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良的头像

王良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7/27
分享

平凹金秋回商州

平凹金秋回商州

王良

11月10日,见喜先生打来电话“平凹老师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回趟商州,晚上咱们在丹鹤见面,商量明天在东乡活动事宜,你给单位请个假,不要惊扰任何人。”我不假思索地答应了。

晚7时许,专程吃过糊汤面的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在见喜老师和摄影家木南的陪同下来到丹鹤大酒店,我热情地招呼先生一行到5楼30号的套房里,相互问候,商量了第二天的路线和行程后,与前来的文友立志、健君、育善、占朝边叙旧边欣赏上次的众多照片。我递给贾老师由我撰写并不太准确的万余字《点击群星璀璨的商洛文学艺术界》一文,请予指点,几个文友说:我们看过了,内容翔实,是一篇有特点的资料性文章。贾老师边看边说“写得好!我在西安听孙老师他们介绍过,网上也见了,写得有特点,应该多宣传”。在我的请求下,贾老师略加思索为我题了字,接着见喜先生也拿起笔和纸,给我题写了“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大家欢呼鼓掌:好!好!好!我连忙向两位老师鞠躬道谢。随即文友立志拿出《丹江潮》样刊,请贾老师指教,平凹先生看后,给予充分肯定,表示总体情况不错,指出要不断改进目录的设置等,希望不断努力,争取将刊物办成在全省甚至全国有影响的文学期刊。

晚8时半,一行文友来到三楼茶馆品茶,茶间,大家畅谈了近期各自的创作、工作、生活情况后,又谈到了商洛的山、商洛的水、商洛的人,谈到市委、市政府正在加快市政建设、积极建设金凤山公园、丹江公园等情况。平凹先生连连点头,欣喜称道。10时许有人提议轻松轻松“搓搓麻”,于是大家又说又笑地就开始了“搬砖”活动。由于我既不会“垒院墙”,又不会学“文件”,推辞后即离开丹鹤,按照先生的意思准备第二天的行程。据后来了解,打的是十块、二十块,平凹老师开始不行有点不高兴,但后来手气很好,且技高一筹,大家玩的痛快,唯一的缺憾是占朝老兄的电话频繁又不关机,曾引起众怨和责骂。

按照前晚贾老师的意见,各单位学习“三个代表”抓得甚紧,大家各行其是,不要耽误自己的正常工作,只让我一人前往陪同。第二天,平凹老师出人意料地起了个大早,于是我们便轻车简从汲着清新空气,直奔商州东乡30里外的张村镇长川村。到了村口刚下车,没等反应过来,几十名父老乡亲热情欢迎,争相握手问候,到了孙姑(孙见喜老师姑姑)家,房子虽然古旧,但窗明几净的院场,刚刚打扫过的样子还特意洒了水,七、八个小椅子、凳子围着一张刚搽过的旧饭桌,桌上放着茶叶、茶杯、香烟、糖果、瓜籽等,一看就知道是专门为了接待贵客而准备的。这时,连日来寒冷而阴郁的天气忽然间变得风和日丽、晴空万里。众乡亲不论男女老少也都学着我们称呼平凹先生为老师,“贾老师真是活神仙呀,给咱们带来了好天气,今天是个好日子。”据我去年在一文学期刊上了解,贾老师只在户县还是周至的文友家里试戴过一次太阳眼镜,随即我将专程带来的一副商南高级水晶眼镜送给了平凹先生,以备野外阳光下佩戴,贾老师欣喜而爽快地双手接过,打开镜盒,很认真地把眼镜端详了老半天,问我“这副眼镜是啥质地的、多少钱?”我怕哪位有意“挑刺”,便如实道来“这副水晶眼镜质地好坏我也说不清,但确实是乡镇企业朋友送我的商南水晶眼镜,我借花献佛送给大师,以作留念。”贾老师随即戴上眼镜试了试,连声点评“好镜,好镜,大小正好,颜色美的太,还是家乡的产品地道,美中不足的是份量重了些。”话音刚落,不知是谁抢着喊“水晶眼镜份量重是真货,贾大师连这都不懂”,贾老师略感尴尬地瞅了瞅说话人,引得大伙哈哈大笑。说话间,孙姑热情地招呼大家“快坐下,快坐下,饭好了”。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蒸馍、锅盔端上来了,正宗的商州酸菜端上来了,地道的红薯糊汤端上来了,满满一桌,都快放不下了,待贾老师刚吃开后,我们便也狼吞虎咽地吃开了。孙姑道“听见喜说,你名气大,爱吃家乡饭,我把饭没做成,让你笑话了”,贾老师边吃边笑着说“谁都知道我是咱商洛山里人,又是农民出身,咱这酸菜就着红薯糊汤饭就是香,在西安和大城市里再想都白搭,这饭我爱吃,美的太。”说话间,有人在摄影录像,贾老师略带不满地说“吃饭哩,照啥像吗?外人见了扯笑哩!”我忙圆场“不要拍了,不要照了,快吃饭”,不大工夫,贾老师一个蒸馍、两碗糊汤已下肚。这时,孙姑拿来两袋酸菜,硬是塞给了贾老师,说是要他带回西安就稀饭吃。饭毕,贾老师特意与孙姑合了影,其它几位心情急切的乡亲也争着与贾老师照了像。为了赶时间,一行人马不停蹄的沿着乡间小道七拐八转,步行了好几里地,终于爬上了当地小有名气、正在开发的书堂山。突然,鞭炮声声,震天响地,再往上看,山上挤满了百十号男女老少,人头攒动,大呼小叫,向平凹先生和我们一行张望迎接。乡亲们簇拥并争着与平凹先生挨个握手,个别没眼色的拉着先生的手不松,让人照像,如同久别重逢的亲人相见。一位长者作了自我介绍后,引领着贾老师一行先到一个石质大乌龟处,介绍了其传说及象征的意义,接着放开嗓门对来宾道“摸摸乌龟头,全家吃喝不用愁,摸摸乌龟身,两口子一辈子感情深,摸摸乌龟尾,两口子生活幸福不吵嘴……”,并硬要贾老师一行摸遍乌龟全身转三圈,说是希望能给贾老师带来好运。接着一行参观了书堂山整个“景区”,拜读了当地“名人”字画和雕塑设施,详细听取了为扩大开放,经有关方面同意筹建景区的设想、过程和意义……,贾老师慢条斯理浏览一番,远眺丹江水、近观诱人的书堂山秋景,他意兴盎然,欣然与一再请求的父老乡亲再次合影留念,并留下了美好的祝愿和殷切的希望……

11点刚过,贾老师一行在当地镇村干部的陪同下,驱车来到王山底村,下车稍作停顿后,便沿着野草丛生的羊肠小道向王山顶攀爬,途中陆续又有20多名当地青年和村民在后面自发陪同。一方面是为目睹大师风采,又一方面表示对乡党的敬重,经过3次休息、步行了10多里的崎岖小径,终于登上了高耸入云、久负盛名的王山灵虚观,王山灵虚观真是壮观大气啊!据传是明代建成,现在是二次修缮。于是我们一行随先生绕山慢行,细细欣赏灵虚观的风采,站在这里,能看到方圆一二十里,南边远处是彩带般的丹江河、车水马龙的312国道和肥沃的良田,山下是几个小村庄,好似江南水乡,北边山峦起伏、险峻秀美,好一派北国风光,周围是各种灌木、草丛和绿色植被。灵虚观有大型逼真的天然玉皇大帝等景观。这里秋意正浓、清风拂面,令人飘飘欲仙,恍如置身于人间仙境……听着几个当地老年人详细讲解王山灵虚观传说和正在修复的现状后,我们深受感动和鼓舞,一行随贾老师当即为其捐了款,贾老师登高远眺,面对商山秋景,作良久沉思,感概颇多。先生烟瘾大,有时是一根接一根的,先生多次给我发烟,我也就顺势给先生点烟,交流起来倒也觉得自然畅快……经过一个小时的艰难下山后,在众乡亲的争相邀请下,贾老师抵不住年青支书的盛情邀请,在支书家气派的四层楼房前的大庭院里,大家围坐在贾老师周围问长问短,有人问:贾老师,我们去州城到西安,人伢动不动就说普通话撇洋腔,你是名人,见过大世面,中央一套和凤凰卫视专访你时,你为啥还是几十年的老样子,慢里慢腾地只说咱土里土气的商洛话,咋不撇撇洋腔,也让咱山里人骄傲一回?平凹先生只是嘿嘿地笑了笑。接着,大家争先恐后地与平凹先生等合影留念,一会站着照,一会坐着拍,用贾老师的话说“自己实在是一个道具,但今天特殊,只要乡亲们高兴,我就豁出去了”。一个老翁送来了几天前就精选的一袋核桃,少见的个大色白皮薄,说是“前几年由政府扶持群众、地区核桃研究所专家指导大栽嫁接良种核桃树,今年丰收了,嘹咋啦”;一个老妇人握着贾老师的手,硬要送些红薯,不好意思地笑着说“咱商县的红薯面的太,就象镇安的大板栗,吃了你给咱写更多更得劲的古精来,最好把我吖能写进去”;还有一位老农嗡里嗡气地大声喊“贾老师,不论你以后到阿达,都包忘了咱山里的庄稼汉”。平凹先生提高嗓门一字一板地回答“忘不了,忘不了我也曾是山里的庄稼汉,我肯定是永远的记着哩!”……

整个游览期间,贾老师的手机响个不停,西安方面不停地来电话,催说是不少文友和外国友人在家门口早已等侯多时,不赶快回西安,就叫你门烂楼塌。这才不得不与众乡亲依依不舍地道别。我清楚地看到,好几个乡亲欲言又止不忍离去,转过身拭泪惜别。

沿王山底河道,穿过麻间子街道,小车一颠一怦地驶上312国道。我们一行分座在俩辆小车上一路看到苞谷金黄、柿子鲜红,菊花野花一簇又一簇,无公害蔬菜一块又一块,土地平展展,麦苗绿油油,火车像巨龙,汽车像蚂蚁,一座座商山巍巍屹立,缠绵的丹水缓缓东流……商山丹水妩媚可爱,实在是一幅美妙绝伦的图画!不长时间车就到了丹江公园和丹江立交桥的交汇处,贾老师和孙老师下了车,握着我的手热情而客气地说:“谢谢王主任,谢谢王良小弟,你公务繁忙,陪同我们,非常感激,有时间记着来西安作客,代我们向文朋诗友们问好”。我忙说“不客气、不客气,谢谢,谢谢!”我虽话语不多,一时难抒胸臆,但再一次发自肺腑的敬重老师,心里暗想:要尽快收集些故事和趣文,送给我们的乡党、著名作家平凹先生。

连日来,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深山出鹰鹞、农民出精英!

为什么一个商洛山中的普通汉子、农民的儿子,能够成为文坛大师?

为什么一个热衷于文学、不愿过多写字的人,却总被那些羡慕嫉妒恨的各路“神仙”咬牙切齿地骂道“要字不写吝啬鬼”、“写字要钱钻钱眼”……?

为什么一个写文章的人总能受到千千万万个人的长期崇敬与拥戴?比起众多的达官显贵、各类明星和腰缠万贯的富豪们更有诱惑力呢?

想起先生的音容笑貌,我正在平凹老师为我题写的“做事有王气,为人要善良”的字幅中努力地搜寻答案!

2011年11月于商州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