姨太太,后又被青阳县一个豪强抢去,她均以死相拼,方才保住了人格与清白。

1952年,上海举行华东戏曲会演。严凤英以黄梅剧传统小戏《打猪草》和折子戏《路遇》,获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同时也使黄梅戏走出安徽,广为人知。

次年,严凤英进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从而获得了更大的舞台,演艺也更上一层楼,成为剧团的台柱子。严凤英感慨地道:“旧社会把我当成草,新社会把我当做宝。”

1954年,黄梅戏《天仙配》获华东戏曲会演一等奖,饰演七仙女的严凤英遂名扬全国,这为《天仙配》电影的拍摄奠定了基础。

1955年,由严凤英、王少舫联合主演的《天仙配》一搬上银幕,便轰动海内外。那段“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的演唱,让戏迷们如醉如痴地模仿!黄梅戏也从安徽的一个地方剧,成为全国皆知的剧种并向越南、印度等国传播。

1959年、1963年,严凤英主演的黄梅戏《女驸马》《牛郎织女》,又先后拍成电影并在东南亚和法国、芬兰上映发行;港台电影界,也因此出现了《玉堂春》《凤还巢》等黄梅调电影。严凤英抓住时机,选派年轻演员将传统小戏《打猪草》《夫妻观灯》带往海外演出,很受欢迎。

此时严凤英的演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黄梅戏也从原来的湖北民间采茶小调,升华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并随着影视片的出现而走出国门,面向世界。

正当黄梅戏大师严凤英的艺术事业如日中天时,一场灾难凭空袭来!严凤英无法回避,又不甘受辱,只好以死抗争!回顾自己短暂的三十八年人生,不由得反复低吟《牛郎织女》最后一幕中的唱词:“又谁知花正红时寒风起!”来作为自己一生的注脚。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