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世华的头像

王世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02
分享

爱上秦腔

我爱秦腔,源缘并非秦腔戏,而是关中腔,或关中方言。三秦大地的方言,关中、陕南、陕北各不相同,区别明显。过去,在陕北工作的关中人不多,加之音频传播手段匮乏,交通不便,人口流动稀少,陕北人听关中方言的机会也少,听到讲关中话的人,当地人就自然和省机关联系起来了,特别是坐在主席台上讲关中腔的人。久而久之,每当听到讲关中腔的,大家就会说这是省上来的人。陕北民间不仅把关中腔与“省上来的人”相提并论,还把省会西安当作陕西代名词,似乎陕西就是西安。有个笑话讲,老师问学生:陕西在哪里,好几个学生答不准,有一名学生自告奋勇答曰:陕西在西安。老师手拍桌子说:回答正确,陕西在西安,就这么定了。有一名陕北妇女,在大雁塔景区游览,听到讲关中话的人多,问陪同的女儿:这里的“省上人”咋这么多?

上学后方知,秦腔是中国西北地区传统戏剧,别称“梆子腔”“陕西梆子” ,源于周朝今之西府岐山、凤翔,成熟于秦。古代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所以称之为“秦腔”。因为早期秦腔演出时,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又名“梆子腔”

我小时侯听秦腔戏,只能通过有线广播和收音机。看秦腔戏是县上剧团演出的折子戏。觉得秦腔,朴实粗犷,豪放夸张,高亢激越,感情饱满,变化强烈,曲调悠扬。

有一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来靖边县农村演出《骆驼岭》,中学生的我,首次看到高水准的秦腔剧演出。这部戏以靖边县杨桥畔村民,引水拉沙造良田的创业精神为题材,塑造了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风貌。当地群众步行几十公里前去看戏的场景,至今犹然。接地气的布景、舞台设计、表演风格,激发了我热爱秦腔的激情。从此与秦腔结下不解之缘,只要有秦腔演出逢场必看。

陕北人学唱秦腔,若学英语,要从方言发音学起,循序渐进,掌握了发音技巧,方可进入学习唱腔。嘴拙的我,始终没有学会唱秦腔。入伍后在连队服役时,训练之余,战士们自娱自乐,陕、甘籍的战士争先恐后唱秦腔,“你大舅你二舅都是你舅,高桌子上低板凳都是木头,进门来把肚子放在前头……”秦腔,和着战士们的拉歌声、笑闹声,萦绕营区。部队每逢重大节日的业余文艺演出,必有秦腔唱段。秦腔丰富了基层生活,融洽了官兵关系,传播了陕西风土人情,交流了祖国东西南北的文化艺术,消除了训练的疲劳,深受战士的喜爱。

怎样欣赏秦腔,我曾拜一位老师。他讲,欣赏秦腔与欣赏音乐和其他戏剧一样,要从复杂的艺术宫殿中走出来,掌握六个字即可:高、低、长、短、快、慢。任何音乐或戏剧唱腔,反映的是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酸、甜、苦、辣……表现在歌唱上,就是“高低长短快慢”,秦腔更为突出,恨唱的高,爱唱的低,优雅唱的长,粗鲁唱的短,悠闲唱的慢,急迫唱的快,秦腔尤为突出。六个字按所表达的现实生活,音符排列组合即为音乐,并举例阐释,我恍然大悟。老师给学员讲如何欣赏秦腔课,打破常规,以上述“六个字”展开、阐述、举例、互动、归纳,讲课效果始料未及,课前征求意见与课后反响,大相径庭。对如何欣赏音乐,学员们茅塞顿开,从课前的不愿听,到课后大加赞赏。

我喜欢拉二胡,老师教授二胡演奏技巧,学不到一定程度,不准拉曲子,更不允许演奏秦腔。老师讲,秦腔演奏难度大,不理解曲子的含义,是演奏不好的。尤以欢音“3、6”,苦音“b7、4、”两种截然不同的声腔艺术为最要。“b7,4”两音是苦音腔的特征音,“6、3”两音则是欢音腔的特征音,必须下苦功夫予以掌握。以《秦腔主题随想曲》《秦腔即兴曲》《渭水秋歌》为例,阐述如何理解曲子,演奏欢音和苦音。与唱腔不同的是,六个字中的“高、低”换为“轻、重”,指法和弓法的“轻、重、长、短、快、慢”科学有韵律地变换排列组合,就可演奏出优美的乐章。复杂问题简单化,把握基本功的规律,这是学音乐的哲学思想。

走出殿堂楼阁,深入群众生活,乃秦腔最为普及的特色。群众说“秦腔是老百姓的音乐”。

退休后,居西安,常去老城南门、大雁塔公园、社区等群众性演唱场所欣赏秦腔,耳闻目睹“演员”与“观众”,亦演员亦观众,只要喜欢秦腔,就不分男女老幼、东西南北,降低身段,忘记烦恼,不分彼此,都是秦腔的演唱者、演奏者、传承者、欣赏者。参与者的心灵,每每受到“杨家将”“岳飞”“三滴血”……等传统和现代名曲地撞碰、洗涤、净化。在这里,秦腔是交流的桥梁,联系的纽带,共乐的媒介,激情的燃点,我也学在其中,其乐融融,思在其间,斗志昂昂,精神焕然,老当益壮。在秦风、秦䪨的感染和熏陶下,我学会了《渭水情歌》和《秦腔即兴曲》等秦腔二胡演奏曲,不仅使我和家人与秦风秦韵情愫缱绻,而且加深了对三秦故土的深深眷恋。我外出常常携带二胡,去海南,到广东,上青藏,走内蒙,方便时给外地战友、亲戚、朋友演奏一段秦腔,算是我的见面之礼。我还用格律诗写《秦腔》:雷吼云霄韵律吟,舞台演绎岁峥嵘。乡音次第三秦地,丝路高歌古得名。抒发我对《秦腔》的情怀。

去年军校同学聚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纷纷展示地方特色才艺。我唱一首陕北民歌《沙梁梁上站个俏妹妹》,演奏了《秦腔即兴曲》《渭水秋歌》。在外地居住的陕西籍同学,听到了熟悉的生活情调,引发了对家乡的深深惦忆。曲子把异地同学的思绪,也带进了倾诉游子寂寞的意境中,游荡于陕西大地的田园牧歌场景里,大家随着曲调,领略了秦人生活的历史和三秦大地的颂歌,感受了秦人内心的厚重与洒脱,情感也融入到秦腔之中。

现代信息流通快,抖音、快手等自媒体传播广泛,语言交流非常便捷。交通发达,飞机、高速、铁路拉近了关中与陕北的距离,关中去陕北就业的人员急剧增加,陕北来西安居住的家庭与日俱增,陕北热爱秦腔的人,看秦腔、唱秦腔、演秦腔的障碍消除,人们受益其中,何乐而不为。我亦如此。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