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建的头像

王建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10/18
分享

高末儿

 

高末儿,(茶叶末儿的雅称)以前因为穷,喝不起茶叶才喝;现在,喝惯了好茶,想以此调剂生活。以前是为买高级茶叶到处跑,现在是为买高末儿到处找。

——题记

西方人称中国是“茶叶王国”。柴米油盐酱醋茶,老百姓过日子离不开的几件事,茶叶也占据了一席之地,它的地位可见一斑。我的生活中,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它。下面,就请您来听听我与茶叶的故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的温饱还没有解决,喝茶,对于有些人家是奢侈的行为。天津普通家庭喝茶,一般都是喝“高末儿”。那时茶叶分类:茶叶(花茶)、茶根(茶梗)和茶末儿。茶末儿就是茶庄卖完茶叶箱子里剩下的茶底子,是最低档、最便宜的茶品,老百姓习惯称它为“高末儿”或“高碎”。那时,家人常让我去西北角“正兴德”买茶末儿。一两“高末儿”一毛钱,包装纸上还盖有价格的印章和店名。

“高末儿”物美价廉。茶叶虽然都是碎末,但是沏水出来的茶汤并不差,香气扑鼻,价钱便宜。一个透明玻璃茶杯,舀上一小勺“高末儿”放进去,滚烫的开水一沏,登时香气扑鼻。茶叶末泡在玻璃杯里,看着茶叶淡黄色慢慢浸出,饮一口,咂咂嘴,回味绵甜。如果不观察,旁人分不清是茶叶还是“高末儿”。只是这种“高末儿”不像真正的茶叶那么耐泡,一般喝上三泡,最多不过四泡。

小时候,我家有一把陶瓷大茶壶,铜把双提梁。姥姥为它缝了一个茶壶套,用以在寒冷季节保温。每天吃过早饭,临近中午,姥姥从茶叶罐里抓一把茶叶(高末儿)放进去,沏上开水,一壶茶水喝到晚上,除非来客人再续茶叶。天津人喝茶,用大杯、大碗,重在喝,不在品,重内容,轻过程,体现出一种洒脱豪放的性格。

我第一次给自己买的茶就是“高末儿”。1994年我从郊区调到市内高校。老处长每天两次泡茶,总要给我一点。禁不起这种礼让,我就决定自己备一些。一二十元一斤的买不起,可以买一二元一斤的“高末儿”。大大方方花了两角钱,买了一包茶末儿,装进小扁铁盒里,放在学校办公室能喝上几周。

当下人们生活富裕了,喝茶的档次提高了,品种也越来越多,也讲究喝时髦的茶品。西湖龙井、黄山毛峰、金骏眉、正山小种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但是天津人似乎还是钟情于茉莉花茶。头几年,年迈的姐姐提起“高碎”,想尝尝味道。我东跑西颠走了几家都没有货。小茶店不卖,利润太低,不合算。大茶庄也不经常有货,需要提前电话联系,确认有货还得转天排队去买。喝惯了好茶叶,想换换口,五十元一斤“高碎”,果然不错。

现在“高末儿”不好买,以前买点好茉莉花茶也同样困难。1971年老爸患病,不思饮食,就想喝好点茶叶。母亲便让我去买10元一斤的高档茉莉花茶。在家附近的茶店“信德斋”没有;于是就走路到西北角的“正兴德”和竹竿巷的“正兴德”,没有;又到北大关的“正兴德”,也没有;最后一直走到官银号的“正兴德”总店才买来。回家给老爸用盖碗沏茶,满屋飘香。我抿了一小口,又浓又香,很解馋。那时羊肉才七毛三一斤,一两好茶就一元钱,有点奢侈了。现在那种茶叶起码上千元一斤,老百姓也喝得起,平常喝三五百一斤的花茶更是不在话下。

后来听行家讲,高档的茉莉花茶是用正宗上好的茶叶嫩芽,经过茉莉花多次熏蒸而成。几年前外出旅游,为了答谢朋友买了一斤千多元茉莉花茶,比起“高末儿”就是上档次。

退休前出使埃及,被告知那里没有中国茶叶,人家每天喝咖啡,所以我带了好几斤不同品种的茶叶。后来还让妻子探亲时带,同事出差埃及带,反正离不开茶叶。埃及的星级宾馆也备有茶,是一种“立顿”茶包。分不同品种,有立顿红茶、茉莉花茶、立顿绿茶。埃及的茶包,喝法与我们不同。他们喝茶如同喝咖啡,只一泡,然后就倒掉,觉得很可惜。可撕开茶包一看,才知道其中的茶就是我们所说的茶叶末子,无论红茶,绿茶还是茉莉花茶,喝一次就没味了。他们看到我们喝茶的过程很好奇,但不理解,我们也不便解释。就让他们喝“高末儿”吧,我们继续执行我们喝茶的规矩。

这十年来,祖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大大地提高了。这从人们喝茶的变化上就能得到印证。我与茶的故事,只是我对十年来变化的感慨,但这真的只是沧海之一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