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春
摘 要:《金启华先生传略》,以时间为经,以人物事迹为纬,主要记叙了金启华先生不寻常的人生与不平凡的学术、教学生涯,着重反映了他抗战时期的爱国情怀,数十年以研究杜甫其人其诗为主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突出成就,为人正直、交友真诚、勇于善于学术批评的人格魅力,虚怀若谷、奖掖后学、诲人不倦、退而不休的高尚情操,擅长诗歌、散文、小说创作的文学才华等。取材精当,详略得当,行文具有艺术性,传虽简略却能尽显金启华先生大学者名教授之风采。具有较强的资料性,又具有较高的可读性,这是一种特色鲜明,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得到较好统一的人物传记。
关键词: 石润宏,金启华,传略,特色,价值
金小平女士(已故著名学者金启华先生的长女)自南京邮寄来石润宏先生所著的《金启华先生传略》(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阅读此传记,我颇感亲切。传主金启华先生生前是我的忘年交,曾多次赐文、赐书、赐教于我,使我受益良多;我也曾先后在《文教资料》《人民日报》(海外版)与《新京报》发表文章,或记叙金启华先生与我的交往,或反映先生的老年生活,或评论其专著《中国古典文学论丛》。金启华先生于2011年病逝,享年94岁。斯人已远行,而著述长存。《金启华先生传略》是对金启华先生的生平思想、学术成就、人格魅力等的概括、展示,也是人们对他的追忆、悼念。
一、传略而尽显传主风采,历史价值较高
《金启华先生传略》仅有9万字,当应得上“传略”之“略”字,然而,其传虽简略却收到了“详传”之效果,将金启华先生这位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大学者,虚怀若谷、奖掖后学、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的名教授,且擅长诗歌、散文、小说创作的诗人、作家之风采充分地展现了出来。这与传记作者的精心编撰不无关系。
此传记由引言、正文、附录三部分组成。引言,以少总多,着重概述了金启华先生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里的突出成就与文学创作上的才华、成果,以及其《诗经全译》的学术价值与赢得的“诗译诗经”之美誉等,让人们对金启华先生有一个初步的总体的了解。
正文,由六章组成,以时间为经,以人物事迹为纬,着重记叙了金启华先生不寻常的人生与不平凡的学术、教学生涯等。概言之,第一章,主要写金启华先生在父母早逝之后艰辛的少年生活。第二章,重在写他战乱中艰难的大学求学经历及其进步思想。第三章,具体书写金启华先生大学时代也是处于抗战时期的爱国情怀,并着重反映他数十年以研究杜甫其人其诗为主的学术生涯:师从胡小石、汪辟疆等名家,学术造诣深;杜甫研究成就突出,《杜甫诗论集》《杜甫诗论丛》等专著独树一帜;词学、宋代文学、文学史研究成果丰硕;《诗经》白话翻译学术价值大;与徐中玉教授联袂主编的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影响广泛、受益者众,等等。第四章,主要写他步入老年之后的余热发挥:退而不休,笔耕不辍,并行迹海外传授中国的传统文化,增进中外人民的友谊。第五章,重点写他交友的真诚:与著名学者王瑶、叶嘉莹、缪钺等先生,与著名作家、戏剧家汪曾祺等名家交往密切,情真意切;与其夫人沈欣莲女士也“琴瑟和鸣,相爱一生”。第六章,突出地写他虚怀若谷,奖掖后学,诲人不倦,教学有方,教育子女也有方;这些是通过金启华先生的弟子顾启、袁宝玉、蔡毅,学界后辈陈允吉等人撰写的回忆(悼念)文章,以及传记作者的记叙反映的。显然,正文是对引言的具体展开与补充,在记叙金启华先生的生平思想、学术成就、人格魅力等方面,并非面面俱到,而是从中选择了典型的人与事着墨,可谓取材精当、恰到好处,又具有很强的真实性,较高的史学价值。与取材精当相对应的是,此传记本身做到了记叙上的详略得当。六章中的第三、第四两章主要记叙的是金启华先生的学术生涯、学术成就,篇幅占了整个传记的近一半。学术生涯是金启华先生终生难忘的经历,学术成就是他一生珍贵无比的财富,其所占篇幅多就非常合乎情理,此传记记叙详略得当之特色也让人一目了然。正文,是此传记的主体部分,充分展现了金启华先生大学者名教授的风采,让人们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
附录,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金启华先生的生平系年,二是其著作目录,三是有关评介信息。这是对引言与正文的补充,具有较强的资料性,也使此传略不略,略中有详,详略得当,也让人们对金启华先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正是由于引言、正文、附录三者的有机结合,此传记虽简略却尽显传主金启华先生大学者名教授之风采。
二、传记行文不乏艺术性,艺术价值较高
《金启华先生传略》在简略之中尽显金启华先生大学者名教授之风采,不仅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中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曾经对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第一部传记文学作品的《史记》如此评价:“……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1]“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从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两方面来评价《史记》。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鲁迅先生对传记的要求是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的统一。尽管《金启华先生传略》尚不能与《史记》相提并论,但此传略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和较高的文学价值是不争的事实。其史学价值上文已涉及,此处不再赘述。其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行文具有艺术性上。而行文具有艺术性则主要表现为:
(一)善于选择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以此反映人物鲜明的个性
《金启华先生传略》既是人物传记,又是文学传记。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此传记语言具有艺术性,善于选择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以此反映人物鲜明的个性。当然,这人物语言是简明扼要的,符合“传略”之“略”字。此传记第四章中写到金启华先生应邀在香港中文大学作学术演讲之后,于出席主办方举办的宴会间,有人问询金启华教授说:“对于杜甫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这样的句法组织,您有何高见?”金教授答道:“这算是杜甫创造的一种‘破格’吧。既然杜甫已经这样去做了,就由得他去,别人也就不必钻在这方面去学步了。”金教授的简洁生动而不失幽默的个性化的语言反映了其见解独特、勇于善于学术批评的个性。第六章中写到金启华先生经常教育子女的话:“孜孜不倦读书,兢兢业业工作,坦坦荡荡做人。”语短情长,真切地反映了金先生的正直、真诚、慈爱等个性。由此可见,此传记善于选择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以此反映人物鲜明的个性。这也让人从中知晓金启华先生深厚的学术功底,深切地感受到其独特的人格魅力等。这里尚需强调的是,此传记善于选择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以此反映人物鲜明的个性,在选择记载传主与他人的对话,或者是其教育子女的语句时,有根有据,属于如实记载,并非传记作者的凭空臆造,也非在事实的基础上任意添油加醋。这正如朱文华先生在谈到传记写作时所言:“对于语言(对话)的记载,当有文献印证,虽然可以作一定的剪辑处理,但某些重要的语句应予实录,不应为了单纯地追求戏剧性而作添枝加叶般的编造”。[2]唯其如此,此传记才具有史料的真实性,较高的史学价值,也具有较高的文学性、文学价值。
(二)恰当引用传主等人的诗文佳作,体现文学性与增强文学价值
众所周知,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是作者心灵的回声,情感的产儿,思想的结晶。诗歌之佳作不仅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作者的情感,表达其思想等,而且集中地体现其文学性、文学价值。而精彩的文学论文也往往集学术价值、文学价值与可读性于一体,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与文学价值。在人物传记中恰当引用诗文佳作,既能以此写人,见其风采,又能使传记增添文学性,增强其文学价值。《金启华先生传略》中便恰当引用了传主金启华先生众多的诗文佳作及他人的一些诗文佳作。如第三章中恰当地引用了金启华先生在大学时代也是处于抗战时期所创作的《陨星》《春天来了》等诗,真切地反映了其爱国情怀,有助于人们了解传主当时的思想情怀,也使此传记增添了文学性,增强了文学价值。金启华先生的专著《杜甫诗论丛》影响很大,其中的一些论文颇具学术价值、文学价值,也有较高的可读性。此传记第三章中也恰当引用了其中的精彩论文《杜甫的病与死》。此论文对杜甫死亡之因众多说法中的最为人知的“牛肉白酒说”(说杜甫是吃了耒阳聂县令馈赠的牛肉白酒中毒而亡)作了详细而独特的解读,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一个长期多病的人,身体极度虚弱,又经盛夏旅途劳顿;加之饥饿多日,乍得牛肉白酒,大饮过饱而死,是完全可能的。我们认为牛肉白酒致死之说,该是可信的。当更同情杜甫的遭遇,敬佩他在身体这样坏的情况下,还能写出大量不朽的诗篇。”此处所言“大饮过饱而死”,是有科学依据的。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表明,暴食暴饮易让人患急性胰腺炎,而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率高,杜甫所处的时代对此病的医治尚无能为力。杜甫或许正是因“长期多病”“身体极度虚弱,又经盛夏旅途劳顿;加之饥饿多日,乍得牛肉白酒”而暴食暴饮患上重症急性胰腺炎而死亡。当然,这仅是我根据金启华先生的论文作出的推测。而金启华先生的这篇论文得出的结论则是建立在细读杜诗文本、旁征博引基础之上的,因而言之有理,持之有故,令人信服。而金启华先生不为尊者讳的学术品质也令人敬佩。此传记恰当引用此精彩论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传主的学术造诣、学术品质等,也体现了文学性,增强了传记的可读性与文学价值。第五章中引用了著名学者叶嘉莹、罗忼烈等人的词与金启华先生的和词,既反映了几位作者的心境,传主与友人的真挚的情谊,又给此传记增添了文学性,增强了文学价值。
(三)运用具有文采的传记作者的语言,增强文学价值,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此传记写人叙事,作者的叙述语言不是枯燥乏味,而是具有文采的。尤其是作者的评论语言颇具文采,增强了传记的文学价值,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此传记并非单一的“记”,而是在记中有“评”,具有了评传的元素。其中,既有传记作者对传主其人其事的评价(议论),又有他对传主诗文佳作的评论,以及他人对传主为人为诗为文的评说。这些评论简明扼要,具有文采,增强了传记的文学价值,也增强了其艺术感染力。限于篇幅,这里仅略谈传记作者的评论语言。在第五章中,传记作者对金启华先生的一首词的评论颇具代表性。此章中记叙了金启华先生与当年西南联大的同窗,后来的著名作家、戏剧家汪曾祺的交往,表达了两位名家之间的真挚的友情。在汪曾祺先生逝世之后,金启华先生创作了一首《浪淘沙》词悼念之。在引用了此词后,传记作者作了精彩的评论,尤其是“全词感情浓厚,风格沉郁,有人琴俱亡之叹;余韵悠悠,真是苍茫凉风天末,惆怅高山流水”等评价语,化用春秋时期琴师俞伯牙与樵夫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简明生动,富有文采,令人愉悦。在第三章中,传记作者在引用了金启华先生20世纪50年代初在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所当学员时所写的思想体会文章中的一些文字之后加以评论,评论语言也有文采。为了便于读者了解传记作者评论语言的特色,也为了节省篇幅,我先引用传记作者所引用的金启华先生的思想体会文章中的一部分文字:“我过去曾经说过:‘我的文章是希望给十五六岁的少女,在黄昏时候,坐在油加利树下,披着晚霞,时而望望远天,时而低头欣赏我的文章。’这样为小资产阶级服务的写作态度,与现在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向是相差多么远啊!”然后,再引用传记作者对所引用的金启华先生思想体会文章中的一些文字之后的评论:“这段文字现在看来颇有些灰色幽默的意味。之所以选录这段文字,是因为从中我们可以窥见金启华先生的文艺观点和学养所由。数百年前,大文豪苏东坡曾问幕僚说:‘我的词比柳永的词怎么样呢?’幕僚从容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外、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坡公遂为之绝倒。金先生的那段‘少女望远天’的说辞,正与幕士评柳郎中之言隔代相和耶!”此评论首先指出所引用的金启华先生这段文字具有的“灰色幽默”之特色,接着道出引用这段文字的原因,继而引用苏东坡的幕僚对柳永词与苏东坡词的比较评论,并借此完成了传记作者对金启华先生“少女望远天”这段说辞的评论。其评论语言具有文采,也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如此具有文采的评论在第二章至第五章中都不难找到。此传记运用具有文采的传记作者的语言,增强文学价值,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也就由此可窥见一斑。
如此下笔,此传记的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也就得到了较好的统一。
尚值一提的是,此传记中穿插了不少照片,有些是金启华先生学术活动的镜头,也有些是他与家人、友人的合影等,图文并茂,既具有较强的资料性,又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三、结论
石润宏所著的《金启华先生传略》,以时间为经,以人物事迹为纬,主要记叙了金启华先生不寻常的人生与不平凡的学术、教学生涯,具体书写了其大学时代也是处于抗战时期的爱国情怀,着重反映了他数十年以研究杜甫其人其诗为主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突出成就,为人正直、交友真诚、勇于善于学术批评的人格魅力,虚怀若谷、奖掖后学、诲人不倦、退而不休的高尚情操,擅长诗歌、散文、小说创作的文学才华等。取材精当,详略得当,行文具有艺术性,善于选择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以此反映人物鲜明的个性,恰当引用传主等人的诗文佳作,体现文学性与增强文学价值,运用具有文采的传记作者的语言,增强文学价值,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传虽简略却能尽显金启华先生大学者名教授之风采。具有较强的资料性,又具有较高的可读性,这是一种特色鲜明,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得到较好统一的人物传记。
注释:
①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司马相如与司马迁》,《鲁迅全集》第九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420页。
① 朱文华:《传记通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