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美春的头像

王美春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文学评论
201807/12
分享

精彩评论集之魅力——评王志清的《审美阅读》


 王美春


著名学者、文学批评家王志清教授的文学论文集《唐诗别解》与文学评论集《审美阅读》列入其《三养斋文存》一并出版(黄山书社2017年版)。《唐诗别解》是对唐诗的另类解读,而《审美阅读》则是关于现当代作家、诗人、批评家作品的评论,主要是书评,此二书充分体现了王志清文学研究、批评亦古亦今之显著特色。关于《唐诗别解》,我已撰文评论。这里,再就其《审美阅读》作一简要的评论,与读者分享我阅读此书的愉悦,与大家共同感受此精彩评论集之魅力。

 

一、评论视野广,内涵丰富

《审美阅读》收录的49篇评论,是从王志清近二十余年来发表的众多评论主要是书评(含部分序)中精选出来的,分为ABC“三辑”。其中,除了个别单篇作品的评论之外,都是文学书评。A辑,系评论之评论,涉及吴功正、邓乔彬、潘颂德、蓝海文、吴相洲、吴在庆、陈铁民、董乃斌、秦兆基、蒋寅、尚永亮、傅璇琮、余恕成、蒋成德(依此书顺序排名,下同)等当代著名学者、批评家的研究专著、评论集等。其中,有古典文学研究方面的,如唐代美学史、唐诗宏观研究、王维研究等专著;也有现当代文学理论研究、批评方面的,如有关现代新诗理论批评史、新古典诗学的研究专著,有关学者闻一多的研究专著与集大思想家、文学家与编辑家于一身的章炳麟、梁启超、鲁迅的研究专著等。B辑,系新诗、散文诗的书评,涉及李瑛、余光中、丁芒、沙白、林子、孙重贵、赵福君、马启代、龚学明、谢克强、耿林莽、王猛仁等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三地当代著名诗人的新诗集(选)、散文诗集,以及单首诗等。C辑,系今人创作的赋、旧体诗词集、散文集的评论,涉及袁瑞良、范曾、姜光斗、金志仁、何永康、王充闾、原因、周建忠等名家的作品。《审美阅读》涉及的文学题材广,体裁也多,且大都是对名家名著(名篇)、佳著的评论。由此可见,其评论视野广,颇为切合王志清在此书封面上解释其书房名“三养斋”之“三养”含义时所言“取博采众长,广为汲取之意”,也从中体现了王志清文学综合素养高与其评论集内涵丰富之特点。显然,这是此评论集成为精彩评论集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切入角度新,有效性强

实践证明,文学批评具有独特性、有效性,往往与其切入的角度新不无关系。《审美阅读》中的评论,大都具有切入角度新之特征。因此,其中对评论对象的评论,不是面面俱到,不是老一套的主题思想、写作特点等笼统的评析,而是根据评论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切入角度,突出其显著的审美特征。这正体现了书名中的“审美”二字。故而,其评论有效性强,价值大,而非可有可无的废话评论。《吴功正<唐代美学史>评赏》一文,从美学史撰写的三大难题“关系”“交融”“流变”入手,揭示著名学者吴功正的论著《唐代美学史》之特色,阐明其价值,可谓评论切入角度新。《李瑛<黄昏与黎明>评赏》,评论著名诗人李瑛的新诗集《黄昏与黎明》,从作为军旅诗人代表的李瑛往昔的诗以反映军队、军人为主,转为此诗集“关于历史、还乡和生命的三大主题”入手,并从频繁出现的“石头意象”角度评论其诗“历史意味的思想厚重”,从“蟋蟀”等意象的角度阐释其诗表达诗人的“还乡意识”,从诗中多次重复的词“生命”和“时间”的角度评论其诗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对生命的咏叹,其评论切入角度新不言而喻。《马启代〈黑白之间〉评赏》,评论著名诗人马启代的诗集《黑白之间》,从此诗集中的诗篇幅短而题目长的角度切入,并从诗题与诗的内容之关系中解读此诗集里的诗善于变形而充满内在张力之特色,评论的切入角度也新。《袁瑞良<神州赋>评赏》,评论著名辞赋家袁瑞良的赋代表作之一的《神州赋》,从解读其“壮大之美”的美学特征角度入手,并从当代辞赋创作繁荣的角度评论其赋的影响力,从形式、语言等方面“取精用弘”的创新角度评论其赋对古代辞赋的传承与突破,评论的切入角度同样很新。《王充闾<文明的征服>》,评论著名散文家王充闾的文化散文集《文明的征服》,从立体的王充闾,立体的文本,人与文本合二为一的角度切入,将这位散文名家与其散文集皆列为评论对象,作了立体的解读,评论的切入角度与众不同。《审美阅读》全书的评论切入角度新也就由此可窥见一斑。由于评论的切入角度新,《审美阅读》具有新意,不是人云亦云,也非随意而言、漫无边际的评说,而是针对性强,有效性更强。这是此评论集成为精彩评论集的又一重要因素。

 

三、价值评判准,可信度高

从事文学批评的无一不知,价值评判是文学批评(评论)的重要环节。这就涉及价值评判准确与否的问题。价值评判准确,可谓一篇文学评论的终极要求,也是评论本身价值大的体现。而要做到价值评判准确,评论者就必须从文本出发,从感悟入手,而后运用文学、哲学、美学、历史学等理论对评论对象作出实事求是的价值评判。王志清从事文学批评多年,深得个中三昧。其《审美阅读》中的文学评论,无一不是从文本出发,从感悟入手,并运用多种理论主要是美学理论对评论对象作出实事求是的价值评判。故而,其评论对评论对象不“捧杀”,不任意拔高其价值,而是好处说好,不足之处道不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评论善用比较之法,使评论对象的价值评判更为准确,评论更有深度,可信度更高。在评论中通篇以比较法进行价值评判的,《余光中<乡愁>评赏》一文具有代表性。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名诗《乡愁》,影响广,受到众多评论家的关注,王志清对此诗的评论与众不同。其《余光中<乡愁>评赏》通篇对余光中的《乡愁》与宋代词人蒋捷的词《虞美人•听雨》加以比较,从而作出准确的价值评判。从二者的“意旨”“表现方法”“结构形式”“意象选择和组合”“语言”等五个方面加以比较,比较其异同点,并由此得出结论:“余光中《乡愁》的艺术构思源于《虞美人•听雨》,不仅结构艺术、表现手法均极其相似,其创作发生与状态也比较一致。然而,我们这样比较,并非贬低余光中,贬低他的《乡愁》,而恰恰是通过同中之异、异中之同的比较,提升《乡愁》的经典性意义。然而,毕竟一个是‘黍离’之悲,而一个则是‘蒹葭’之愁也。”如此,对《乡愁》作出的价值评判,准确而与众不同。这并非王志清故作惊人之语,更非无稽之谈,而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因而此评论的可信度高。《审美阅读》中的评论就某个方面加以比较的也并不少见,限于篇幅,就一一列举了。毋庸置疑,价值评判准,可信度高,这也是此评论集成为精彩评论集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评论语言美,愉悦感大

王志清的书评,与他别的文学评论一样语言优美,而且其中具有情感的热度,是情感美与语言美的融合,又具有一定的理论色彩,是感悟与理性的有机结合。这是王志清文学评论的语言风格,也标志着作为文学批评家的王志清文学批评的成熟。故而,其书评有感而发,语言真切优美自然,与枯燥无味的文字无缘,不矫揉造作,自然令人愉悦。这也体现了书名中的“审美”二字。我读《审美阅读》中的书评,感觉不是在读评论,而是在读优美的散文。我们不妨来看《秦兆基〈文学苏州〉评赏》中的一段文字:“文学史写作,真该‘减肥’与‘瘦身’。近读秦兆基主编的《文学苏州》,越发坚定了笔者这样的想法:文学史写作要简笔精写,要做减法,甚至做除法。我们虽然不能说《文学苏州》可谓‘瘦身’标本,但此本在简笔精写上的努力和成果,却是很令我们惊喜的。”此文评论的是著名文学批评家秦兆基主编的地域文学史的《文学苏州》,此处所引用评论的文字,首先,以新颖贴切的比喻“真该‘减肥’与‘瘦身’”真诚地提出了自己对文学史写作的看法,也即下文所言的“要简笔精写”,其中也暗含对某些“肥胖”的文学史著作的批评;接着,顺理成章地引出秦兆基主编的《文学苏州》;继而,明确提出“文学史写作要简笔精写”之观点,并以新颖贴切的比喻“要做减法,甚至做除法”加以强调,形象生动,这也是在巧妙揭示《文学苏州》之特色;最后,肯定《文学苏州》“在简笔精写上的努力和成果”是“很令我们惊喜的”。这段评论语言新颖优美自然,具有情感的热度,是情感美与语言美的融合,又具有一定的理论色彩,是感悟与理性的有机结合,而且从总体上对《文学苏州》作了准确的价值评判,令人读后颇为愉悦。《审美阅读》的评论语言美,愉悦感大也由此可窥见一斑。这同样是此评论集成为精彩的评论集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此语言美、愉悦感大的书评正是读者所欢迎的,也是批评界应大力提倡的。

 

      总而言之,王志清的《审美阅读》,从文本出发,从感悟入手,具有情感的热度,评论视野广,切入角度新,价值评判准,评论语言美,因而评论集的内涵丰富,针对性强,有效性强,可信度高,愉悦感大,具有精彩评论集之魅力,给当代读者的审美阅读以启迪,值得绍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