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安门朝旭日东行199公里,或从秦皇岛向晚霞西行99公里,有一个北方水城。水城北靠燕山,南望渤海。端庄地披着长城绶带,婀娜地舞着滦水长绢。
水城豪迈地站在黄台湖岸边,意气风发地张开修长而有力的两臂,温煦而轻柔地捧起蓝莹莹的湖水,洒向身旁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
滦河由锡林郭勒草原细密的清泉翻涌汇聚而成,穿巍巍燕山,越喜峰口长城,闯龟口漩涡,过峡口渡口,万马奔腾一样,冲向黄台山下的古渡口。
千禧年前。黄台只为山名和村名,还有渐渐远去的渡口名,而无湖之名。“黄台夕照”是水城过去的八景之一。无非是矮山、荒村、野渡、渔舟、孤鹜、牧童、落霞、暮牛,悠闲地围坐在一起,轮换着不经意地描画着夕阳西下的景色,一边等月光击水,一边听滦水的短歌长吟。
千禧年后。水城人,第一年敢想,第二年敢谋,第三年敢干。十个春夏秋冬的拼搏奋斗,渡口隐退,一片宽阔亮白的水波兴高采烈地在黄台山足前载歌载舞、心花怒放。这个巨大的人工湖泊,可谓是烟波浩渺、气象万千,水城人唤它为黄台湖。16平方公里的湖蓝托起一个莲花岛,莲花岛包括一个大岛和五个小岛。
大岛叫轩辕岛。水城发掘了多个新旧石器时代的遗址。滦河南岸龙山脚下的爪村出土的骨针和骨锥,是旧石器时代末期小石器时代向细石器时代的转变和过渡。骨锥被命名为“中华第一锥”。滦河北岸安新庄出土的玉斧和天鼋,是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使用的器具。天鼋是轩辕部落的族徽。水城的轩坡子村现在还有多一半人姓轩辕。费孝通先生为水城题写了“轩辕圣迹,光耀千秋”。轩辕黄帝曾在这方山河刀耕火种,休养生息,留下了五千年文明的火种。轩辕的子子孙孙在自己的心里都点燃起火种,不断传递,生生不息。
五个小岛是大禹岛、夷齐岛、桓公岛、唐王岛、圣祖岛。
大禹岛。大禹为疏浚古滦河道,用火烧、水浇使山石热胀冷缩然后爆裂的方法,硬是在一道山岭凿开了一个山口,才让滦水自由奔腾。后人为神化大禹,说大禹命一龙一龟移山破石。龙和龟,用尽全力,撞开了山岭。龙却被累死,龟也笑着亡了。后人为龙建了庙,那个山口,被称为了龟口。
夷齐岛。伯夷、叔齐,忠贞爱国,不食周粟,抱节守志,采薇度日,最后饿死在距水城不远的首阳山上。诚信,像阳光灿灿;清廉,似月光皎皎。
桓公岛。公元前663年,齐桓公与圣人之师管仲帮助燕庄公一起消灭祸乱已久的山戎,是因“老马识途”最终打败了山戎。为庆祝胜利,三人栽了三棵银杏树,唯有管仲栽的银杏树至今尚好,近2700岁。一棵树,见证了春秋以来华夏文明史。
唐王岛。唐王东征高丽国,在公元645年和647年曾两次途径水城,多日安营扎寨。单以盔甲命名的村庄有洗甲河、晒甲山、披甲窝、扣甲庄、换甲套、晒甲营,这些村名沿用至今。一代帝王,曾在这片热土洒下汗水。
圣祖岛。康熙乃清圣祖,多次从长城冷口出关,无论出关还是入关,都要经过滦河,体察民情。
五个小岛构成五星,同时拱卫着大岛。像一个团结奋进的家庭,无声地讲述这块山水中发生的故事。
一条瘦弱的流水,如今长成了,如此丰腴俊美的黄台湖。碧波荡漾,鱼儿游戏着荷叶,追逐着云影。水波潋滟,百鸟翩翩飞舞,游船缓缓而行。湖岸东黄台山公园的轩辕阁如奇峰矗立,与湖岸西五里山上的北魏摩崖造像遥遥相望。岸上的天元谷与水上的莲花岛相映成辉,岛与岛,架起一座座风格迥异的桥梁。另有燕山大桥、惠昌大桥、钢城大桥、祺光大桥从湖东飞架湖西,又与湖光山色和莲花各岛交相辉映。大桥恰恰成了黄台湖飞舞的翅膀。
滦河如若是水城的一条衣带,黄台湖就是绣在其上的艳丽蝴蝶。滦河如若是春天里的一株桃树,黄台湖正是盛开的夭夭而灼灼的美丽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