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有茶室则静,有清风则静,有古道则静。一静在心,二静在脾,三静在眼。心静如水,脾静如山,眼静如夜。茶烟袅袅间,时光凝固,恍若隔世,而茶的韵味,却穿越古今,悠然自得。
沿东山古道至中南门古城靠静东山口,石板路上苔痕上。落叶纷飞,瓦砾间的灯影交织,老屋错落,斑驳的墙面上攀爬着岁月的痕迹,与茶香相映成趣。夜幕下一盏盏灯火渐次亮起,仿佛是历史长河中闪烁的星辰,走进这幽静梦境。
在城市的喧嚣与繁华之中,有一处二层小楼——匾额题字茶香如故。静静地坐落于老街的一隅,像是一位历经沧桑却又安之若素的老者,散发神秘的气息。推开门,迎面而来的是一室清雅,淡淡茶香,时间在这里慢了脚步,人不由自主地放慢呼吸,享受这份宁静与悠然。各式茶具整齐地摆放在木制架上,泛着温润的光泽,与古色古香的桌椅相映。与老板交谈,窗外绿意盎然,窗内茶水沸腾,轻嘬一口,舌尖回荡着历史的甘醇,人忘却尘世纷扰。微微发黄,茶叶在水中舒展,如同历史画卷缓缓展开。一幕幕往事在舌尖跳跃,回味无穷。窗外的喧嚣仿佛被这茶香滤去,留下的只有心灵的静谧。
茶馆的外观并不张扬,是典型的传统建筑风格。斑驳的墙面,岁月留下的指纹,记录过往风雨和阳光。朱红色的大门,在岁月的摩挲下,泛着一种温润的光泽。门楣上挂着一块古朴的匾额,字迹苍劲有力,一笔一划一道茶香。历史的故事,随着茶叶的沉浮,在这静谧的空间里缓缓流淌。而茶馆之外,时光荏苒,人影穿梭,古城依旧静默不语。
以前的老街,这里住着一位老人。第一代主人是听说姓陈,是个从北方来的商人。买下来这一栋房子,他说喜欢“清风贴山气,一阵凉意一阵暖。”老人走时,听说埋在东山之上,陈老人的故事也随风融入了古城的每一块砖瓦,如同那茶香,淡而不散,久而不腻。
康熙年间房子主人是一女子,关于女子的传说有很多。说是陈姓后代的妾室,姓杨,喜欢独居,也是一位雅好茶道的佳人。她将小楼打理得更加精致,院中植满了各种茶花,每当花开时节,香气四溢。杨女子常独自坐在院中,手捧清茗,聆听风声,她的眼眸中倒映着流年。
女子的美貌如花招蜂引蝶,说是男人爱茶,不如说是男人爱美人。女人却真爱茶,靠山种了茶树,在松桃县的大兴有一片茶园。每到茶时,她会亲自采摘,筛选,炒制,晒茶的地方就在屋子外的小土包上,穿一身齐胸襦裙,飘飘若仙,然后将新茶一一品鉴,微风吹动她的裙摆,她独自陶醉于茶香。
女子对茶的热爱和对茶艺的追求,使得这小楼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茶艺馆。她不仅以茶会友,还经常邀请当地的文人墨客来此品茗论道,小楼因此成为了文化交流的聚集地。她对茶的执着和对美的追求,让她的茶艺在古城中独树一帜,成为了一段传奇。小楼因此得名“香茶楼”,俗称“女子楼”,茶也得名为“香茶”或是“女子茶”。
美女不老,时间老。茶香如故,故人品茶。
民国初年,房子迎来又一位容易被记住的主人。此女子花高价买下这房子,周围又修了三间,形成院落。香茶牌子没有动,大门上挂了“清风茶楼”,客人在院子里喝茶,主人白姑娘在正楼上的纱帘后弹琴。喜欢音乐的人可以和唱或是和奏。尽情释放情绪,大吼大叫也不会被赶出。姑娘还会出对子,战乱初期的黔东还能隐藏如此雅致之地,实属难得。有一上联流传至今“东山西麓大小姐抚琴说东西”,说是有清末落魄秀才听了白姑娘的琴声有感,写的上联,白姑娘收到对子后,追出去听人说秀才参军去了。
茶楼从此再无琴声,世人传姑娘和秀才本就认识,两人深爱着再次相遇。也有人说两人以琴声成知音,秀才离去后,白姑娘的琴音便成了茶楼永恒的传说。
当轻轻推开古铜色大门,仿佛是推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方小巧精致的庭院。庭院中,青石板铺就的小路蜿蜒曲折,通向茶馆的各个角落。路旁摆放着几盆翠竹,那翠绿欲滴的竹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宛如一首轻柔的乐曲。还有那盛开的四季花卉,或娇艳欲滴,或淡雅清新,它们在不同的季节里展现出各自独特的魅力,为茶馆增添了一份生机与色彩。
院一角的古井,泉水清澈见底,似乎能洗净世间的尘埃。井边,一棵老梅树斜倚着,每逢寒冬,梅花便傲然绽放,暗香浮动。茶馆之内,桌椅古朴,每一块砖瓦都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品茶之余,听见历史的低语,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静谧与深邃。
茶客有言:“井中女子,月圆在井中品茶、跳舞、吟诗。”其言语真假没人知道,倒是有男茶客在井边听过,读书人则说能听到,井边的梅树成了他们吟咏的对象,而那传说中的女子,却在夜深人静时,隐约出现在井边,她的舞姿翩翩,仿佛与月光共舞,她的吟诗声,如同天籁之音,萦绕在梅树间。
有人怀疑这一切不过是场幻梦,然而,每当夜幕降临,井边的梅树下总有人驻足,期待一睹那传说中的女子风采。他们品着香茶,任思绪在历史与现实间穿梭,寻找心中那份难以言说的诗意。白姑娘的传说,如同那古井中的泉水,流淌在茶客的心间。每当夜色朦胧,月光洒在井边,那些追寻传说的人,便在此聚集。他们品着茶,听着风,望着梅树,传说中的女子,或许就是他们心中对美好与诗意的一份寄托,永恒地在清风茶楼中轻舞飞扬。
酒和茶一样,喝时得有故事相伴,否则茶苦酒辣,品不出其中的真味,这清风茶楼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皆承载着故事,等待着每一位茶客用心去品,去感受。
庭院的中央是一座小巧的假山,假山怪石嶙峋,形态各异。山上有潺潺的流水,顺着山石流淌而下,形成了一道道小小的瀑布。那清澈的流水落入山脚下的小池中,溅起一朵朵晶莹的水花。小池中,几尾锦鲤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它们色彩斑斓,红的像火,白的像雪,黑的像墨,它们的游动为这一方小小的天地带来了灵动之美。在假山的旁边,有一座古朴的亭子,亭子的飞檐翘角上挂着几个小巧的风铃。当微风拂过,风铃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与流水声、竹叶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美妙的自然之音。
茶有竹,有竹则君子也!诗佛说竹子是哲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蓝田辋川,精心营造了一座竹园,竹影婆娑,清风徐来,是远离尘嚣、修身养性的理想之地。春日里,新笋破土而出,王维常亲自浇水施肥,看它们一日日茁壮成长,心中涌动着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与希望。苏轼贬谪黄州时,生活虽清贫,但他却能在逆境中寻找乐趣。一日,苏轼偶得几株幼竹,便满心欢喜地在居所旁开辟出一片空地,亲手栽种。他深知竹之坚韧,正如自己不屈不挠的精神。郑板桥以画竹闻名于世,其笔下的竹子,或疏影横斜,或密叶交织,皆生动传神,气韵生动。郑板桥为了画好竹子,曾在自家后院广植竹林,每日晨起,必先立于竹前,细察其形态、姿态,风雨雷电之中,亦不稍减。久而久之,竹之形、竹之魂,皆深深烙印在他心中,达到了“胸有成竹”的境界。每当提笔作画,心中之竹便跃然纸上,每一笔都蕴含着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的热爱。郑板桥的画竹,不仅是对自然美的再现,更是其人格魅力与艺术修养的完美融合。
庭院种的一片篮竹苍翠欲滴,它们在月光下更显风姿。竹叶轻轻摇曳,传说是某位男主人栽种,目的是爬上竹子上面跳出院墙,和自己心爱的姑娘幽会。月光如洗,照在那片篮竹上,镀上了一层银辉。竹影婆娑,承载着那段浪漫往事。时光荏苒,那份深情依旧在清风茶楼中流传,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的故事。篮竹边的石阶上,似乎还留着他们曾经的足迹,茶客在品味茶香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这份美好的情感。曾经的足迹已被岁月抚平,唯有竹子依旧青翠,仿佛在诉说着那段不朽的爱情。
穿过庭院,便进入了茶馆的大堂。大堂内弥漫着一股浓郁的茶香,那是一种混合了各种茶叶香气的独特味道,让人闻之心旷神怡。大堂的地面是用实木铺设而成的,经过多年的踩踏,地板已经变得光滑而有质感。大堂的天花板很高,木质的横梁纵横交错,上面挂着几盏古色古香的灯笼,灯光昏黄而柔和,给人一种温馨而惬意的感觉。
“请客人来,送客去。”在被大火烧毁之前,茶馆的主人总是这般热情地迎送每一位客人。那场大火虽然带走了茶馆曾经的辉煌,却未曾磨灭主人对茶文化的坚持与热爱。茶馆虽简,但那份待客之道,那份传承百年的茶香,依旧在每位茶客的心中绵延不息。
大堂里摆放着几十张八仙桌,每张桌子都配有四把太师椅。这些桌椅都是用红木制成的,工艺精湛,雕刻着精美的花纹。有的桌子上雕刻着梅兰竹菊,那细腻的刀法将花卉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这些花卉在桌子上盛开一般;有的桌子上雕刻着龙凤呈祥,龙的威武霸气,凤的高贵优雅,在灯光的映照下栩栩如生,仿佛要腾飞而出。椅子的靠背上也有着精美的装饰,有的是如意云纹,象征着吉祥如意;有的是花鸟图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在大堂的一侧,是一个巨大的茶叶展示柜。展示柜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茶叶,从名贵的龙井、碧螺春、铁观音,到普通的茉莉花茶、菊花茶、大麦茶,应有尽有。这些茶叶被装在精美的茶叶罐里,茶叶罐的材质各异,有陶瓷的、锡制的、竹筒的。陶瓷茶叶罐上绘制着精美的图案,有的是山水画卷,有的是古典人物,每一个图案都像是一件艺术品;锡制茶叶罐则显得更加古朴厚重,它的表面有着细腻的纹理,散发着一种金属特有的光泽;竹筒茶叶罐则带着一种自然的气息,那竹筒上还残留着竹子的清香。
在展示柜的旁边,是一个烧水的炉灶。炉灶是用砖砌成的,里面烧着炭火。炉灶上放着几把铜制的茶壶,壶嘴冒着腾腾的热气。烧水的师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他坐在炉灶旁,手持蒲扇,轻轻地扇着炭火。他的眼神专注而慈祥,仿佛在守护着一件珍贵的宝物。他对火候的掌握恰到好处,那炭火在他的调控下,燃烧得均匀而稳定,使得壶里的水始终保持着合适的温度。
茶馆里的茶客们形形色色,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他们每天都会来到茶馆,坐在固定的位置上,点上一壶自己喜欢的茶,然后慢慢地品味。他们一边喝茶,一边回忆着过去的岁月,谈论着年轻时的趣事,那些早已被岁月尘封的记忆在茶香中渐渐苏醒。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幸福的笑容,那笑容里包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过往的眷恋。
有年轻的情侣,他们手牵着手走进茶馆,选择一个安静的角落坐下。他们点上一壶花茶,看着那花朵在热水中缓缓绽放,仿佛看到了他们爱情的美好未来。他们低声细语,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那眼中闪烁着的爱意在茶香的氤氲下愈发浓郁。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茶馆成为了他们爱情的避风港,让他们能够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享受属于他们的甜蜜时光。
还有那些忙碌的商人,他们在茶馆里谈生意。他们一边品茶,一边商讨着合作的细节。那浓郁的茶香似乎能够让他们在紧张的谈判中保持冷静和理智。在茶香的陪伴下,他们达成了一笔又一笔的交易,茶馆也见证了他们事业上的起起落落。
而茶馆的老板,是一位温文尔雅的中年人。他对茶叶有着深厚的热爱和独特的见解。他常常会坐在大堂里,与茶客们交流喝茶的心得。他会告诉茶客们如何辨别茶叶的好坏,如何冲泡出一杯好茶。他说,茶叶就像是人生,每一种茶叶都有它独特的性格和韵味。龙井的清新淡雅,就像是青春年少时的纯真无邪;铁观音的醇厚回甘,就像是中年时历经沧桑后的淡定从容;普洱的陈香浓郁,就像是老年时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他用茶叶诠释着人生,让茶客们在品茶的同时,也能对人生有更深的理解。
在茶馆的二楼,是一个个独立的包间。包间的装修更加精致典雅,墙壁上挂着一幅幅古典的字画,有的是书法大家的墨宝,那龙飞凤舞的字体展现出一种豪迈之气;有的是古代画家的山水画卷,那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的山水意境深远,让人仿佛置身于画中。包间里摆放着舒适的沙发和茶几,茶几上摆放着精美的茶具。这些茶具都是老板精心挑选的,有的是青花瓷茶具,那洁白的瓷胎上绘制着蓝色的花纹,清新典雅;有的是紫砂茶具,那温润的质感和独特的造型让人爱不释手。
在其中一个包间里,经常会有一群文人墨客相聚。他们在这里吟诗作画,谈古论今。他们以茶为媒,以茶馆为舞台,展现着他们的才华和情怀。当茶香弥漫在包间里,他们的灵感也如泉涌般喷发。他们挥毫泼墨,写下了一首首优美的诗歌,画出了一幅幅动人的画卷。在这个小小的包间里,文化与茶香相互交融,碰撞出绚丽的火花。
茶馆的夜晚别有一番风味。当夜幕降临,城市的霓虹灯闪烁起来,茶馆里的灯光却依旧柔和而温馨。大堂里的茶客渐渐稀少,只剩下几个不舍离去的人还在静静地品茶。而二楼的包间里,欢声笑语依旧回荡。此时的茶馆,像是一艘在夜色中航行的船,载着人们的梦想和情感,在岁月的长河中缓缓前行。
窗外,月色如水,洒在茶馆的庭院里。那翠竹、花卉、假山、流水在月色下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风铃在夜风中轻轻作响,仿佛在诉说着茶馆里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而茶馆里那浓郁的茶香,依旧在空气中弥漫,如同岁月的痕迹,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在茶香如故茶馆里,时间仿佛变得缓慢而柔软。每一杯茶,都是一段故事的开始;每一次品茶,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与浮躁,只有茶香、人情和岁月的沉淀。它是人们心灵的归宿,是一座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殿堂,在岁月的长河中,茶香如故,韵味悠长。
解放前夕,香如故茶馆被一场大火烧去本来面目。留下几间破败的房子,再没有茶能喝。大火虽烧毁了茶馆的容貌,却未能燃尽人们对茶文化的热爱。在铜仁这座古城中,香如故茶馆的故事依旧在续写。后来香如故茶馆的原址上,依然是老茶客们品茗谈天的去处,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悠悠未来,茶香如故茶馆见证了无数的悲欢离合,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它就像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那些故事,或喜或悲,或平凡或传奇,都在茶香中流传开来,成为了人们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座城,新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的娱乐方式也层出不穷。茶香如故茶馆却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传统,它没有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而是以一种独特的姿态,在繁华的都市中独树一帜。它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是人们心灵深处的那一抹温暖。
茶馆里的茶师们,依然传承着古老的茶艺。他们用精湛的技艺,为茶客们冲泡出一杯杯香醇的茶。从选茶、温杯、投茶、注水到出汤,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他们的动作轻盈而优美,如同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那一片片茶叶在他们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它们在水中翻滚、舒展,释放出自己的香气和韵味。
茶客们也依然钟情于这家茶馆。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背景,在这里,都找到了一种归属感。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时间来到茶馆,坐在熟悉的位置上,闻着熟悉的茶香,与熟悉的朋友聊天,或者独自享受片刻的宁静。茶香如故茶馆是一个喝茶的地方,更是一个可以让心灵得到慰藉的家园。
在茶馆的角落里,有一个小小的书架。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有古典文学、诗词歌赋、历史传记,也有一些关于茶叶和茶艺的专业书籍。茶客们在品茶之余,可以随手拿起一本书,沉浸在书的世界里。那茶香与书香相互交融,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在这里,人们可以在茶香中品味文学之美,在书籍中领略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茶和书绝不能分离,在茶馆喝茶自然要谈些高压艺术。张口琴棋书画和畜生牛羊并没有什么不一样,区别在味道,一个是酸甜,一个是苦辣。
茶馆的表演有茶艺表演,茶师们穿着传统的服饰,展示着各种茶艺流派的独特魅力。他们的表演如同一场精彩的舞蹈,吸引着观众的目光。有茶叶品鉴会,茶客们可以品尝到不同种类、不同等级的茶叶,学习如何辨别茶叶的品质。还有茶文化讲座,专家们会深入浅出地讲解茶文化的历史、发展和内涵,让人们对茶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茶客们的生活,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上了茶文化。
在茶香如故茶馆的岁月长河里,茶香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人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连接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每一个来到茶馆的人,都在这茶香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也带走了一份美好的回忆。无论是那淡淡的茶香,还是那浓浓的人情,都将在岁月的磨砺下,愈发珍贵,愈发令人难以忘怀。
当晨曦透过云层,洒在茶馆的屋顶上,新的一天又开始了。茶馆的大门再次打开,迎接新的茶客。那熟悉的茶香再次弥漫开来,如同往常一样,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茶香如故,它将继续在这座城市的角落里,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书写着属于它的故事,见证着人生的喜怒哀乐,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疫情到来,旅游暂停。香如故不再香,大门紧闭。再次开门,已是东山下一间小房子,只有两层楼。不足五十个平方,靠着房子有一科巨大的梧桐树。间有限,茶香如故的韵味却并未因此减少。梧桐树下,新茶馆的小巧别致,更显得温馨雅致。老板依旧热情,茶客们依旧谈笑风生,彼此间的情谊在茶香中愈发深厚。每一杯茶,都承载着过往的记忆,每一句话语,都透露着对未来的期许。在这个角落里,疫情带来的阴霾逐渐消散,生活的美好在茶香中重新焕发。
梧桐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在为茶馆的新生欢呼。茶馆的变迁,如同人生百态,起起落落。那棵梧桐树下,依旧飘散着熟悉的茶香,见证着岁月的流转。疫情虽曾让这份宁静暂停,却无法阻挡茶客们心中的期盼。如今,茶香如故,再次成为人们心灵的港湾,让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温暖和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茶馆外的梧桐树愈发枝繁叶茂,仿佛象征着茶馆的新生和坚韧。每当夜幕降临,灯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茶客们在此品味岁月的沉淀,聆听生活的呢喃。即便疫情让世界变得喧嚣,这里依旧是一片宁静的港湾,让人放下忧虑,享受片刻的安宁。
随着时间的流转,茶馆不再是单纯的休憩之所,它成为了一个承载历史与文化的空间,一个心灵得以栖息的场所。疫情过后,人们更加珍惜这份相聚的时光,茶馆里每一声笑语,每一缕茶香,都显得格外动人。而那棵梧桐树,如同守护者般,静静地陪伴着茶馆,陪伴着每一位前来的茶客,将这份宁静与美好延续下去。岁月悠悠,茶馆的故事在梧桐树的守望中缓缓展开。每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落,那树下的茶馆便如同一位老友,等待着与茶客们共度美好时光。疫情的影响渐渐淡去,生活的节奏在此放松,人们在这里寻找心灵的慰藉,感悟生活的真谛。茶香如故,情感如初,这里成为了城市中难觅的净土,让每个心灵都能找到归宿。那棵梧桐树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茶馆的过去与未来。
东山之外不再有茶,茶香依然,一代代人从未改变。繁杂的世间,需要寻得一处安静之所,静静和一杯茶,看日出日落,寻一味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