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立刚的头像

王立刚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5/10
分享

拜谒泰陵

泰陵是隋朝开国皇帝文帝杨建和孤独皇后的合葬陵墓,位于陕西杨凌区西北12公里处的五泉镇王上村。陵园看起来很寒碜,很难想象这是一座帝陵。陵冢的南边是一片猕猴桃园,北边是大棚菜田地,东边是农田,西边也是大棚菜田地。东边的农田中间有条小道,可直通陵冢。陵冢南边的田地当中有一通清代石碑,碑正文隶书“隋文帝泰陵”五个大字,右侧楷书“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兼副都御史陕西巡抚毕沅敬书”,左侧落款为“大清乾隆岁次丙申孟秋知扶风县事熊家振立石”。蓊蓊郁郁的陵冢栽满了碧绿的松柏,像个历史老人,向一个个凭吊者诉说着自己的孤独。

杨坚于581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在589年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在位时期,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空前繁荣,成为中国农耕文明的辉煌时期。同时,他北击突厥,稳定东亚局势,让中断百年的汉文化得以恢复,为隋朝发展乃至中国后世安稳发展奠定了牢固基础。在他统治时期,隋朝疆域空前广大,东、南皆至大海,西至青海,北至五原。隋文帝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开创了组织严密、影响深远的三省六部制,精简机构,极大提高了行政效率;创立科举制,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使得出身贫寒有能力的读书人能够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聪明才智的机会;废除酷刑,颁布《开皇律》,首次确立了封建制五刑体系(笞、杖、徒、流、死)。隋文帝的这些改革措施成为中国社会稳定、文明发展的重要制度,该制度影响后世,一直沿用到清朝末。文帝勤于政务,体恤民间疾苦,提倡节俭,这在众多帝王中并不多见。和他巨大的历史影响力相比,他的最后归宿地显得有些冷落。

隋文帝为什么没有像历史上的其他开国帝王一样,登基后,头件大事就是为自己建造豪华的陵寝?直到去世也没有修建陵墓,这与他从小是孤儿,在寺院长大,一向提倡节俭截然分不开。据说隋文帝出巡各地,死在了返回国都大兴城的路上,拉棺木的车队艰难地行走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车辕咔嚓一声,突然折坏在了王上村。时值炎暑,骄阳似火,只好就地埋葬。百姓们闻讯披麻戴孝,哭声震天。人们用鞋兜、衣襟包,手掌掬着黄土,每人跑三趟,最后堆成了巨山似的陵墓。传说每到子夜时分,人声阗寂,从陵墓里便会跑出来七匹金马驹。它们在陵顶追逐戏耍,清脆的铃铛声在月夜里被风传送得很远。劳累了一天的农人们在睡梦中总能听到悦耳的脆响。不过,七只小马驹被盗贼惦记上了,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他们被偷走了六匹小马驹。剩下的那匹耐不住寂寞,天天晚上跑出来寻找同伴,发出凄厉的嘶鸣。最后这匹神驹也被盗贼偷走了。陵冢顶部现在还留着一处凹坑,传说是盗墓盗贼偷马驹时留下来的。神驹没有了,泰陵便失去了神奇,成为了一座大土疙瘩。

站在泰陵前,但见终南山巍峨高峻,滔滔渭河水长流不息。经过了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泰陵已物是全非,显得古老而沧桑。陵墓顶部是平坦的长方形,而陵冢的底部和四周已经被人为挖去了很多,据说是当地村民取土所为。陵园的地面建筑早已经荡然无存,现在地面的遗存物也已经难以找到了。从陵冢往南是一座清代石碑,大约高三米,碑上刻着"隋文帝泰陵"五个清晰的大字。往泰陵东南走,在不远的陵角和陵东两块高地上,还有当年隋文帝庙的遗迹,当地人称为"祭祀坛"。原祀庙的地面建筑早已经毁掉,现在只能看到一些残砖碎瓦,这一切不能不令人扼腕悲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