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为民谱华章
——第一书记刘庆传驻村纪实
王良杰
2021年1月1日,齐鲁电视台“小溪办事”栏目组推出“第一书记”专栏,晾晒了全省驻村第一书记脱贫攻坚的成绩单,节目中采访了省派、市派、区派各一位优秀第一书记,刘庆传作为区派代表接受了专访。作为区派第一书记的刘庆传有何魔力,把一个有名的贫困村打造成脱贫致富的典型村?下面就让我们沿着他多年驻村的足迹来一探究竟。
驻村帮扶,使命重大
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2016年2月15日,中共济南市委、济南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若干政策措施》。随后,济阳县委、县委组织部下发了县派“第一书记”进行帮扶工作的正式通知。根据中央省市县等文件精神与组织安排,济阳区河务局召开了专门会议。会后,刘庆传第一个报名,争当派驻村的第一书记。最后河务局党委集体讨论,决定选派局内优秀党员刘庆传到济阳县曲堤镇孙家村担任第一书记。
接到河务局派驻孙家村第一书记的组织安排,刘庆传喜忧参半。“喜”的是刘庆传的家乡是曲堤镇刘家村,离孙家村2公里。刘庆传生在曲堤,长在曲堤,这里有他的父老乡亲,能为家乡、能为父老乡亲做点贡献,是他多年来最大的心愿。“忧”的是孙家村140户,538人,是附近乡镇有名的贫困村,这第一书记不是去挂个空头职务,而是要带着上级党委政府的帮扶任务搞好脱贫攻坚,这份重任虽光荣,但更艰巨。去孙家村的前一夜,刘庆传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脑海中不停地思索着如何答好孙家村脱贫攻坚这份帮扶考卷。
了解村情,添置设备
2016年3月4日,刘庆传带着组织的重托踏进了曲堤镇孙家村,这也是他第一次以第一书记的身份正式走马上任。下车后,刘庆传步行在村内主路上,一阵春风迎面扑来,夹杂着浓浓的尘土气息,仿佛穿越到了30年前的乡村小道,顿时一种沉重的压抑感袭上心头。刘庆传来到一座崭新的平房前,听人介绍说这就是新建成的村办公室了。不一会儿,村主任孙兴洋急匆匆地赶了过来,彼此进行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就算是和村干部对接上了。村主任说办公室年前刚建的,还没装修。刘庆传走进办公室,看到里面空荡荡的,又想起单位舒适的工作环境,心中的酸楚油然而生。
随后,刘庆传找了个马扎和村主任坐下聊了起来。通过简单的沟通,刘庆传对本村的人文地理、村民生产生活、村集体与家庭收入等做了大致的了解。为掌握第一手资料,刘庆传让村主任领着绕全村转了一圈,对村容村貌及沟渠道路等有了切身的感受。刘庆传还把村干部的大致诉求一一做了笔记。第一天的见闻与感受,让刘庆传感到想让孙家村实现全面脱贫,任重而道远。
2016年5月6日,孙家村村办公室装修完毕,可以正式启用了。办公室虽宽敞明亮,但里面空荡无物,连办公桌椅等都没有。添置办公设施花费不菲,可村账本上没钱,村主任村委员们大眼瞪小眼,干着急。刘庆传只好及时向原单位河务局的领导进行汇报。河务局局长了解到这一实情,认真对待,让刘庆传列好物品清单,答应只要单位有的物品,全部帮扶配置。
第二天上午,济阳河务局就把15张会议桌、30把椅子,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一台空调等,都装上货车,拉到了孙家村。刘庆传随同那些货车把装备送到村办公室。这里早早等候了很多前来帮忙的村民。大家看到一车车的办公用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卸车、摆放、擦拭、安装,大家齐心协力,忙得不亦乐乎。一切安排就绪,村民们兴奋地轮流试坐不同位置,充分感受新办公设施及舒适环境。村民孙连合激动地说:“常在办公室帮忙,三四十年了,做梦也想不到能有现在这么好的办公条件!以前都是谁主持工作,在谁家将就着办公。现在有电脑,也有空调,新办公场所真好啊!”
筹措资金,为村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帮扶先为村修路。刘庆传初到孙家村时,村里只有一条主干硬化路,其他都是土路,一到雨雪天,车辆开不出去,全村的生产生活都受到严重影响。2016年4月3日,万亩方田道路硬化项目涵盖孙家村田间,村北东西街也要硬化。按照初期规划,路面宽度统一为3米。这样的宽度,来往车辆会车困难,易出事故。村主任孙兴洋向曲堤镇党委政府进行汇报,想把村街道调宽为4米,但是协商无果。如果自行加宽1米,村集体无力承担该项费用;如果把路宽3米后期再扩宽1米,路面强度会大大降低。面对如此重大利好的民生工程,第一书记刘庆传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及时向原单位进行汇报,恳求河务局给予帮扶。河务局领导得知该事后,很爽快地应允该项费用。就这样,在第一书记刘庆传的主动联系下,该村道路施工时加宽了1米,由此产生的2.7万元费用,河务局全款资助。
虽然如此,村内还有许多道路没有硬化,群众出行仍不方便,刘庆传为此积极想办法,主动协调相关部门,靠政策要项目。2018年3月,刘庆传通过不断努力,争取到上级部门扶持的30万元道路硬化专项资金,用于2条村南路,2条村西路,共约800米生产路的道路硬化。正当工程施工之时,却碰到了一个难题:有七八棵大杨树在施工范围内,树主不同意处理杨树,并阻挠施工,说“树正是长得最快的时候,清除会有损失”。刘庆传得知后,立马联系村书记,两人亲自跑到村民家中,反复向该村民陈述利害关系。虽然刘庆传讲得口干舌燥,但是该户村民仍不开窍。为此,刘庆传又专门请族中的长辈来说和。在众位苦口婆心的劝说下,该村民才最终同意施工。为保证不误工期,刘庆传亲自盯在现场,当天傍晚6点多顺利完成了地面整平和灰土养护。也许是好事多磨,当道路准备灌注混凝土时,那户村民又反悔了,拦住施工方不让施工,并要求赔偿,得到消息的刘庆传刚出村口又开车返回。刘庆传只好反复向这户村民陈述修路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利害关系,直至做通了该人的思想工作。刘庆传担心再节外生枝,亲自盯在现场,直到顺利施工后方才离开。此时已近傍晚,刘庆传早已饥肠辘辘,但能为孙家村做点贡献,他已心满意足。
驻村是使命和责任,就是要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刘庆传派驻孙家村当第一书记的8年间,克服种种困难,通过多种渠道,多方协调,先后为本村进行了5期的道路硬化施工,硬化路面总长度达到5.8千米,共耗资200多万元。至此,街巷、通村路、生产路已得到全面硬化,村内外交通已十分便利,村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村居环境不仅要路路畅通,更要美丽舒适。2017年3月,第一书记刘庆传协调河务局领导,为孙家村送去120棵价值1万元的美国红枫树苗,扮靓了该村的大街小巷。同时,刘庆传还筹措来部分资金,对沿主街道的房屋外墙进行粉刷,精心绘制了美观,有教育意义的文化墙。村民夜间出行还不够安全,为此刘庆传又积极协调济阳河务局,为本村安装了37盏路灯;为打造平安环境,还安装了11个监控摄像头。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刘庆传多年的不断努力,孙家村不仅硬化了多条道路,出行更方便,居住环境明显得到了改善,村民已充分享受到了脱贫攻坚成果带来的巨大变化。
首设专岗,扶智扶志
十九大报告提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扶贫得让贫困群众时时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才能做到扶贫举措落地生根、发挥长效,这也是刘庆传驻村一直思考的问题。
2016年6月,刘庆传通过多方协调,给孙家村购得1200册图书、30套阅览桌椅,在孙家村建起了农家书屋。这些图书都是些很接地气、百姓实用的书籍。怎样管理维护好书屋,如何让这些图书发挥应有的效用,这可愁坏了刘庆传。他反复考虑:得有一个专职的图书管理员才能让农家书屋运作顺利。可是谁愿无偿地为大伙服务呢?有一天,刘庆传突然想到,图书管理这活不累,如果给管理员以适当的补助,这样就容易操作了。他的脑海里猛然间闪现出刚通过危房改造搬进新房的贫困户孙连合。老孙虽然72岁了,但是他有文化,办事认真,如果让老孙来担任此项工作,也许他愿担当此任。
当刘庆传跑到孙连合家,把此事一说,老孙乐得合不拢嘴,当场表态:“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住进了新房子。做人得知恩图报,只要你信得过我,我肯定把书屋给管理好。”第二天,刘庆传就带着孙连合一起来到济阳县图书馆,学习了图书管理及借阅方法。回村后,刘庆传和孙连合一起将书籍进行分类、编序、造册、上架,一连忙活了整整3天。这样,整洁规范的农家书屋就正式对外开放了。
在窗明几净的农家书屋,归纳书籍、借阅登记、打扫卫生,孙连合老人干起活来熟练又认真。当济阳电视台记者采访他时,他高兴地说道:“俺觉得干这个挺好啊,每个月能拿300块钱的工资,还能活动活动,看看书。”扶贫专岗让老孙找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穷则思变,困则谋通。刘庆传心里琢磨:要安置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更好地服务于脱贫攻坚,又能够服务于农村公共事业,不是非让他们干啥大事,但得让他们有事干;有事干,人才有精神,才有奔头。为此,2017年,刘庆传和村干部们开展了贫困劳动力资源核查,对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劳动年龄人口数、就业意愿、技能状况等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特别是图书专岗的设立,让刘庆传的扶贫工作打开了全新的思路,找到了扶贫工作的切入口。随着村集体收入的增加,在刘庆传这一正确思路下,2017年孙家村又增设了办公室保洁专岗一人,此人与老孙一样也是贫困户,通过专岗劳动,也可以拿到一定的专岗补贴。2018年4月,曲堤镇扶贫部门决定把孙家村作为扶贫专岗试点,又增设了5个岗位,包括2名光伏发电管护员和3名村保洁员。2018年4月24日,《济南日报·新济阳》“视点”栏目发表了新闻稿《扶贫专岗帮就业 七旬老人当起图书管理员》,专门报道了孙家村扶贫专岗的工作成果。随后,该经验在济阳多个帮扶村被普遍采用,通过设置公益岗,让贫困户提高家庭收入,同时消除他们“等拖要”的思想,切实激发了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建设大棚,帮扶帮富
发展产业是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第一书记刘庆传从驻村第一天就思考如何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村民致富。为此,刘庆传和村干部积极响应镇政府号召,迅速编制产业项目实施方案,并引进项目。曲堤镇是全国有名的黄瓜种植之乡,刘庆传时常苦思冥想:如何让孙家村搭上黄瓜种植的致富快车,借助上级的扶贫资金,以此让群众脱贫致富。
2016年6月,刘庆传经过多次游说与协调,终于为孙家村争取到了上级批复的30万元黄瓜高温大棚扶贫专项资金。刘庆传与镇扶贫办协商,允许村两委把土地流转出来,这样可以增加村集体的收入,也利于高温大棚的良性发展。但是此时钢材正好涨价,刘庆传和村干部与施工方多次讨价还价,最终让施工方能接受的情况下,保证按质量和进度完成任务。6月初,孙家村的麦收已经开镰。为让土地顺利流转,未雨绸缪,也避免村民夏播浪费耕种费用,在征得镇扶贫办允许后,6月5日,孙家村高温大棚正式开工建设了。
麦收时节,田地里收麦的大型收割机、农用三轮车和拖拉机等穿梭轰鸣,尘土飞扬,刘庆传全然不顾,天天跑大棚建设的施工现场,严把施工质量。到10月底,三个高温大棚终于按进度保质保量地顺利建成。孙家村也顺利地实现大棚对外承包,村集体收益3.6万元。短短几个月,刘庆传因此跑瘦了,晒黑了,有村民和他开玩笑:“为了大棚建设,你晒黑了,脸比头发都黑啊!”刘庆传憨憨地回道:“我的脸虽黑,但是心红。没法啊,我的心已被孙家村俘虏了。”是啊,作为扶贫攻坚的主阵地——孙家村,它早已驻进了第一书记刘庆传的心中。
推动项目,苦累都值
产业兴,则百业兴。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不断壮大村集体收益是能干事、干成事的保障。如何让孙家村发展更多的产业,带动全村脱贫致富,刘庆传没有躺平,不断想办法,拉项目。2017年12月,刘庆传终于等来市发改委帮扶的第三批光伏发电项目的好消息。12月10日上午,项目负责人来孙家村实地查看,选址。该项目要求必须是建设用地,当天没能选出合适的位置。这是最后一批40万元的光伏项目,机会难得,眼看着项目落空,刘庆传心急如焚。刘庆传和村主任孙兴洋围着全村转了三遍,仍没能找出合适的位置。最后找到一处闲散用地,面积也合适,不过此处牵扯好几户地皮纠纷。刘庆传想先把地皮纠纷一事暂时搁浅,当务之急是如何把土地性质进行转换。于是他立即把此事反馈到镇扶贫办,扶贫办肖辉主任和国土所工作人员来到现场,对该地块进行查看,结果图纸显示土地性质有点复杂,国土所没权限直接应口,需要县国土局领导同意才行。
刘庆传左右为难:放弃不管,该项目就会落空;继续推行吧,他觉得自己是一名没级别的普通党员,如单独直接去找国土局长肯定有点唐突,于项目不利。他思前想后,决定让村书记孙化兵联系村里的能人孙化江、孙凤路,看看他们是否有可行之路。当天下午,刘庆传开车拉着孙化兵、孙化江、孙凤路找到了国土局长。国土局长详细询问了项目及用地情况,并和乡镇国土所长对该位置进行了具体核实,最后表态同意该项目用地转换。座谈活动结束,刘庆传把孙化兵等一一送回家,等他到家时已是晚上8点多了。一天来,刘庆传跑得神疲力乏,饥肠辘辘,但一想到40万元的光伏发电项目用地能被批准,能为村集体增加收入,觉得所有的苦和累都值了,内心无比轻松,成就感满满。
2018年,价值40万元的光伏发电项目终于顺利建成,仅此一项,一年村集体的收益接近7万元。2020年,刘庆传和村干部一起,再接再厉,又上马了村办公室房顶光伏项目,再加上村集体土地流转等收入,现在村集体纯收益已达13万余元,也彻底改变了孙家村多年来贫困落后的旧貌,2020年度孙家村被曲堤街道(此时“曲堤镇”已改为“曲堤街道”)评为“脱贫攻坚先进单位”。
从2016年到2020年,刘庆传作为派驻村的第一书记,带着一颗火热的心,驻进村子,甩开膀子,蹚出路子,真心实意地为孙家村的脱贫攻坚出谋划策,真抓实干,以共产党员的担当和情怀改变着这个小村,一步步带领村民走出了贫困,也为济阳全区的脱贫攻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示范,赢得了干部群众的高度赞扬和爱戴。
刘庆传经常说:“我在农村出生长大,我热爱这里的土地和人民,驻村对我来说就是使命和责任,我责无旁贷。”在刘庆传看来,驻村之所以用“驻”字,是有一种使命在里面,“就像扎根一样,驻在那个地方,将‘堡垒’逐个攻破”。
脱贫攻坚的任务全面完成后,因为刘庆传出色的驻村工作,组织上仍让他继续担任孙家村的第一书记,直至2023年年底。刘庆传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几年中,“接力”开启新篇,接续推进孙家村的乡村振兴,为振兴乡村继续奉献一名共产党员的光和热。
用心用情,一心为民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派驻孙家村的第一书记,刘庆传从驻村的第一天起,就始终关注村里的大事小情,关爱全村的每位村民。
刘庆传的家中珍藏着一双鞋垫,6年多来,他一直舍不得穿。每次看到那双鞋垫,刘庆传内心不仅充满对驻村群众的感激,更倍感第一书记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村里有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名叫刘遵兰,家中四世同堂,本该是人人羡慕的家庭,可是孙子1岁多时因误食瓜子壳,高烧不退,得了脑残。这之后,男孩的父母离婚,母亲离他而去,父亲再婚后长期在外务工,只有奶奶十年如一日地长期在家照顾这个脑瘫男孩。男孩虽没法上学,但看到其他小孩背着书包去上学,脸上就表现得特别羡慕。每当看到这个场景,刘庆传都觉得很心酸。于是,刘庆传从镇团委申请到了书包、文具、棋盘等送给孩子,让这个脑瘫男孩也能体验到做学生的乐趣。冬天,刘庆传又给这个男孩送去羽绒服等衣物,还经常去家里看望他。每次看到刘庆传来,男孩都会笑得特别开心。
2018年10月8日,秋高气爽,微风习习,孙家村一派丰收而又繁忙的景象。这天下午,第一书记刘庆传快走近村两委办公室时,发现刘遵兰奶奶坐在路边,戴着老花镜,拿着线穗子,正聚精会神地纳线,旁边放着她那做针线活的竹花篮。刘庆传与老奶奶打招呼后,老人赶忙喊他过去。
刘遵兰奶奶慢慢站起身来,手里攥着一双崭新的鞋垫。老奶奶见刘庆传走近,把手中的鞋垫就往刘庆传的手里塞,动情地说:“小刘啊,你是个好孩子,来到村里跑前顾后的,为村里办了很多实事,大家伙儿都记着呢。感谢的话奶奶不说了,这是奶奶自己纳的鞋垫,都是穿过的衣服剪出的,别嫌破,试试合脚不?”刘庆传赶忙说:“奶奶!咱都是一家人,应该的。”这是一双用老粗布纳的鞋垫,上面密密麻麻地缝满了针线。望着老人不知熬过多少日夜才纳好的鞋垫,刘庆传顿时觉得有股暖流涌遍全身,推让着的手都觉得滚烫起来。
“奶奶,这鞋垫我不能收,您留着用吧。”“你嫌破,咋的?一双鞋垫又值不了几个钱,这是心意,你得收下!”老人还是不停地把鞋垫往刘庆传的手里塞着,那执着的动作与坚决的态度,哪容刘庆传拒绝。刘庆传只好把这份不同寻常的礼物收下。这也是刘庆传驻村8年中收下的唯一一份厚重的礼物。如今刘遵兰奶奶虽已离世,但刘庆传把鞋垫珍藏至今。
2019年1月3日,天气格外寒冷。上午,村民孙红英急匆匆地跑到村办公室找刘庆传,说父亲孙风卜精神不好犯病了,半夜出门一直未归,想让刘庆传帮忙调取监控查看去向。刘庆传二话没说,放下手中的活就开始查阅监控记录。经过1个小时的不停翻阅,刘庆传发现孙风卜黑夜中消失在村西的监控中。刘庆传来不及思索,要了孙风卜的照片,赶忙制作了寻人启事,并召集当时在村的村委委员孙化军、孙凤前、赵芳,还有孙红英的几位家人,兵分三路向西进行寻找。随后刘庆传又通知周围各村书记,让他们用村大喇叭广播寻人启事。下午1点半,孙红英给刘庆传打来电话,说经过各村广播,10里外的一个亲戚发现了老人,把他接到家里去了,现正在家中吃面条。听罢,刘庆传和孙化军驱车赶到孙红英的亲戚家,看到老人没挨冻挨饿,刘庆传悬着的心终于落地,随后把老人接回了家。
2019年4月15日,孙家村老党员孙凤桂找到了刘庆传,说儿子孙连收患了骨癌,住院花费挺大,家庭经济困难,看能否适当照顾纳入贫困户吧。刘庆传经过认真核实,了解到孙凤桂家种植了两个黄瓜大棚,家里有小轿车,家庭收入不错,不符合纳入贫困户的条件。为此,刘庆传向老人阐明政策,告诉他不能纳入贫困户的原因。不过,刘庆传看到白发人照顾黑发人,确实让人心疼,于是刘庆传给孙连收发起了水滴筹,发动周围的人进行筹款。短短两天时间,筹款就达到了近1万元。可惜孙连收病情严重,最终也没能挽留住他的生命。不过,在刘庆传的帮助下,老党员孙凤桂得到了一笔善款,为悲痛的家庭多少也增添了一丝温暖。
驻村8年来,作为第一书记的刘庆传为孙家村还进行过无数的帮扶行动。如2017年4月,刘庆传协调河务局帮孙家村用深水井加装压力过滤罐集中供水,解决了村内自来水压力过低的问题;刘庆传驻村后,强化村基层党建工作,整顿村两委班子,仅用半年时间,孙家村就摘掉了组织软弱涣散的帽子,为此,镇领导在孙家村召开了全镇软弱涣散整治推进观摩会;雷雨天,刘庆传帮助贫困老人抢收麦子,节假日走访慰问老党员老干部,等等。一件件为民服务的暖心事,一次次为村帮扶的好活动,都让村里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刘书记来家里坐坐”“刘书记来家吃饭吧”,刘庆传走在村里,群众见了他都格外热情,在群众心里他早已不是“外人”。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刘庆传作为一名区派驻孙家村的第一书记,心中始终装着群众,带着一颗朴实为民的真心,扎根农村,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带领孙家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用实实在在的成绩温暖着群众的心,践行着回报乡村的初心与情怀。正因如此,在2020年脱贫攻坚验收中,经省、市、区多次入村检查评估,孙家村最终以零问题通过了省级脱贫评估验收,为济阳争得了荣誉。
从2016年至2023年,刘庆传作为区派第一书记圆满地完成了派驻任务,2014年1月初回到了原单位——济阳黄河河务局。2024年1月16日上午,帮扶村曲堤街道孙家村村干部一行4人到河务局送来锦旗,对济阳黄河河务局一直以来对该村帮扶工作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同时对第一书记刘庆传驻村任劳任怨、踏实肯干得到地方政府肯定和群众赞许的任职经历也表示感谢。
会上,刘庆传动情地说:“作为第一书记,驻村8年来,我始终觉得不是我在驻村,是这个村住进了我的心里。我没有辜负宝贵的驻村时光,能为群众做些实实在在的实事、好事,这也是我的职责与使命。”
刘庆传作为驻村8年的第一书记,用一片丹心真正践行了党员真诚帮扶的初心与使命,谱写了一曲党员为民服务的时代华章。
(本文首发于2024年4月11日都市头条·济南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