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奎龙(石器)的头像

王奎龙(石器)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3/23
分享

哪来那么些泪水

这是个流传很广的故事,那天在电视上再次听到讲述,说者附加了这个故事另外一层寓意。

她把这个故事叫作《魔力的真相》——

有一名刑警,工作经常忙得连家都顾不上。怀孕的爱人责问他:“人家别的孕妇每次去医院例行检查身边都站着自己的老公,为什么每次我都是一个人?”

警察一时语顿,他手头正有件重要的案子。出家门前他轻轻地拥抱了她说:“我的拥抱是有魔力的,会给你带来所有的好运。”

警察的爱人还是一个人坐公车去检查身体,车上挤满了人,有人拍了拍她的肩膀,给她一个微笑还让了座位。到了医院,刚好赶上很长的排队,但是没过一会,后边有人拍了拍她的肩膀并和前边的人说道:“大家让这位同志先来吧,您看她一个人来的,多不容易。”拿到单子后她去科室的门口站着,等前面的两个人先做检查,但这时一个护士在她身后拍了拍她的肩膀,而且对另外两个人说:“她一人儿来的,我们就让她优先好吗?”于是医生第一个给她做了检查。

这一切让警察的爱人很高兴,打电话告诉老公:“你的拥抱真的有魔力,所有的人都在帮助我!”

警察也高兴。出门前和她拥抱的时候他悄悄贴在她背上一纸条,写的是:我是一名刑警,本来我该陪她去做怀孕例检的,但是我没有时间,您能帮我照顾她吗?

这就是流传甚广的“魔力的拥抱”。魔力的真相是什么,以致于我们对此感动?是爱,可又怎一个“爱”字了得?那天在电视上说这个故事的人叫徐滔,是北京品牌电视节目《法治进行时》的主持人、制片人。她说,她在每天的工作中接触到许多警察,在他们接近冷酷的严肃办案的表情之下,是一颗颗温存之心,或者说,警察们严格执法铁石心肠的另一面,有着另一种心灵暖流,他们极度热爱工作,所以对家人、对周遭世界就有着另一种表达。

徐滔借用这个故事是想引申出自己的工作感怀,引申出自己对工作的“热爱心得”。

徐滔是我国第五届范长江新闻奖得主,那时我在辽宁听过她的报告会,对从长春走出去的这位电视名人的清晰工作思路和坚韧有所领教。这一次她作为中国电视主持界25年历程的代表人物被请到《艺术人生》,和白岩松、倪萍、王小丫、陈铎等一起交流,剥去对她坚韧的表层认识,我看到了徐滔魔力光环下的动力真相。

她从北广(现在的传媒大学)毕业,1991年入行,先在《北京你早》任公安记者,BTV开办《法治进行时》早期,她顶着许多人对她“不信任、不看好”的压力出镜主持。那时她不服输,凭借年轻人特有的兴奋去投入,努力去热爱这份工作,每天都是白天指挥采访、参与录影,晚上一个人猫在剪辑机房,把一大摞录影带理顺成自己追求的认为尽量完美的节目,一个又一个夜晚,她就这样独自一人,干到天亮,困了,眯一小觉,饿了,啃口面包。两三百个日夜过后,她在一次天亮前哭了,是那种嚎啕大哭。她有了理想上的动摇——“这样没黑没白、加班加点、熬心血值得吗?大家都知道下班回家或赶饭局应酬、尽享夜色天伦,我囚禁自己在工作,我图个啥?”

她在自我加压下,到了崩溃临界点。

她趴到机台上哭,泪珠子失控般地往下掉。下一步失控的即将是信念。

早晨来上班一位前辈走进机房,目睹了“女强人”的这真实一幕,在与徐滔对视后,给出了徐滔铭记至今的一句话——好了,别在机台上哭了,带子和机器不能进水。

恍悟。机台是工作的地方,不是哭的处所。

我在徐滔的故事里也有所体会:我们的日子就像那机台,在每一次弓张弦满时,在每一次动摇和崩溃失控来临前,都要提醒自己,这是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别哭!在每一次或重压或委屈或不平衡导致的泪珠即将掉落前,都要提醒自己,我的日子不能进这样的水!!

生活和事业,往往就这样,我们起初是凭借兴奋或者新鲜甚至刺激,努力去热爱,尝试着爱它,直至理想与信念在打磨中坚定,爱才已经是自然流淌。徐滔的节目现在成功了,正因她从那刻擦干泪水!正因她现今对工作的热爱是油然而生,而非工资、级别等物化的动力。跟攀比待遇、衡量得失更无关系。

哪来那么些泪水?大家都这样提醒自己吧,有一种泪水越早干涸越好!(原载《东西南北》大学生版,为时任执行主编王奎龙卷首系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