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剑是北海出版社的一名编辑,退休后从北京回到了老家干州,一个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古城。
干州古城历史悠久,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子、唐代大诗人杜甫曾游历过此地,更以埋葬着一代女皇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乾陵闻名于世。
何剑可是干州城第一个考进北京大学的大才子,中学时就曾在全国性报纸上发表过文章,毕业后分配在了北海出版社。要不是他恃才傲物,常与领导唱反调,他早就干上去了。临退休时,他只是出版社的一个小编辑。
何剑回到古城后,没有什么爱好,一天必去图书馆读报纸。不过,他动不动就生气骂人,把人家的文章批驳得体无完肤,骂得狗血喷头,然后用红笔画上圈圈。
2015年5月,大作家贾平凹在干州文化馆举办了一期文学讲座,古城猛然间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热,呼啦啦冒出一大批作家、诗人,时不时有人出版文集。何剑作为泰山北斗级的文学前辈,少不了今天请他参加研讨会,明天请他参加新书发行仪式。他可不是一般随便凑热闹的人,吃了喝了,最后还有不少于千元的红包奉上。或许是红包的诱惑,何剑一天忙得不可开交,不是给这本书写序,就是给那本书写评论。他是当地文化名人,文学同道都以与他搭上关系为荣。
何剑曾给一名青年诗人新近出版的诗集写过序。他在序言中,宣称一颗璀璨的文学新星正在北方大地冉冉升起。作者的思想是在乡村文化与城市文明尖锐对立的大背景下产生,他身为社会底层的草根,以人文主义的关怀和人道主义的悲悯对传统守旧观念进行了有力批判,对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据说,写序时何剑收了作者两千元,可他极力否认,说没向作者要过一分钱。
县宣传部长出版一本散文集,召开了一次作品研讨会。研讨会上,何剑清清嗓子,发出了举座皆惊的言论。他说,这本散文集语言清丽温婉,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有着凝重的历史沧桑感,体现着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深厚的文学功力,作者的创作风格与孙梨先生的散文极为相似。干州作为文化大县,写作人才辈出,可称作是一种文化现象。他话音刚落,一阵阵掌声潮水般涌来,经久不息。
何剑的发言在当地报纸一发表,顿时引爆了一颗炸弹。宣传部长的散文集被一抢而空,最后不得不加印两次,部长因此书一举成名,成为了省作协会员。
不久,干州文坛一下子热闹了起来。一批作家、诗人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北方文学院,自然是院长、副院长、顾问、院士、研究员名字列了一长串,何剑不用说排在副院长序列。起初,何剑说什么都不答应,还是宣传部长三次登门,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他勉强接受。不过,北方文学院开会,何剑不是有事,就是身体有恙不能成行。对此,大家深感遗悍,也祝愿何老早日康复。
好长时间,无人看见过何剑,院长一打听,人家已回到了北京,准备创作一部长篇小说。是干州的那群文化人打乱了何剑正常的生活秩序,使他没有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一天到晚疲于应付五花八门来访的人。因此,他没和任何人打招呼,悄悄回到了北京,实施他酝酿已久的写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