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茂卿的头像

王茂卿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12/16
分享

到哪山唱哪调

到哪山唱哪调

     人生无常。好友未及天命却英年早逝,噩耗骤至,悲不能言,奔丧途中,心底无限沉重。
  极尽速度,历经劳顿,到得现场,我却仅剩傻眼:那氛围,哪是悲恸丧葬,分明隆重庆典!屋里屋外,上下人等,一派喜气;当门露天舞台上,《今天是个好日子》更是唱得欢实。若非白幡帆布孝帽之类丧葬物品标识,定然以为是家逢大喜。
  纵观整个气氛,似乎感觉有种暗自涌动的隐语:死得好!
  胸头一阵闷疼,不禁心生惶惑:莫非这地方已给丧亡一个新解?不然,乐团岂敢给丧葬定下这等基调?返身再看众人,全都喜形于色,兀自又起疑窦:也或我这故人平日为人有偏,众皆盼其早亡?探身遁入人丛,细细揣听,耳闻的却又都是一片唏嘘惋惜。至此,似有所悟:今日乡村,或者已绝悲声?
  欲解详情,只得走近乐团。团主介绍,时下,各村都有这类组织,为了招揽生意,每家都比着上器材、上节目,务求花样翻新,搞出热闹场面,以长脸于主人。而且一再强调:这场面,热闹就成,没谁在乎内容,主家也只是听个动静,动静越大越说明乐团卖了力气,因此也才会痛快掏钱,至于我所问的气氛,对方只是一脸茫然,似乎根本不在考虑之列。
  热闹是好。然而,好东西,放错位置,都是好结果?显然不是,如果基调不对,可能适得其反,宛如唱歌之跑调,只会毁损作品本身艺术之美,只能让人涌起砸锅感觉。这情况,如若放在平常日子,只是随口唱唱,倒也没啥不行,自娱自乐嘛,咋办都成。不过,丧葬现场,出现太过喜庆的歌曲,总是感觉太过别扭——死者为大、尊重生命、尊重死者乃是最基本的人之常识,连常识都缺失了,还办个么子丧葬?任何事情都得有个生发的环境,依然以歌曲为例,哪一首或者那一类该在哪种场合演唱,其实都有讲究,尤其悼亡、婚庆之类的极端事件,歌者对词曲都应该有个慎重选择,甚至调子掌控都不应有稍许偏差,即使乡间野地不能精准到C大调e小调,最起码整体气氛不能失了方向、乱了方寸。
  然而,现场气氛偏偏仍在一路癫狂,喜庆意味更是越来越浓。面对现实,我只能自我安慰:毕竟民间乐团,孝家都不反对,我还别扭个啥?至于感觉筷头儿上夹着了半截菜青虫,那是自我免疫能力低下,怪不得别人。
  触景生情,自身毛病又被兀的聊发:遇上事儿都爱往职业上靠靠。譬如课堂,每节课都应该有它自己的基调,有的需要严谨沉稳、有的需要激情渲染、有的则需要亲和柔美……你若一味只求热闹,那算个甚?然则,不久前笔者被动听了几节课,评课老师给出肯定的无一例外都有一条——敢于启用新设备,引入新方法,课堂气氛热烈……我不禁心生疑问:气氛热烈就是好课?多么可怕!对于某些元知识,学生都没接触过,你让课堂一通热闹,能让学生明白内涵外延?笑话。
  至于随后的说课环节,老师们说到教法,更是一个比一个新颖,传统教法无一被提及,似乎只有新词才是水平,似乎没能来点儿创新,就对不起自己所上的这节课、这门课。更为令我惊奇的是,来自不同学校的老师都在强调自己学校新近倡导的新教法。说来惭愧,恕我孤陋寡闻,那些教法我几乎从来未曾耳闻。课后交流,才知道那些教法都是所在学校自创的。鹅的个神,一校一法,一校一品,真个全民创业、万众创新!~全都乡镇小规模学校,有的甚至连学科老师都配不齐,也有自己新创的教学法!此情此景,我只能大喝一声:厉害了,我的校。
  戏台搭在别人门上好看,我们似乎真的不该为了热闹而忘记事件主体,丧事办到大喜,喜事掼出破口话,终归让人不爽,一旦全民没了悲伤,估计离悲伤的全民也已不远。
  到哪山唱哪调,认清场合定准基调,这话听起来似乎很是老气,实则不仅常识也属必要——有些时候,传承或者有胜于创新,或者也是真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