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牵手,自然想到那首经典老歌《牵手》“因为路过你的路,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追逐着你的追逐….. 牵了手的手,来生还要一起走,有了伴的路,没有岁月可回头”。这里的牵手是指人与人牵手。是彼此接纳,相互扶持,相辅相成的执念,是和谐共生,代代延续的传承,是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终极目标就是有了伴的路,今生一起走,来生还要一起走。
一座城市,陪她一起走的人换了一届又一届,却总有那么一段路、一届人,让她铭记终生。先不说德州的历史有多远,遗迹多厚重,如果没有现代建设的支撑,没有现代文明的滋养,一切都会黯然失色,失去力量。
德州不靠山,也不近海,没有鬼斧神工的天然美景。但德州有运河。是公元605年,隋炀帝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在已有天然河道与古运河的基础上,经过六年的时间,开凿贯通的京杭大运河,全长2700余公里。1271年,忽必烈定都北京,为缩短南北距离,对运河进行截弯取直,运河德州段成了躲不开、绕不过的一段河道,全长141公里,也是整条大运河唯一一段没有经过截弯取直的河道。两千多年来,在南来北往的相互促进、共同繁荣中,沿途村落和市镇也与运河相厮相守,共度春秋。因运河,德州成了因水兴漕、因漕建仓、因仓筑城、因筑城兴市的城市。
德州还有黄河。这条华夏民族的母亲河,灌溉了农耕文明,让华夏先人完成了从春种到秋收,华夏民族得以繁衍生息,成为华夏大地上不可或缺的存在。
黄河,博大精深,开放包容;运河内敛、含蓄,却对自己生存的条件很清楚。作为一条人工河流,运河在努力寻找生命的依托点,这个点就是黄河,“与黄河牵手”,“借黄行漕”,在冲突中翻腾,在流转中互融,形成一种互补的生态,继续着各自的使命。
德州市委市府秉承这座城市的独特精魂,本着为民造福的初心,精心摹画,出手不凡,实施“两河牵手”工程,把两大国家公园(黄河湿地公园、运河湿地公园)统筹起来,森林水系连通一体推进,景观和生态廊道同步打造。以5大干流、1500 条支流、20 座水库互联互通为重点,用水系将两条文化大河连通起来。实现黄河和大运河在水利、交通、文化、旅游和生态等方面全面相通,水文旅融合,打造“两河文化”集中展示地,形成“水上游、岸上行”的文旅休闲新场景,擦亮国家文化公园德州品牌。
一切行动听指挥。“两河牵手”,机缘难得。沿途5个县市区、18个乡镇用行动验证着两河文化的感召力。据资料记载,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引黄济津,黄河运河有了牵手机会,因为南运河是济津的唯一通道。从齐河县潘庄闸引水,经一级沉沙池初步沉沙后进入总干渠,经过引黄干渠武庄渡槽,横跨徒骇河“北上”,在尚庙涵洞处进马颊河、沙杨河、头屯东干渠、六五河穿漳卫新河倒虹吸入南运河。就连2022年4月28日京杭大运河进行全线补水,黄河水依旧是重要水源,黄河让千年运河迎来世纪复苏。如今,130公里的廊道建成,沿途所有的景色都以“两河牵手”而定位,每一处都是以自然和生态起笔,以文化和功能落笔。可以说,两河的交情,两河的历史早已与一代代建设者一起,熔炼成一部有温度的文化史。
我一直相信,生活在一线城市的人,格局、眼界、认知、审美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南京的大姐回德州小住,我拉着她从东到西,从北到南,不失时机显摆自己的城市。这一路下来,大姐除了惊叹就是惊叹。惊叹德州变化大,发展如此好。惊叹德州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现代建筑越来越多。惊叹“两河牵手”让德州水清、岸美、景更美。
按说德州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但德州并没有以元老自居,而是在保护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人文景观上做文章,夜以继日地书写着今天的历史。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德州在不断提高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擦亮城市名片,提高城市内涵。几年功夫,大作品一部接着一部,部部深入人心,那是一个城市向外界呈现的形象标志。
运河古街
在运河两岸搞建设,生活了几十年的居民就面临着搬迁,年轻人高兴,老年人恋恋不舍。年逾七十的文友大姐当年在河边花了三万元买的小院,一家三代住了几十年,搬迁后分了一套一百三十多平的楼房还带着车库,孩子高兴,大姐知足。搬迁的那天,搬家公司都走了,她还站在院子里这里瞅瞅那里看看,如与亲人作永久的告别。“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我踏过的路径上,阵阵花香鸟语......”
以前的旧院子遗址上建起古街,她干脆租了一间铺子作为儿子的乐器店,儿子参加演出经常不在家,大姐就自报奋勇帮着看店,平时除了读书写作,还学会了拉二胡,她说在运河边生活了几十年,已经离不开了,她要住在古街,守着运河。渐渐地,她的店也成了文友们的聚会点。我只要来运河游玩就会到她的店里喝茶聊天。渐渐我发现,喜欢时尚服装的大姐在穿着上发生了变化,一身改良旗袍,可身合体,古典与现代结合,时尚与传统并存,既穿出国风之美,又能衬托女人魅力气质。她说怕自己一身现代时尚窃走运河古朴浑厚的风光!
曾经为看运河,我南到杭州,北到通州。沿途很多风景名胜美不胜收,作为德州人,只有运河德州段给我另一种气象和意境,禁不住暗暗惊喜。这也是老德州人引以为豪的资本,用他们的话说,最原始的遗留最珍贵,运河的古朴浑厚全在那一段没有经过截弯取直的深邃里,最值得来看看。
去运河乘船需穿过运河古街。古街坐落在运河西岸。绿树掩映中,石砌的“九达天衢”大牌坊,有两层楼高,因为高,让人敬仰。牌坊下的运河文化广场,每天都像过大年,群众性娱乐活动每天都在上演,文化氛围十分高涨。有好事的老者,干脆把茶盘端到树下,品着香茗拉着闲呱看风景。
穿过广场进入步行街,清一色的灰色建筑,被一条南北走向的青石板路隔开。两侧是白墙黛瓦的商铺,模仿明清时期建筑风格,古典朴素,是德州市目前首座以明清风格为主题的仿古商业街群落。在奇珍艺术馆,有近万件艺术品,包括瓷板画、油画、中国书画、古茶古酒、佛教艺术、古代陶瓷、古家具等,古韵从每一扇窗内溢出,从鬲,华表,地雕,九龙柱的每一道雕纹溢出。古街上,网红打卡墙,每一处都有昂扬向上的姿态,都是用艺术展现时代之美。“爱心”打卡墙,“没有烦恼”打卡墙,“钟情德州”打卡墙。最温情的是“德言德语”打卡墙,都是地方方言,尽管土的掉渣,却凝聚着浓浓的乡音乡情。
每到周末,古街像个自由营地,穿着时尚的年轻人成群结队来古街寻古,店主也把各种时尚用品摆到门外,方便参观选购;这里又是一条美食街,德州扒鸡,小锅市羊肠子,撅腚豆腐,驴肉火烧,美食小吃应有尽有,就连台湾小吃也入住古街。
运河边那些“诗意石头”
文化大师余秋雨说“传统文化传承的核心并不是“记忆”,而是“创造”。”
登船游运河前,不妨先欣赏运河岸边的碑廊。碑廊里栖息着一排排的石头,一块石头就是一首诗,这些石头承载着运河历史,站成岸边的风景。据介绍,这些各有千秋、各领风骚的石刻,出自国内著名书法家、篆刻家之手,他们分别以楷、行、草、隶、篆体,用美妙绝伦的中国书法,把古今歌咏德州歌咏运河的古诗词,用刻刀刻在石头上。让这些石头有了身份有了记忆,与运河同源远、共流长,站成不朽,站成永恒。
给每块石头赋予生命,让每块石头都活起来、动起来,不能不说是一个文化创造。不由想起苏轼的《题西林壁》,他把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并通过借景说理,从中揭示一种生活哲理,以此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如今,西林壁上的墨迹早已不在,那首《题西林壁》七绝诗却留在人们心中,成了经典,成了永恒。
乘船游运河,船在分水前行,浪在突突后涌,浪花飞溅在船帮上,顺势掬一捧水,仿佛触摸到千年文化脉搏,运河文化带,水工文化、商业文化、漕仓文化、军屯文化,黑陶文化,德州窑红绿彩文化,美食文化,还有从这里起步形成国粹剧种的京剧艺术,脉搏律动舒缓,却充满力量!
“九曲十八弯”常用来形容黄河,意为通过弯道来控制水流,运河何尝不是。九曲回转的河道,形如一条蜿蜒的巨龙,既缓冲了水流,也确保行船安全。据专业人士介绍,以上游四女寺水利枢纽为界,大运河德州段分为南运河德州段和卫运河德州段,其中南运河德州段直线距离25公里,实际河道45公里,多出来的20公里都是弯道,足有39道弯。正说着,船进入S形河道,此处水流湍急,河道变窄,让第一次坐船游运河的我,不免有点心慌胆怯,只见舵手不慌不忙,不断调整着舵盘,让船随着弯道慢慢前行,两岸一人高的芦苇似围墙,将河道紧紧地拥在怀中,看着游船灵巧地从身边悠然划过,也流露出苍郁的意味,传递着生命的气息。不知谁说了句“这就是运河没有截弯取直的重叠部分”,一船人兴奋不已。河道窄、弯道多是其特点,正是这些特点,让运河德州段保留了最原始最本真的风貌,也保持了自己生命的原始状态。这也是德州人最值得炫耀的财富。
四女寺枢纽
沿着这条流淌的生态走廊到武城四女寺,一路享受鸟语花香,一路朝拜这千年遗留的自然生态美景。这里有北方“都江堰”美称的大型水利枢纽供你仰望,还有河道里南来北往的游船让你俯瞰。卫运河在此被一分为三,一股流入南运河,一股流入岔河,一股流入减河。
四女寺枢纽像一个大权在握的指挥官,掌控上下游的流速与方向,起落之间,水量被有效控制,该拦截的拦截,该放行时放行,镇守一方,与周边的田野、村庄,彼此关照,相互衬托,确保沿线苍生生命与财产的安全
大闸既宏伟又壮观,构成一种让人不敢小觑的传代气势,在俯仰之间,运河就有了气势,有了时间与空间的交错。在它的北边,就是老船闸。是1958年国家决定治理卫运河和四女寺减河兴建的四女寺枢纽工程。老船闸从正式通航到70年代初断航,总共过了10.7万艘船,运输了902万吨的货物。2013年船闸还有四女寺枢纽工程成为国家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老船闸依旧立在那里,那些锈迹斑斑透露着自己的历史年份。
历史平原
沿着“两河牵手”廊道到平原的王打卦镇花园村,这里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大河与大道交汇之地,素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美誉,2023年入选“好客山东·乡村好时节”全省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
这里有17公里引黄济津的绿色河道,7000亩的天然生态湿地,1000亩的古老果园里,600年以上的古梨树群中,有“摸一摸,福来多,转一转,福气满”被神奇加身的老梨树王。这里还是清康熙年间探花董讷的家乡,迄今已有330余年的历史。
还可以到网红打卡地“溢流堰风景廊桥”,这是两河连通景观廊道的一部分。远观,如长虹卧波一般巍然耸立,气势磅礴。廊桥之上,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桥下就是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人们在此听涛声,下象棋,自得其乐。
如今,探花庄园已成为每个平原人熟知的精神老宅,他们与老梨树王共呼吸,与时代同发展,与不舍昼夜流淌的马颊河水,衍伸成一种综合文化生态,弥漫在沿河两岸,城市乡村。
“河上河”景观
去禹城,要去安仁镇武庄,这里有雄伟壮观的引黄渡槽,是潘庄总干渠与徒骇河的交叉建筑物,自1971年开始修建,1972年投入使用,是德州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引黄济津、济冀的重要输水渠道。为扩大总干渠输水能力,发挥灌区更大效益,2012年,重建了长180米,净宽18米,设计流量120立方米每秒的3孔1联多纵墙矩形渡槽,新建槽身部分采用国内领先的三向预应力结构,是国内解决渡槽大跨度的新技术,集水利工程的巍然大气与景观工程的精细美妙于一体,成为德州市“两河牵手”工程的亮丽景观。
站在渡槽岸上,就能感觉到涛涛黄河水,以不可阻挡的气势口吐白沫在渡槽内咆哮前行。没有人们常说的“一碗水半碗沙”混浊。水利部门的负责人说,这就要感谢三门峡小浪底工程了,不仅提高了黄河下游的防洪标准,还通过调水调沙减缓了下游河床的淤积抬高,好多泥沙在那里被过滤,沿途再沉淀一部分,来到咱这里黄河水就清澈很多。
引黄渡槽横卧在徒骇河上,渡槽下就是东西流向的徒骇河水,形成“河上有河”的奇观。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各负使命,互不干扰,东西南北各奔前程。表面上是人治水,实际上是人领悟水,顺应水,实现人水和谐共生。
上风、上水、上齐河
这里是马集镇潘庄总闸,引黄干渠源头,有光鲜亮丽的建筑,有美丽的田园风光,更有大型奇珍异宝馆。黄河,让中国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领域,孔子临河而叹,后世倚河而思。沿着大河行走,还可以邂逅一片风景,引你走进《诗经》。到麦田的馨香和虫鸟和鸣中去聆听黄河水流声“河水洋洋,北流活活”,去大河之州看“窈窕淑女”采摘“参差荇菜”……,黄河一路冲击,一路沉淀,高歌前行。
生态之美唱响主旋律。黄河水乡湿地公园内,5000余亩的湖面波光粼粼,碧波荡漾,岸边树木郁郁葱葱,充满自然气息和生命活力。公园内,多岛、多水、多田,形成水网交织、树岛连绵、碧树繁花的美丽景观。据介绍,黄河水乡湿地公园是国家级湿地公园,总投资20多亿元,具有北方黄河流域乡土特征的水杉、银杏、榆树、槐树等乔灌木200多种,天鹅、白鹭、野鸭等野生鸟类、动物、鱼类100多种。
黄河岸边的民宿,建筑风格雅俗共存,形态上追求原生态,内里却是现代装置,棋牌室,音乐厅,品茶室,应有尽有,很是方便。每一所独立小院都是一所精神乐园。在门外,就能感受到一些田园生活的悠闲。果然,外围的格调灰色低调,内里却生机盎然,整个院子除了进屋的通道,两边都是成畦时蔬,让人回归自然,又能充分享受自然。
去“红心一号”文化广场,这里是山东黄河文化示范点,还是德州人民治黄成就及黄河文化宣传的阵地。去黄河文化博物馆群,每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在这里可以穿越历史,走近古建筑,感受古建筑之美;回到白垩纪,与恐龙同行,领略古生物化石奇观;进行地心历险,寻宝地矿博物馆,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走进书墨翰香,探秘状元进士墨宝斋,品味书法艺术神奇。
再高的山也汇聚同一山脉,再经典的作品也汇聚同一时空,这一时空有适宜的土壤和气候,地势平坦,河流密布,气候宜人,最宜居,最聚人气。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去天衢博览广场,新地标主体建筑“德州眼”,运河博物馆群,感受浓郁的文化氛围,还有渗透到建筑体内的超前理念。这些大项目、大建设,大成就,让德州有了山的高度,有了海的深邃,无须声张就已声名远播。我想,这一切都是得益于德州市委市市府的承诺与安排!
一条绿色生态廊道,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现代化楼宇,一条条贯穿南北东西的大动脉,构成德州建设者们劳动指数和辛苦指数,这些指数构成全市人民的幸福指数、获得感指数。如今的德州,不仅有高度,更有温度。如今的德州,不仅有深度,更有态度。这些带领德州奔跑的决策者、建设者,决定着德州奔跑的方向,奔跑的方式和奔跑力度。如今的德州,已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经过几年的长跑,从平地起高楼到蹄疾步稳,德州如拔节的植物,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坚持民心所向,不负民心所盼。为更好地满足群众健身休闲需求,市委市府在现有123处公园绿地的基础上,又新建117处公园绿地,并拿出黄金地段将长河公园西接到岔河。这一承诺与行动,感动了市民,纷纷称赞德州市委市府有担当、有作为,以前老百姓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全做到了,真正把老百姓的需求放在心里了!
“两河牵手”让美在从历史深处沿途穿越,在流动中生生不息。130 公里的绿色生态廊道是一张画卷, 6米深青色车行道、3米红色骑行道、2米绿色步行道,是魅力德州的写意传统,作者笔墨运足,且融情于笔端,为活力德州增添无限光彩。
“两河牵手”让我们看到一个民心所向的德州,一个充满美好未来的德州。德州,已经踏上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步履铿锵,行稳致远。德州,不管从哪个角度端详,都能让人把心灵提升到青春豪迈的境界,这是德州应有的气质与形象,这些气质与形象将会融进德州市民悠长的日子,镌刻进德州人与城市同生共长的岁岁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