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倩的头像

王倩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07/15
分享

身边的秦腔文化

“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周末晚上在江边跑步,桥底下秦腔自乐班的欢唱使我停下脚步,作为土生土长的韩城人,我对秦腔情有独钟。

妈妈很喜欢听戏,有时也唱上几句。小时候,妈妈就经常给我唱《三娘教子》、《三滴血》。小学时候,记得每周三,妈妈都要看陕西台的秦之声,爸爸总是把遥控交到了妈妈的手里。急的想看动画片的我像只猴子。爸爸会告诉我,“动画片可以天天看,你妈就这点爱好,一周只看一小会。”上初中后,为了不影响我晚上写作业,妈妈就戒掉看电视,都是在我睡着后,用我听英语的读书机戴着耳机听戏,家里的两箱子戏曲磁带都是那个时候积攒的。直到现在,为了看戏,妈妈仍然乐此不疲,只要听说周边的村子唱戏,就和门口几个戏迷搭帮结伙,去听戏。经过多年的熏陶,我也喜欢了秦腔,愿意哼一小段。

小时候都是婆爷引我去看戏,村里白事上唱秦腔,爷爷把我架到他的脖子上,黑压压的人头尽头就是戏台子。夏凉之时,随处可见的秦腔自乐班子,各种各样的秦腔团体,随处可听的那一声声吼腔,只要是有秦腔的地方,必定引来围观的秦腔迷。历史悠久的秦腔发展到如今,不断推陈出新,潜移默化地把千年的秦风琴韵传承,影响着一辈辈人、感染者一辈辈人、熏陶着一辈辈人。就连我10个月大的小侄子一听到那个梆子声,两只小手就举起跟着晃动,可爱至极。

无独有偶,多年后,我的婆婆也是个秦腔迷,每天都能听见她在院子里边干活边哼着小曲,你可曾想一位年过半百的妇女一边和着面,一边唱着秦腔,是何等景象,只要听到婆婆哼小曲,就知道她心情一定不错。

秦腔文化在韩城乡村根深蒂固,村里很多老人不识字,但讲起历史也是一套套。听老人说戏,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民间传说,几乎涵盖了中国古代史,内容和历史书上的描述没什么两样。记得上大学时,班级一块去曲江公园春游,游览完寒窑遗址,我就给同学讲述本戏《五典坡》的一段《赶坡》,在同学跟前炫耀了一通。

听秦腔主要是听经典唱段、听韵味,品味那其中蕴藏的家乡的味道。将秦腔文化深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在那种吼腔里,将自己的感情完全投入进去,用声音发泄出来,那叫一个爽快! 告别喧嚣浮躁,回归内心的平静。在这静溢而舒适的空间里,我享受这天籁乡音:“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里有家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