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的春天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还没出正月,一股早起的春风便吹遍了山东省莒州南部的大店街,温煦的阳光便透过厚实的木窗,把庄云章的书桌铺满了一片暖色,让书卷字里行间中都弥漫着春天的气息。
春节前后,庄云章迷恋上了一本书,常常让他爱不释手。每一次阅读,他都先将手洗得干干净净,然后如捧圣经样虔诚地翻阅诵读,甚至边读边抄录,一字不漏地牢记在心中。这本书不是什么武功秘籍,也不是什么罕见天书,而是他祖上庄瑶所著的《便方备用》。
说起庄瑶,庄云章并不陌生,可以说是从小听着他的故事长大的。庄瑶可是他们庄氏家族中的佼佼者,更是他们庄氏家族的骄傲。有关方面的史料是这样介绍庄瑶的:庄瑶(1771-1865)字琪园,清嘉庆二十二年进士,其子庄锡级,咸丰元年进士,有“父子进士”之美誉。庄瑶为官致仕,勤政廉洁,卓有政声,深受当地百姓拥戴,道光皇帝也曾大加赏识,辞官荣归故里后,便开始为造福桑梓,做过许多善事,有多本文集刊行于世。其人品、文章、书法堪称大家。咸丰元年(1851)庄瑶在花甲之年为方便世人除病解难,精心编撰了《便方备用》一书,光药方就收了一千多个。中医学,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而中国的民间便方,则一直是民间口碑相传极有生命力的传世之宝。
史料上的文字记载,大都是寥寥数语,言简意赅,读来干干巴巴,如同嚼蜡。但是,在民间传说则是洋洋万言,将庄瑶在执政中识大体,顾大局,从国家的利益出发,仁者爱民,体贴百姓,同情劳动人民,在众大臣中树立了楷模等一个个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集成一部厚重的大书。而庄云章最喜欢的则是庄瑶与中医有关的一个个美妙的传说……
年青的庄瑶在科举路上的成功,得益于他的父亲庄浚川的严厉教育。当年,他父亲庄浚川对儿子的出人头地看得比延续庄家的香火还要重百倍。他认为,庄家男儿要想走出大店街,就必须要读好书,做好人,取得功名,光耀门庭。
因此,在庄瑶十岁时,他就被父亲送到了外村的学堂,交给了私塾先生。然后,吃住都在学堂,用心攻读圣贤书。平时不到逢年过节,不准私自回家。就连新婚大喜之时,庄瑶怎么想也得满了喜月再回学堂,没想到刚过三日,就被父亲撵回了学堂。庄瑶十分不情愿地回到了学堂,心情十分郁闷,尤其是夜深人静的夜晚,他望着窗外明亮的月光,不禁又想起洞房中的娇妻,心情难以平静,不禁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来。便暗暗地对自己说,您有您 的关门计,俺有俺的跳墙法。第二天一上课,他就开始变着法子寻找事由向先生请假。一天,庄瑶谎称头疼,便向先生请假逃学回家。先生平日里对庄瑶十分喜爱,视庄瑶为自己最得意的门生。听到庄瑶说害头疼时,急忙让他回家治疗。庄瑶见自己的一次又一次得逞时,不禁心中暗喜,一路上快步如飞,恨不能一下子飞到娘子的身边。哪承想,刚到大店村头的南崖头时,他就碰见了弓腰推着独轮木车往地里送粪正在拼力往前拱爬崖头的父亲庄浚川。狭路相逢,庄瑶想后退已经是来不及了,只好硬着头皮上前帮着父亲把车子拉上崖头。
爷俩一起齐心协力终于将木轮车推上了崖头。上了崖头的父亲,来不及去擦满头的汗水,便气喘吁吁地问庄瑶,你怎么回来了?
庄瑶底气非常不足地嘟囔了一句,说,害头疼,回来去药铺拿点药吃。
父亲听后,便两眼如鹰隼样直盯着庄瑶的脸,疑问道,是吗?
庄瑶看到父亲犀利的目光时,便感觉自己在他眼睛里如玻璃样透明了,不禁往后退了一步,答应道,嗯!
父亲质问道,俺看你刚才拉车的样子,一点也不像是害头疼?鸟往哪里翘尾巴俺都会知道,你就别在俺面前装蒜了!
庄瑶见自己被父亲识破,便后退了两步想往回走。这时,他的父亲厉声喝道,你给俺站住!你不是没听过书,也不是没看过戏,你看那些男人是怎么做的?男儿当自强,男子汉志在四方,当年大禹治水都三过家门从不进,而不是把自己拴在床腿上放养!自古以来,床前和院子里是养不出千里马来的。
庄瑶的父亲说到这里,才挥手抹了一把满脸的汗水,往地上一摔,又说,俺整天价车袢勒在脖子上,一个汗珠子摔在地上成八瓣,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让你安心好好去读圣贤书,能中个功名什么的?好为咱老庄家光宗耀祖!可是,你倒是好?竟然背着俺偷偷逃学,你说说,你哪一点对得起俺的汗珠子吗?
……,……
庄瑶被父亲庄浚川劈头盖脸训了个面红耳赤,待父亲气色稍微缓和了一下,便低声说,俺知道了,俺这就回去。说完,就转身往回返去。
庄浚川望着庄瑶渐渐远去的背影,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在返回学堂的路上,庄瑶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读书,力争取得功名,不负父亲对自己的期望。
从此之后,庄瑶便沉下心来,铺下身子,埋头攻读圣贤书,除了逢年过节,平时从不回家。
有志者,事竟成。庄瑶通过苦读,终于在清朝嘉庆二十一年(1816)中举。庄瑶的父亲庄浚川步行三十华里路去西山村鞭炮作坊买来一挂大鞭炮,在门前燃放。然而,庄瑶并没有像父亲那样高兴,而是站在一旁像看别人家的热闹一样看着跑里跑外的父亲。他感觉这是自己刚刚起步,今后还有更长的路更高的山巅需要自己去跋涉去攀登。
机会都是留给时刻准备的人。第二年,庄瑶便以优异的成绩考中进士,名列二甲第二十九名,与林则徐同榜。从此,便踏上了仕途。
庄瑶的父亲,再一次来到西山鞭炮作坊,买了最大的两挂鞭炮,一进村头就开始燃放,一直放到自家的大门口。那种功成的喜悦,绽放出满脸的红晕,像打了鸡血一样地亢奋。终于盼到了这一天,多少年的辛苦和劳累,一下子全都飞走了,剩下的全部是心满意足,让放完鞭炮的庄浚川长长地呼出了积郁在胸腔中许久的那口气……
庄瑶被诰授朝议大夫,历任工部营缮司员外郎,升都水司主事,加一级记录五次,升补工部郎中,任乡试同考官。庄瑶从政之后,不负家乡父老乡亲们的厚望,积极勤政为民,为政朴实精干,做到倾听民声,与民共苦,很快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拥护。道光二十年,也就是1840年,授正四品湖北荆宜施道台,旋调河南彰怀卫道台。庄瑶官工部都水司主事,
接到圣旨后,庄瑶便日夜兼程,到黄河之后,便沿河而行,边走边了解水情。此时正逢梅雨季节,黄河之水便如出山的蛟龙一样凶猛无比,大有一副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决绝模样,让身后的一个又一个的洪峰以排山倒海之势扑面而来。巨大的水流,荡涤着瘦弱的大堤,让祥符段大堤出现了多处漏洞,致使水面上的旋涡迅速扩大,随时都有决堤的危险。大堤外面,有着数以万计的百姓和村庄及田园,一旦决堤,失去束缚的洪水,肆虐吞噬着大堤外面鲜活的生命,会让大堤外面迅速是汪洋一片,让失去家园的老百姓无家可归,随之带来的便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朝廷接到地方急报,又速派林则徐前来辅助庄瑶,一起治理黄河河南河北段。此时的庄瑶,早已脱去官服,穿着短衣,脚蹬草鞋,身先士卒,一起与当地军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夜以继日搬运土石方,往旋涡下面恶龙大嘴里猛灌猛塞,及时堵住了漏水的祥符段黄河大堤,将河水决堤的危险消灭在萌芽之中,保住了大堤周边老百姓生命和财产的安全,让大堤外面的黎民百姓心中悬起的一块石头落到了地上。洪水消退之后,滔滔的黄河水便静如处子样温柔地流淌着,庄瑶站在大堤之上,望着平静的水面深思着,昨日堵住了漏水的大堤也许是自己的幸运,如果来年的雨水比今年还大,那么就不会有今年的幸运了。黄河之水年年有汛期,上游的天气更是变化万千,如果仅仅去靠幸运来保住大堤的安危,那么是多么地不靠谱啊!也许有人会说,无非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但对黄河大堤来说,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如何让黄河大堤能够如长城一样坚如磐石,度过一场场百年不遇的洪水汛期和冰凌汛期,那才是最重要的,更是国泰民安的幸事。想到这里,面对光秃秃的大堤,他不禁叹了一口气,如果让大堤上有一些附属物就好了,可以保护着大堤上坝体,预防大堤上的土石在雨水中流失和坍塌。尽管之前,当地老百姓也在一些堤段栽种的青草,但在北方的河南,大堤上的草是一岁一枯荣的,不能像南方那样四季常青。一旦成了枯草,被冬天的雨雪侵虐,就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力,化作一把春泥,成了大堤上一层尘土,荡涤在初春微寒晨风中。所以说,小草已不能成为大堤的保护层。青草不能承担护堤的重任,那么只能栽树了。栽树的品种也是要有选择的,庄瑶立刻想到了柳树。在家乡大店村北的浔河和西面的沭河,都有一片片茂盛的柳树。有一年,家乡也遇到了一次百年不遇的洪水,浔河两岸的村庄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灾害。两边的河堤也决裂了多处,然而,有着柳树的河堤,竟然丝毫没有受损。就连几棵生长在河中心的柳树,也照样有模有样地在水中伫立着,柔软的柳枝在微风中孩子样拍打着水面,一点也看不出受灾受涝受害的样子。他好奇地跑过去仔细地端详起来,很快就找到了原因。因为他发现靠近河水的堤岸下面,是一簇簇如长长的胡须一样密实的根系,紧紧地扎在水中,犹如铁耙一样牢牢地守护着每一粒沙土,不让它们随波逐流,并织成一张巨大的网一样密不透风样护卫着身后的坝体。看到这一切的庄瑶,不禁为大自然的万物万体相生相克的智慧赞叹不已。 原来永不垮塌的奥妙在这里呀!
想到这里,庄瑶便立刻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黄河大堤上栽植柳树。柳树的成活率极高,插枝便能成活,更何况靠近黄河水沿的大堤,时刻傍着水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常言道,无心插柳柳成荫。眼下他要做有心插柳,让柳成林。要让柳树根系在大堤的土层里织就千丝万缕的盔甲,密不可分的抗洪战袍,铸造一座有着成千上万生命力的地下长城,真正成为抗御洪水抵住灾害的百年大计。
次年春天,黄河里的冰凌刚融化,庄瑶就带着军民一起登上黄河大堤开始插柳植树。当年因雨水调和,成活率很高。为保证幼树苗健康快速成长,庄瑶又下令,黄河大堤之上禁止放牧牛羊。这些柳树苗也为此争气,三年成树,五年成林。一条绿色的长城便如峻岭一样沿着大堤逶迤而去。每每谈起这些柳树,当地黎民百姓个个赞口不绝,感激之情立刻溢于言表。后来,当地黄河以北的百姓便亲切地称他为“庄公柳瑶”。黄河以南的黎民百姓称这些柳树为“庄公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