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甲辰“小雪"节气的第二天,北京的空气有点浑浊,透明度不高,但倒出奇的暖和。我没有穿冬装,而是随意穿了套夹衣出门,与朋友相約到大兴团河行宫去看一个展览 。
在北京几乎居住了半个世纪,但我对清王朝在北京留下的行宫却知之甚少。
那天,我按約到达团河行宫遗址公园门前,与朋友汇集。先看了“德润大兴”——第三届“新国门”工艺美术展。两排修饰一新的厢房里,展出的包括玉雕在內的工艺品巧夺天工,美轮美奂;每组作品前,配之工匠的介绍和照片,让人大开眼界。我们不时叹服工艺大师的技艺,也穿越历史的时空,加深了对工匠们以灵巧的手 ,所创造的中国工艺美术深邃文化的感悟。
事后,我们穿廊过桥,游览了这座已经修饰一新的皇家行宫。行宫面积宏阔,重修的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好不气派。
探竟这座行宫的由来。据载,清朝乾隆四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777年。当时担任朝廷工部尚书的福隆安,有一天专门进宫,向乾隆皇帝汇报南苑的团河疏浚工程的进展。乾隆听到这团河前后新开出了两处湖泊,特别是东部新开出的东湖,湖面开阔,碧波荡漾,景色宜人,顿感兴奋,信口下旨:在团河一带修建一座新的行宫。这意味着在南苑一带已经有旧宫、新宫与南宫三座行宫的基础上,再建第四座行宫。
团河行宫位于大兴区西红门镇团河北村, 距离南三环15公里。团河行宫是清代皇帝前往南海子行猎时修建的四所行宫中最豪华的一座。南海子是元明清三代著名的皇家园囿,东西长17公里。南北宽12公里,总面积210平方公里。
看来,清王朝不满足现成坐拥明王朝留下来的紫禁城,为了及时行乐,行宫建得再多,也只是不惜从民众身上搜刮更多银两而已。
今日的团河行宫,只是在遗址上重建的。我们在行宫遗址一些地方,仍然看到乾隆当年留下的碑刻遗墨。据说在乾隆时期,那可真是一座风景优美的皇家园林。
在团河行宫八景之一的珠源寺旧址碑上,刻着如下文字:《日下旧闻考载:"龙王庙三楹,在北山之上,门外御书额曰珠源寺。"其额御书刻石镶嵌在山门之上。珠源寺,团河行 八景之一。乾隆帝曾为此写诗:“团河本是凤河源,疏丽南流清助浑。必有司之惠万物,瓣香嘉霄吁垂恩。”
看来,皇上搜刮民脂民膏每做一件事,都不忘呼吁民众感念皇恩。
在团河另一景“鉴止书屋 "旧址碑上刻有书屋的介绍:鉴止书屋 也称为两卷房,乾隆四十五年赐御笔白纸匾文:鉴止书屋,并照做一块玉粉油蓝字匾额。包含正殿,套殿(两间一抱厦房)和茶房,并有围墙围合形成三个小院落,包括两个小前院和一个后院,环境幽美。鉴止书屋正殿一座三间,为两殿,坐南朝北。正殿后廊东接套殿一座二间,正殿东山墙面与套殿及围墙围合形成院落,南墙中部开圆光门。茶房一座二间,坐西朝东,面向正殿西山墙,并与南侧和东侧围墙形成院落,南墙中部开瓶式门。鉴止书屋后院由建筑与荷花墙围合形成后院,具有江南园林的景观意味。墙外有土山三面环绕。
据介绍,"鉴止"主要体现的是乾隆帝对于明鉴格物、适可而止的思考。乾隆御制诗中所述:鉴欲分明知善恶,止当轻重有权衡。执中格物无喻此,钜可徒然书卷横。还有同日所作《晴》中"适吟鉴止如何会,不知足诚贪者情",云云。而今,原来描述的那么大规模的鉴止书屋见不到了,只恢复建了一间紧锁的仿古书屋。
我们没有来得及一一考证行宫原来八大景旧址,倒觉得团河行宫旧址面积宏阔,据说占地近五十亩。封建王朝留下的行宫,要为人民所用,且要用好。如果不重修旧址,或作为它用,这么大地方也会产生不斐的经济和社会的价值。但如今修复后作为公园,人气并没有上来,游人稀少。团河行宫那么多修饰一新的廊坊,除大兴工美大师基地用于一些空间,开展类似“ 新国门”工艺美术展外,目前多空置那里,还利用不够;行宫湖中没有水,也是遗憾。原有船坞的湖泊,已名不副实,干堌的湖床杂草丛生,让游客少了该有的兴致。我问同行的张性朋友,“为什么讯期不存些水?”。答曰,“据说湖底土质容易渗水,留不下水”。我以为,这些问题只要大兴文旅部门重视,是不难解决的。比如,到圆明园学习防渗漏技术,到雨季汛期,多蓄些自然降水和洪水,日积月累,是可以重现湖光山色,重唤舟楫之声的。
(写于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