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放在办公桌上的日历,如片片雪花飞舞,飞入平常岁月中,阳历散尽,周而复始,传统阴历年就不远了,于是进入腊月黄天日。这时整个社会年味渐浓,欢乐大年也就快到了。根据腊月民俗歌谣年前数日: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杀肥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反映出年前人们有计划的忙年欢乐生活。然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守正创新,“年”现在也就成为一个概念,是大致的传承,也就是年年不同。
上溯古今,中国农耕为主,很多生活方式以农耕为传承,加之科技不发达,生活方式落后,很多事以家庭自给自足为主,如二十三,糖瓜粘;二十五,磨豆腐。这些就是每家每户自己请人到家来制做,劳神费力。拿现在话说是不经济,不科学,不是先进新质生产力。记忆中的乡下每家每户粘糖,到年前,准备好粘糖各类食材,请来略懂行的把式,将家庭的现有实施全用上,有缺项的只有邻里调节借用。自种的麦芽收了洗净,在平时烧饭的锅里熬制,再将事先炒好的花生、芝麻、黄豆进行参拌,放什么就是什么糖,搅拌后盛出,家里地方小的,没有地方操作,就把家里大门板下下来,将盛出的热糖摊平,稍冷切成小块,就成了成品糖,彻底冷却后装入坛中,避免湿气进入,湿气进入糖就不翠了,就会隔牙不好吃。粘糖时一家人都参入,看的看帮的帮,人们有吃的希望,充满着喜悦与期待,一家人好不欢快。乡下家庭磨豆腐我也见过,都是自家种的黄豆,每年都要留些用来打豆腐,一般村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石磨,将黄豆用水洗净泡上两天,石磨一人推,一人喂,也有一人完成的,用瓢往石磨眼里喂豆子,被水浸泡后的黄豆,个个胖嘟嘟翻滚跌落入石磨,顿时化为一摊白浆,浓浓的豆浆水,泡沫翻滚,豆香在空中若隐若现,豆浆入锅煮沸,用白帕在吊架的四脚上系紧,把煮沸的黄豆浆舀到白帕子里摇挤,下面用盆接着,盆里放上明矾和石膏酌量,把白帕子里浆水挤干,里面就是豆腐渣,能做菜用,也是美食。再把盆里豆浆倒进锅里加热,形成豆花,趁热把豆花放进用粗白帕子在竹筛里搭成的豆腐箱,包紧,用石头压出水份,就做成了豆腐。这二种加工都是每家每户家庭内完成,现在市场经济的完善,都是机器生产,电机一体化劳作,方便快捷。人们从繁重劳动中解脱了出来,享受更有意义的生活。
回味是一种铭记,了解过去,就能更好规划未来,把握住当下。记忆中,我们小的时候,6-70年代,在那轰轰烈烈的“计划经济”年代,经济生产奄奄一息,生产、生活物资极度匮乏。早先住在小县城里,没有自来水,吃水、喝水、用水全靠一担一担从大河和干净的水井挑回家,倒入水缸保存,当时每家每户都存有缸和舀水用的瓢,有时涨水季节还须搁点明矾,让水在缸里澄清才能饮用。烧饭,家家户户打有柴火灶,高级点的是吸风灶,也是唯一做饭载体。城里柴火是要花钱买的,于是我们小城就有一个小巷内专门买卖柴火,后来得名“柴火巷”。买回来的柴火还要用刀具,给剁成一般长便于保存堆放。一日三餐要靠点火烧柴做燃料烧熟饭菜,来果腹生存。洗衣裳时,用买来的肥皂,在衣领、袖口打上几下,再全部的搓上几把,一般用竹篮拎去大河或水井去洗清,回来晾晒。日常日用品购买是一定要到实体小店,有些紧俏商品不一定买的到。
如今家家户户自来水,一开龙头就来水,水已经过滤非常的干净卫生。煤气直通煤气灶上,一揪就来火,“铜锅铁灶,点了冒泡”,还研制出很多电器用着做饭神器,做一次饭只要很短时间,烹饪成为一种劳作的享受,人们满足味蕾的生活之美。洗衣就更方便,将换下来的衣物往全自动洗衣机里一放,一整套洗、揉、脱水、烘干,拿出就能穿新。购买日用品,只要在手机上“拼多多”“淘宝”点一点商品就送到家,而且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近日思来,我们的生活实在是进步非凡,刮目相看,如日中天,从过去繁重家庭事务中解脱了出来。人的一天,老天公平,时间都是24小时,除去睡眠、工作,生活的时间也就所剩无几,过去的各类生产资料缺乏,科技不发达,生活方式落后,占用了人们大量的时间用来谋生活保生存。而现在先进的生活方式,把人们从个人生活时间占用中解脱了出来。生活时间多了,现实中人们也出现很大分化,有的人思想先进,认知到位,把解放出来的时间合理用到了学习提升和工作的攀登上,成果叠加,硕果累累,成为成功典范。而有的人也因为时间多了,会产生空虚,从事无目的寻找刺激,走入反面出现精神上的问题。真是每一个事物都有他的二面性。很多专家说: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幸福感,主要取决于自己的认知。我这样对比记录一下不同时代的不同生活,感受出时代的进步,不知对读者是否起到有益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