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燕滦的头像

燕滦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11/28
分享

塔寺峪的理想

我和友人再访塔寺峪的时候,正好碰上“谷雨”赶来。在花丛里轻歌,听上去,有些惆怅。于绿叶间曼舞,看上去,有点落寞。暮春总会有些伤情,在急匆匆的节气变换中,本该是热闹闹地洋溢着一张笑脸,不期而至的邂逅,却是凉丝丝的握手、湿漉漉的拥抱。一场浸润,并未凌乱我们对花事的心怀。一片湿凉,没能衰减我们对春光的期许和热情。

塔寺峪得名于一塔一寺。塔,是因山体酷似。伫于峪口,向北瞭望,一山高耸,认得是天王托塔。寺,坐于峪底,密林掩蔽。禅趣陪曲径通幽,鸟鸣伴清溪呖呖。

塔寺峪有好看的五彩石,布于河岸、山坡、沟壑和断崖,有的直立,有的横卧,有的仰躺,有的俯趴。相传五彩石是女娲娘娘补天后存放此峪的,让九条龙驻守。唐王东征,路过此峪,惊叹石美、水澄、树茂、花俏,命将士挂甲安歇。唐王尊于天容、感于地貌,令修建寺庙,以敬奉天地。从此,就有了九龙寺。峪,亦被传为塔寺峪。

初逢塔寺峪,印象里是一方山水,后来又见,却是处处风光。而眼下,纵观山势水韵,整个身姿,显现“吴带当风”的舒展与洒脱。近瞧部分神情,又雕出“曹衣出水”的风采与鲜明。

如果说早期的塔寺峪,像一个戴笠锄禾的布衣,躬耕春秋,勤俭冬夏,乐守自然与朴素。那么现在的塔寺峪,是一位凌空飞舞的仙女,长袖若惊鸿之翩翩,彩练似云霞之飘飘。

由此可见,塔寺峪从值守于大地之壮丽到热衷于蓝天之高洁,从山水相依到锦绣飞翃,其胸襟得以开阔,抱负有了远大。

说到峪,乃山谷之意,沟壑的简称。山是脊梁,谷是怀抱。塔寺峪拥着五彩石的美丽,这也是传说中女娲娘娘泽被后人的初愿。让家园更加美好,成了塔寺峪周边百姓的初心。一位塔寺峪的建造者说:我们要让塔寺峪石有梦、水生情,道如歌、桥似画,树常青、花艳美,让每一位来过塔寺峪的人都留下快慰的赞叹,带走甜蜜的想念。

首先是石,飞跃我们的眼帘,激起眼之浪潮、心之波涛。塔寺峪的大门,像两个威风凛凛的将军,一个肩扛着、另一个头顶着一条巨大的石梁。虽身受重压,但身躯挺拔。巍峨如山,威武于天地间,真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迈壮举。

走进大门里,五彩石散落有序。石上雕镌着字迹,有红、有绿。根据石的形状和所处的境地,有的刻着“诚信”和“奋进”的楷书,有的写着“自强”和“奉献”的行书,还有“乡愁”和“爱心”的隶书,仿佛等阳光去朗读,待雨雪来倾谈。字义,启迪游人的感悟与心智,拓宽旅者的畅想与视野。让人感觉此石是坚定的鼓舞,是温暖的召唤。想必夜晚到来时,又寄托了星月的相思与梦幻。

当你平心静气或凝神聚情这些石抱字或字背石所代表的文化景观时,一个不经意地仰头远望,视野里有岩石突兀而出:一方如佛在山腰矗立;一块似猴于崖缝攀援。坐在山脊的石,和松相依;站在峰顶的石,与云摩挲。你会觉得它们都像长了手脚似的,引我们的思绪飞舞、快乐飞扬。

圣人孔子云:仁者乐山。山,是众石的家。石,也就代表了仁义和崇高。圣人又说:智者乐水。水之悠然,流动着愉悦和淡泊。

水是人类值得敬仰的观音菩萨,因其慈悲和自在。

大禹王是第一个懂得尊重水的人,水才与其和睦共处。而不是被征服,就像我们无法征服海洋一样。

圣人老子是最早识水之本性并给予赞颂的先哲。《道德经》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的诸多美德一直默默地引导并影响着我们在生活中的心态与行为,我们受益匪浅。

水,在塔寺峪得到了更好的分布。塔寺峪对水充满了敬仰之情,厚墩墩的爱通过对水的梳理展现出来。石门外的接待中心对面是一个明亮的圆形水坛,平静时,映出四周山峦的青翠,照出我们的欣欣笑容。当我们正沉浸在水坛的静谧温柔时,突然,波浪涌起,一根根水柱喷向上空。水柱上下起伏,变幻莫测,像一首首乐曲跌宕响起,催人振奋,使人畅怀。

石门内右侧的浴龙湖,一泓百顷,碧波抒怀。此时,无云影潜游,色彩纷呈的鱼儿在澄澈里翻卷追逐,荡漾湖光。三只小舟,两只留在岸边,守静、待登。另一只,载一对情侣轻歌。

湖的一角,流水注入,沿着逆流,送目探问,一壑的山泉跳着唱着,像一细长的白绢飘落在葱郁的山林里。航拍显示:一条银线,一头牵着浴龙湖,像雨龙之舞。另一头引着龙吟瀑布,似云龙之腾。龙吟瀑布是晶莹的流水从千尺崖顶飞泻而下,急急奔涌,垂落清潭。而银线中间的塔寺神泉,像绿玉宝珠,恰恰被浴龙湖和龙吟瀑布两条神龙嬉戏。

一阵阵惊呼从密林和空中传来,寻声望去,是悬空水漂流刺激而又飘洒的场景。浅蓝色的玻璃渠内碧水湍急,从“万仞山峭壁”,越“飞鹰迎客”,绕“山神指”,穿“水帘洞”,最后漂入秀丽的“彩石湾”。近七百米的水路于山谷恣意蜿蜒,纵情飞腾。

水是塔寺峪的明镜,照着山的伟岸、石的坚强。这空灵之美,温婉山石的性情,柔软我们的心。

道路与桥,一个如歌,一个似画。歌中有画,画里有歌。道路是始点到终点的长桥,桥是道路的组成,是特殊的道路。桥有铁桥、木桥、石桥、玻璃桥和水泥桥,基本代替了金木水火土的五行相生之说。

塔寺峪的道,行在其上,需昂首观赏。塔寺峪的路,迈开两足,要用力攀登。峪内初始的道路是用水泥铺成,宽阔并趋于平坦,供游览车来回往返,自由穿行。慢坡向上的途径基本是石块砌筑,行人得徒步。

狄戎道,是峪内必经之道。从山底过山崖到山顶,是用山岩做基础,钢铁做支架,实木做脚踏板和护栏的栈道。传说最早的栈道,是东晋酿酒大师狄戎建造的。狄戎为酿制美酒寻找神泉,踏山河久远,为翻越无路可行的塔寺峪,率众开山破岩伐木构筑。后来,终于在塔寺峪南的贯头山发现了酿酒神泉。

那时的栈道,代表着一种力量,是为实现理想而筑起的钢铁般的信念和滴水穿石的毅力。我们拾阶而上,感受着一千七百年前古人精诚胸怀的浩气和铮铮铁骨的锐气。我们凭栏骋目、环视,一个个佳景和胜境于高低、前后及左右纷纷呈现,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想起诗圣于东岳的描述: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惊险处,又如诗仙之感叹: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登至峰顶,我们亦情不自禁地高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临此峰,又现彼峰。一峰高于一峰,一峰险于一峰。当近两百米长、超百米高的玻璃大桥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我们瞠目于它的险峻与瑰丽,结舌于它的特立与独行。横空踏云,飞架两峰。恰如白鹤,翔于仙境。

桥如舟船,摇荡于云岚之波涛;桥若车舆,驰骋于峰谷之青绿。

入桥的开端,两个巨大石柱挺立着毛主席诗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横梁上“渡仙桥”三个字飘逸俊秀。回想当年红军勇敢顽强的精神和战胜一切的信心,被其所感染,一种澎湃的激情和坚韧的力量从心底油然而生。走在桥上,迎风朗诵,豪情满怀,飘飘欲仙。拄快乐而歌,扶惬意而唱。

驾湖光山色而胸襟坦荡,让我们歌颂祖国;驭天光云影而憧憬未来,使我们理想远大。

玻璃桥的末端挨着高坡旱滑道,五百米的道长,弯曲如长蛇隐没于茂密的丛林。八十米的落差和光溜的滑道,让体验者像猛虎下山飞快异常。呐喊声似虎啸,回荡于山谷,震颤人心。

感之酣畅而有欢声,如清风飒飒;觉之淋漓才有笑语,若流水淙淙。

美人松,松之淑女。于滑道末端,冁然而独立。用端庄笑我之憨态,以俏丽慰我之风尘。

在静心谷歇息,从近观到远眺四周,一壑的青松织锦,半坡的绿柏滴翠,成群的橡树芃芃,众多的楸树勃勃。绿树捧着彩石,倒影牵着流水,台阶扶着小桥,木栈举着天梯。我们置身其中,悦耳、悦目乎,心旷神怡。

在溪流之上,一棵榆树从山根横着长出,几乎是与岸平行,没有树冠。在树干上,却生长着一排四棵、粗细高矮不同的小榆树。它们像姐弟一样,在母亲躺着的怀抱里,茁壮成长,甚是可爱。人们称其是“多子榆”,此树已过花甲之岁。一棵树,像一位母亲用残缺的身体不屈不挠地养育着儿女。这是一棵坚强无比、值得景仰的树。我们给它鞠躬,向其致敬。亦感谢这方山水以爱护为本,以滋润为怀。

百岁阶是石砌的二百六十个台阶,取“心经”二百六十字以佑健康平安之意。

百岁阶的一端,两棵榆树昂首挺胸、不离不弃地站在一起。以相濡解缠绵之忧愁;用以沫遣悱恻之困苦。这是令我们感怀的一幕,用几百年长成感天动地的姿态,凝固着让人永生难忘的一瞬。

这一对树,本是同根,被标明“以沫榆”。很巧,在九龙寺一侧,也有一双如此的树,被标注“相濡榆”。

九龙寺已经没有了木鱼响和诵经声,晨钟暮鼓尚在,在撞钟和击鼓的噌吰之间,时时飞翔着国学课堂上朗朗的读书声。

绿水青山相爱,蓝天白云相恋。老榆生无私的母爱,小榆长纯真的孝心。两榆遵守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刻骨铭心的誓言。啊,我之心焉能无爱?我之情怎能不悦?我之想怎敢不崇高!

山坡垒砌的梯田,规整有形。一片栗树闹着三春,一坡的核桃树恰逢葱郁,而梨花拉起浅白的帷幔,正更换雪白的衣裳。城里的玉兰花开只能在回忆中为其点赞,而塔寺峪的白玉兰和红玉兰因天气微寒而晚开时日,眼下虽美人迟暮,但依然能辨出盛开时节的烂漫与妖娆。杏花已陶醉成泥,去问土寻根或跟随溪流去解“墙外行人正独愁”。

道路两旁,粉色的山桃花掩口而笑,鹅黄的连翘笑逐颜开,深红的榆叶梅浓妆艳抹。百花园里的牡丹和芍药尚未吐蕊,但已枝叶含羞。七个高大的心形花架一字排开,一个花架一个花色,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待一对对知心俦侣幸福地携手共度。

留恋处,访问结束。我和友人依然在激情里欢跃着,在感动中欢腾着。想那石之沉稳厚重、水之平和谦顺、道之开凿创新、桥之峥嵘彰显、树之重情重义、花之艳丽飘香,无不教正我做人的准则和理想,砥砺意志与求索。大自然亦师亦友、亦庄亦谐,从中学习其品德与风华。

塔寺峪将人的情感和智慧融入山水之中,构建与自然和谐的田园风光,可谓是塔寺峪的理想。

告别塔寺峪时,那位建造者又说:塔寺峪的理想就是我们的理想,让山美、水美、人更美,让爱扎根、壮大,让梦斑斓、硕大。

王树久

2019.6.6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