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良杰的头像

王良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2/24
分享

难忘儿时年味美食

难忘儿时年味美食

王良杰

 

小年将至,社区里,不时“噼啪”响起的鞭炮声逐渐拉开了年节大戏的序幕,浓浓的年味慢慢弥散至乡村与城市,也唤醒了人们那沉睡的年节记忆。外出打工的村民陆续回村,大包小包的年货拎进了家门。那一包包沉甸甸的年货,也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舌尖上的味蕾也被激发,满嘴仿佛还停留着骨头丸子、折饼等年味美食的香味。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农村百姓的生活过得紧紧巴巴,虽然能吃饱喝足,但鸡鸭鱼肉等还是稀缺之物。然而作为一年中最为隆重的大年来说,家家户户还是极为重视,力争让大年过得有滋有味。因此巧妇们必须发挥聪明才智,把有限的普通食材合理搭配,做成可口的饭菜,以此让客人和家人能吃得津津有味,年也过得祥和温馨。

我印象最深的年味美食之一就是俺妈做的骨头丸子。那时集市上卖的猪肉是连骨带肉一起,不像如今切割成猪肉与排骨,分类售卖。猪肥肉较贵,特别是带厚厚油膘的肥肉更贵,因为各家缺乏炒菜用的食用油,就用这种肥肉熬出猪油,俗称“大油”。用大油来炒菜,味道香喷喷的,吃起来口感极佳。而带猪大骨的瘦肉不仅价格便宜,而且不易出售;猪下货则更便宜,有种说法,叫“三折二”,意思是三斤猪下货的价顶二斤好猪肉的钱。生活拮据的人家,为图便宜,常买一些猪骨肉做年货,当然不像如今炖排骨这样吃,而是把骨头剔出做成骨头丸子,这种丸子虽登不了大雅之堂,但在普通百姓家,那也是一种极佳的美味。

小年过后,天寒地冻,村边的大湾或河沟里结了厚厚的一层冰,上面偶有小孩们在溜冰,不时有小孩儿脚下一滑,斜着身子摔倒在冰面上,顿时引来其他小孩们的阵阵哄笑。晴好的上午或下午,在湾边,常常见到有几个妇女端着瓷盆,盆里盛放着一些猪骨头,手里还拿着把铁斧子,她们选个冰层深厚的干净冰面,把一些猪骨头放到冰上,用手中的斧子狠狠地朝猪骨头砸去。“吭”“吭”“吭”的猛砸声就像一曲单调的音乐,从平静的大湾传至喧闹的村内,给即将到来的新年增添了更多的喜庆氛围。而我妈就是其中的一员。随着一阵阵的斧砸,一块块硕大的猪骨头就会碎成带有碎骨的肉堆。等所有的猪骨头都砸完,妇女们就会小心翼翼地把这些碎骨头、碎肉一起收集到瓷盆里,心满意足地带回家。回到家后,我妈就会把切好的葱、姜,还有适量的盐、炒好的花椒面等掺进玉米面,再用适量的清水把砸好的碎骨头与这些玉米面搅和在一起,最后团成拳头大小的圆圆的骨头丸子,放进大锅里蒸熟。农村土灶,熊熊的柴火燃烧约20分钟,一锅饱含年味的美食就能出锅了。当掀开用高粱梃杆做成的大锅盖,一股浓浓的肉香随着热气扑面而来,瞬间就会让人心醉神驰。在那个缺油少肉的年代,咬一口圆软的骨头丸子,唇齿生香,回味无穷,那真是一种很幸福的感觉。吃着俺妈做的骨头丸子,我既满足又渴盼:要是天天能吃骨头丸子,那该多好啊!骨头丸子中的鲜肉和骨髓虽少,可它极大地满足了我吃肉的食欲需求,使我的身体得到了部分营养,更让这种美味永远牢牢地嵌进我的味觉神经,成了那个年代永恒的美食记忆。

折饼也是那个年代让我久吃不厌的年味美食。它是一种在鏊子里用热油把小米面糊烙成的对折起来的面饼,这种美食,如今少有耳闻,更别说品尝了。小时候,我的姥娘(济阳人称妈妈的妈妈为“姥娘”)是制作美食的高手,她做的折饼色香味俱佳,不仅满足了我的口,更温暖了我的心。

做折饼的食材就是生产队里种植的小米。做折饼首先要讲究食材干净。每次姥娘都是先用簸箕将小米簸净米糠,然后迈着颤巍巍的小脚端着小米到碾盘上去碾。随着姥娘一圈圈地吃力推碾,粒粒金黄的小米便被碾压成细碎的米面,然后姥娘再用细罗慢慢罗出碎渣,再将碎渣倒在碾盘上继续碾压,直至都碾成细罗也能通过的小米面,这样就可以备用了。磨刀不误砍柴工,做折饼同样也需做“磨刀”工作。姥娘先把折饼鏊子(这是一种专门的炊具,直径大约30厘米)刷洗干净,再挑选一些软硬适中的柴火,用适量的水把小米面和成面糊,再醒发一会儿。一切准备停当,下面就考验姥娘的翻烙手艺了。红红的火苗把折饼鏊子烧热后,姥娘刷上点食用油,然后把面糊倒进折饼鏊子,用文火慢慢烙熟。烙好的折饼,外圈稍厚,中间略薄,成半圆形,色泽金黄鲜亮,口感软糯香甜。每次做好折饼,姥娘先给我拿一张尝鲜。看到我狼吞虎咽的样子,姥娘很是欣慰和满足。如今,姥娘早已长眠于地下,然而那饱含亲情的年味折饼,却成了我永久的怀念与不灭的记忆。

炸扁豆在那时也是我很喜爱的年味美食之一。扁豆作为农村最常见的夏秋季蔬菜,普通无奇,可是经过俺妈的巧手,它也脱胎换骨,成了我们餐桌上的一大年味美食。秋季,家家户户爬满院墙的扁豆秧上结满了一串串的扁豆,有绿色的,有紫色的,长长的,扁扁的,嫩嫩的,带着生命的律动与活力。那时没有蔬菜大棚,冬季只有储存的大白菜和埋好的水萝卜,面对冬季新鲜食材匮乏的困境,农村人有着无穷的智慧,他们把那些吃不完的新鲜扁豆,放进开水中焯个半熟,然后挂到铁丝上晾晒干透。每年秋季,俺妈也会制作一些干扁豆。年节将至,俺妈就把那些干扁豆拿出来,放进温水中泡透,然后再在泡好的扁豆上撒上点盐和花椒面,外面再沾满一些面糊,放进油锅里炸熟,这样一道香味扑鼻的炸扁豆就大功告成了。为了更有滋有味,有时俺妈还在泡好的扁豆中塞进一些猪肉白菜馅,这样炸出来的扁豆那真是绝佳的搭配,口味更多样,营养更丰富,唇齿更留香。

除了以上三种年味美食,像炸藕合、炸咸鱼等也是我很喜爱的年味食物,不过这些东西几十年来从未离开过我们的餐桌,也为大家喜闻乐见,唯独像骨头丸子、折饼、炸扁豆等,随着漫长岁月的流逝,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远离了我们的生活,成了我永远难忘的儿时年味记忆,也成了寄托我对母亲和姥娘思念的美食。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在楼下玩耍的小孩儿哼唱起了这首民谣。歌谣声与鞭炮声,让年味变得更浓,而我对儿时的回忆与对姥爷、姥娘、父亲、母亲的思念也更深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