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蕾的头像

王蕾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0/18
分享

青青山竹 悠悠灼巴

一阵阵,《小星星》乐曲,从老年大学的一间教室里飘出。

乐曲是由一种特殊的乐器吹奏的,听得出来。我被其吸引而推开教室的门——桌上堆满了竹做的乐器,有鼻箫、灼巴等黎族传统竹木乐器。一位男老师正指导一群老人,用黎族传统竹木乐器——灼巴,练习吹奏《小星星》歌曲。

老师是五指山当地的黎族,也是五指山思源实验中学的一名教师。他中等个子,发福的身材,理着平头,看起来倒是干净利落。学员们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们退休后来五指山买房。严寒的冬天时,他们从家乡来五指山过冬,到了炎热的夏天,又回到到他们自己的家乡。过着冬天在南方五指山居住,夏天回北方生活的候鸟生活。

文化馆与老年大学,在同一栋楼办公,我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老年大学。老年大学的董校长是我的同乡,她性格开朗,为人善良、热情。所以,我上下班经过老年大学时,经常找她聊上几句家乡话,以解思乡之苦。

每当我走进老年大学,看见学员们学唱民歌,我也学唱上几句,看见学员们学走秀,我也学走上几步。今天见有学员学习黎族传统器乐,我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在桌上挑了一把鼻箫和一把灼巴。鼻箫用鼻子吹,比较难吹。灼巴用嘴吹,比较容易,且吹的姿态也十分优雅,所以我选择先学吹灼巴。

灼巴,我在无数次黎族竹木器乐培训班上见过,但吹灼巴我还是头一次。

灼巴是黎族传统竹木乐器之一,取材于雨林中的野竹子制作而成。长约80厘米,直经约3厘米,有6个按吼,1个发音吼,3个出音吼,一个长约20厘米的吹管,形如“7”字。2008年,黎族传统竹木器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生活于热带雨林的黎族与热带雨林中的竹子相拥而居,并创作出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他们以优美的舞蹈和美妙、动听的音乐,这种独特的方式与大自然建立起亲密的关系,以及用其方式来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

家乡随处可见翠绿的竹林,山中,路边,溪边,村边,生长着一簇簇,翠绿的竹子。有苦竹、金竹、青皮竹、黄竹、粉单竹、大头竹,还有山上野生的一种海南方言称为““山啰”,黎人称为“嘞树”的竹子。

我最熟悉的竹子,有嘞树(黎语)、嘞劳(黎语)、抗(黎语)、大头竹、粉单竹、金竹等几种竹子。除了嘞树、嘞豚(黎语)和抗,生长在深山之外,其他都是村头、村口和村尾最常见的竹子。我最喜欢行走竹林间,听叽叽喳喳的鸟声和沙沙响的风声,看竹林的满目翠绿,一切烦恼随清风拂出九霄云外。

竹子让黎乡有了厚重,使黎人的生活变得丰盈。

聪慧的黎族人,选择有竹子的地方居住,或在居住的村头村尾和房前屋后,种上竹子。以竹为邻;以竹为友的黎人,用竹子建房子和编成腰篓、箩筐、鱼笼、鸡笼、竹篮、竹椅、竹凳、竹筷、竹笠丶竹席等各种竹具生活用品,丰富了自己的物质生活。

择竹而居的黎人,与竹子亲密无间,从起就有了竹子的精神,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生活。以竹子制作鼻箫、唎咧、口弓、哔哒、灼巴等乐器,吹出优美、动听的音乐,丰富了自己的精神生活。

黎人爱竹子,如同爱自己的亲人,了解竹子胜过了解自己,他们懂怎么种竹子,用竹子。黎人有歌谣:

短笛还是长笛?

短笛砍山坡里,

长笛砍山沟里。

不要它有水响,

不要它有黑节,

不要它断尾巴,

不要它音不好,

要它音一样好。

黎人以唱歌谣的方式教人如何选用竹子制作笛,才能吹出好听的乐曲,并口口相传,一代传一代。。

有竹子,就有了乐器,也就有了好听的音乐。黎人很早便懂得了用竹子制作乐器、吹出美妙、动听的乐曲,并以其倾诉情感,交友。《黎岐见闻》有载:“男女未婚者,每年春夏之交,齐集于野间,男弹口琴(口弓),女弄鼻箫,交唱黎歌。”

竹子使黎人的生活变得浪漫而优雅。

我将小吹管插进吹吼,以优雅的姿态与候鸟老人们一起吹奏《小星星》的歌曲。优美、动听的乐曲,把我的思绪拉回到宋朝,大文豪苏东坡先生题诗: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爱吃肉苏东坡宁可不吃肉,也不能住没有竹子的地方,没有竹子会使人变得粗俗,黎人也是如此。

我和候鸟老人们全精贯住地,以真挚的情感练吹了,一遍又一遍,有着不学会誓不摆休的干劲,又让我想起了郑燮《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老师吹完一首《小星星》的歌曲,便让学员们自己练习吹。他们虚心向老师请教,学得认真,学得投入,老师也教得十分认真。学员们吹着《小星星》曲调,老师唱着《小星星》的歌。教室里飘满了歌声,我们在欢快的歌声中,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的时代。

我们沉浸在欢快的乐曲中,也许是黎族传统竹木器乐的魅力吧,使我们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和民族。不分身份和民族,不分高低和贫富。人与人,在这里友好相处;各民族文化与黎族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交融;人与竹子,在这里演奏一场,人与自然和谐的乐章。

一段山竹,一把灼巴,在这里与全国各族人民相知相亲,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精神和民族精神,在这里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候鸟们将带着黎族的灼巴,飞向全国,飞向全世界。

青青山竹,悠悠灼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