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东 四面八方
我是一名退休教师,在大学学的是数学专业,退休前曾经发表过教育教学论文,国家级、省级、市级都有,还有的获过成果奖,于是把它们汇集成书《王维宝论文集》。好多人当看到《喷印美术字的断笔》(《音体美报1999.6.21》)、《美术透视法中的数学原理》、(《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00/6)和《我对特长教育的体验与认识》(《济南日报》2001.6.8)后瞪大了眼睛:
“你到底学的是数学专业还是美术专业?”
“呵呵,当然是数学”,需要正本清源。不过,关于涉猎的美术,还真不是几句话可以说清楚的。
一、学的这点美术
如今的学生们要说“学过美术”,好像太没意思了。你看我国义务教务法,明确要求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课程体系中有单独的《美术》课,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每周必须开设的课时数,还给老师编写《美术教参》。
为了保证落实在实处,上级要求各学校要把《课程表》贴在墙上,不定期下去督查落实情况。城市里好多家长在社会教育大环境鼓噪下,还为孩子报些美术辅导班,利用周末、假日进行课外学习,有的孩子还去参加美术考级。
我想说的却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事儿了。
㈠
1964年,七周岁的我步入小学。书包是妈妈用她那件花条子旧上衣经过裁剪,亲手缝制而成的。
上学的第一天,书包中一个盒子,一支带橡皮的铅笔,一把学生尺,一把小刀和两个练习本。下午放学时,书包里多了《语文》和《算术》。
一周下来,该发的书和本子都全了,又增加了两个上交老师的作业本。该开的课也清楚了,课程表上标着哩:语文、算数、音乐、体育和图画,此外每天的最后一节是课外活动或者大扫除。
我小时体弱多病,常年感到腿上无气。只要不是集体性的活动,总是在自己的座位上随意写写画画。
那时的本子很珍贵,只要不是老师统一收交的作业,自己很少去供销社去买,而是买几张白纸(30克的),割成32开订起来。订书针也没有,母亲都是用家里做衣服的针线缝起来。
白纸非常薄,透明性极强,放在底下的东西看的很清,用铅笔在上面就能照葫芦画瓢。
橡皮小点的一分钱一块,大点的二分钱一块,学生尺、小刀每把三分五分的。每次买这些东西,家长只给5分或者一毛。尽管如此,我还能节省出一分二分的放在书包里。待课间玩耍时,便把钢镚儿放在练习本空白处的下面,把铅笔紧贴在有钢镚子的纸上轻轻地涂抹,哈哈,我又“多了”一分钱。
老师讲了几节图画课以后手就痒痒了,课下,偶尔在联系本上拿出一页,再把语文、算数书上的那些插图塞进这页纸的下面印出来。只要安排紧凑,一页纸可以印出四五个插图,真好玩!
后来,觉得印画不是真本事,那就把书放在左边看着画。才上来不很像,后来就越来越像了。至于这种画法对不对,好不好,没有人告诉你,自我欣赏罢了。
1966年读三年级,文化大革命来了,铺天盖地,轰轰烈烈。那里都是满大街的标语口号,特别在公社驻地,屋外墙被批判专栏盖个严实。今日贴上一层,不几天又是新的一层。我每次来供销社买东西,总喜欢驻足观赏那些报头、漫画、醒目的标题。大人们写的、画的是那么来劲,很过瘾。
很快,老师不再教我们画画了,而是美术字的写法,首先讲的是宋体字,有口诀:“横平竖直,右上带挑,点如瓜子,撇捺如刀”等。
老师课上讲的毕竟有限,不够塞牙缝的。自己又去新华书店,用攒下的那点钱买来《报头图案集》,里面有剪纸、报头、花边、图案,怎样写美术字,课下又有新内容了。
㈡
初中开学才几天,总觉得这个数学老师长得很有特色:高个儿,瘦瘦的,长脸,颧骨特别高,就像“猴儿”。这节数学课自己觉得都会了,在抽屉里掏出练习本,看上去在听课,其实两只手却在偷偷的给老师画像。
怎么回事,教室里忽然雅雀无声,猛抬头,呀!数学老师就站在身边,两眼好凶!我赶快立正站好,等着挨熊了。“坐下!”口气虽然吓人,并没熊我。
下午放学,班主任“传唤”我去办公室。
来到办公室,还有一个没犯错误同学也在这儿,他也喜欢画画。
班主任从他抽屉里拿出两张照片,一大一小。小的只有一寸,大的八寸镶在框里。我俩仔细一看,原来是老师年轻时候照的,好帅!
“这是我自己给自己放大的照片,像不像?”“太像了!”我俩异口同声。
“以后哇,如果想画人物就先画自己。等画的好了才能画别人,这是对别人起码的礼貌和尊重!”
“老师,我错了”,同时对班主任肃然起敬。
临出办公室的门,班主任分别送我俩一支碳素铅笔。这是我第一次看见专门画素描的新鲜玩意。日后,一般练习都舍不得用它。
㈢
1976年9月,高中毕业在家劳动一年多了。有一天接到村里通知,要我去参加三个村联合举办的“阶级斗争教育展览”制作,队里记整劳力工分。
我们村只选了我,辛一村二人,其中一个是我上面提到的同学,加上辛二村一人,共四人。村长说我们都是能写善画,这次展览的主题是“反击右倾翻案风”。
第二天,组长带领我们去济南买来了好多美术材料和用具。
说真的,就我们这点书画水平根本就不行。几个人捣鼓了一个多月,浪费的材料不少,也不是展版的样子。而且,三个村干部自从给了我们这个“光荣的任务”,从来也没过问,太荒唐了!
直到10月中旬,村领导来下通知:“明天去章丘县文化馆参加学习班,时间一周。”
好事,我们立马拿着村里的介绍信,背上二十来斤玉米,去供销社粮所换来山东省粮票,第二天按时报到。
那时的文化馆在现在的汇泉路,西大楼向西不远。我们的学习在文化馆,食宿在章丘招待所。来学习的是各公社选来的“画画高手”,按文化馆老师的说法,都有“培养前途”。其中岁数大点的三十来岁,小的只有十几岁。
一周的主讲老师和授课内容早就定好了,他们各有所专。我现在还能记住名字的有张景慧、赵可正老师。在一周的时间里,先后讲了透视原理,速写,素描,国画和水粉画,举办展览的基本步骤。张老师还以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为例,讲了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在倒数第二天,文化馆老师兴奋的告诉我们,争取了一个参观“济南军区美术展览”的机会。里面还有这几位老师的作品呢!
我们狂喜!
第二天一大早,汽车来接了。原来是敞口军车,车体之外挂满了酷似绿色植物藤蔓的装饰,我们呼啦一阵爬上车。
10月的下旬天是清凉的,汽车的加速,迎风吹得更加猛烈,这会领略到了“风口浪尖”,“高处不胜寒”是个啥滋味。可怜那几个穿着单薄的小青年,实在承不了了,只能挪进靠里的位置,蜷缩一下。
经过一个小时的奔驰,到展览馆了。司机与站岗的战士互致军礼,递上介绍信,开门放行。
哇塞,展厅好大好大。我从来就没见过这么宽敞的楼厅,更别说那么多的原创作品了。
我们站在大厅里东瞧西望,就是那没见过世面的“小老鼠”!
大厅的迎门挂着首幅作品,它是整个大厅中最大的,画展的核心,标题为《你办事,我放心》。画面有两个领袖人物:毛泽东和华国锋。两位领袖面对着面,亲切谈话。
我们仰望这幅画,心灵在颤抖。
这幅画感染着在场的所有人。
我们随着工作人员,边走边欣赏那一幅又一幅的艺术精品:油画,粉画,水彩画,国画,版画,线描,水墨,彩水墨,年画等;水墨国画有写意的,还有泼墨的。
内容的主体部分是军队生活或战争场面,也有的描写人民群众生活。每一幅画,都是那么细腻,出神入化,炉火纯青,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生机勃勃,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我觉得无论用那些语言,也表达不仅我们对作品的感受,对创作者的崇敬。
参观完出门了,文化馆老师突然向我们提出了问题:
“怎么样,同志们有什么感受?”
猛然,我们重新回到了现实的原点。心里感到了一时的空落落,甚至是一种对绘画艺术追求的绝望。
“完了,完了,我一辈子也画不出来!我再也不学画画了!!”
奥,这话是哪个最年轻的孩子脱口而出的。
“嘿,小仔,我们中间数你年轻,你才最有发展前途,你是最有希望的!”
说真的,我来学习的时候还自我感觉良好,参观这个展览以后,心里的那盏美术灯塔开始灰暗了。
回到村里不久,村领导告诉我们:政治形式变了,以后类似的展览再也不做了,大家各自回村干活去吧!
㈣
1978年,我坐上了新的招生制度班车,考进了章丘师范学校。我们这级办班模式不同以往,理、文两科分开招生,我是理科。
理科班除了历史、地理不开设以外,其他的课程都有。美术课在中等师范的课程体系中当然是“必须滴”!
相比以往,这才是我学习美术的最佳时期,老师不仅讲了基础知识,画面的构思、布局,透视原理,美术作品欣赏等,还围绕以后的实际教学工作需要,重点讲授剪纸,花边,图案,速写,素描,水彩和水粉画。也适当了解其它画种,如国画,油画,版画等。
在这里,我们见识了美术教学用的画架,各种画笔,模型。你看那些石膏模型,什么正方体、立方体、圆柱圆锥棱锥、组合体、中外人体模型,断臂维纳斯,很多。
时间的富足,我们不再局限于课内练习,更多是的在院里校外的实景写生。同学们还互做“模特”,学习人体素描。
曾经有段时间,我练起来如醉如痴。冬天的教室里取暖,安装了“憋热气”炉子,炉口置把热水壶。水就要开了,壶盖被气浪顶的颤动,带蒸汽的热水纷纷滚落,同时壶嘴也喷出团团乳白色的蒸汽。我正心无旁骛地画着,马上就大功告成了。
“真生动!”
原来是教导主任在身边说话,几位同学也不知何时围过来的。
二、用的这点美术
㈠
我从小学三年级就帮老师剪贴花边,办壁报,一直到后来的师范,不值赘说。
美术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项技术,可以实用或享受。从人的需求层次来说,审美品美还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
回想起来,小时真是经常不知“羞耻”,就那点水平,竟然好意思的贴在大街上,或者送老少爷们挂在内堂上。
在我们老家,每到春节来临时,有一条大街是专门卖年画的,有印刷品,也有手工画。
印刷品一般不会很大,对开四开居多,也有八开或十六开。多以工农兵,劳动人民,现代京剧画面为主,适合贴在新房里。
老百姓房子的内墙面一般很大,高度接近四米,山墙更高。如果是三间瓦房,内墙的周长达二十多米,所以室内的墙面面积很大的。如果贴上小画面不协调,需要贴上大幅的方显庄重、大气。老百姓所喜欢的画子叫做“中堂”或“条屏”。
“中堂”是贴在进门正方墙上的,一套中堂是有一幅画和两副对联组成的。
中间是一幅画,总高两米半,宽八十厘米,画心部分恰好一整张纸。画心的上下可以空白,也可以装饰些淡淡的花纹什么的。
对联的高比画心稍短,约两米;宽约三十厘米。对联的词,一般选自古诗的精华对仗诗句。文化大革命期间毛主席的诗最多,比如“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等。
不过,集市上的中堂都得花钱买,以质论价,你越是看上眼的花钱越多。难看则相不中,好看则舍不得花钱,纠结呀!
我还念初中呢,老少爷们来了:“给我画幅中堂吧!纸和颜料钱我出”。
不可怠慢,“必须滴!”
画中堂用的纸都是“厚(100克)”的,当地书店没有。听说魏桥有,我骑上自己车去买,再买些画笔、墨汁、颜料什么的。其实,最主要的是拿出时间和精力构思,作画。画什么呢?山水、仙鹤,咱就是大胆,敢闯敢画,试过以后,自感良好!
那天,九爷从济南回家,说是带来一幅老虎画,名家真迹。我急忙跑去,看来看去,好像看出作者是怎么用笔了,再加上九爷的分析解释,我想拿回家比着画几幅,九爷答应了。
于是,这年拜年时,我们胡同里的“老虎”特多,大妈大爷们见了我就夸:“画的老虎可威风了,毛都一根一根的!”
㈡
八十年代,我国的商业改革动作非常大,发展也快,最主要的是人的思想彻底解放了,敢在众人面前谈“钱”,可以大张旗鼓的“发家致富”了。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里,大大小小的商店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商店是需要门面的,需要宣传自己的经营项目以及商品的。都得请有点美术基础的人写写画画。
那些商业起步的亲朋好友想起了我,还有人托人找来的:“能帮忙写写门面吗?”
说真的,那个时候我刚进城,正在函授本科呢,教学任务也很多,闲空的确很少。可是,人活在世上也有需要别人的时候,况且我那时工资很低,对象没正式工作,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几个通过人托人来写门面的说了:“可以按字数收钱!”
掂量以后,还是不好意思推辞。就这样,学的那点美术字派上了用场。
㈢
1984年,我通过成人高考,来到济南教育学院数学系离职学习。来济南报到时,录取通知书还没掏出来呢。“你是王维宝?”我急忙回话“是,是,是”。
眼前站的是一位身材略矮,稍有些胖,圆脸,戴副眼镜的老师,自称是我们的班主任。
“你知道吗,你的数学99分,全省第一!”稍一停顿“你是我们班的班长”。
“我不会当班长,还是选别人吧!”我没想过,只想读完这两年,回原单位工作。
没有商量的余地,老师早就定好了。
很快就是国庆节了,呵呵,济南人就是思维活跃,非得组织一次班内茶话会,说是这么做利于同学之间的尽快互相了解。
开好茶话会就得布置和安排,明确班干部的分工,提前排练节目等。别人不说了,我除了协调性工作外,加了一项技术活:美化黑板,布置墙壁:又是一番写和画。
何止这一次,两年来凡是集体性的庆祝活动,写写画画肯定“义不容辞”了。
差点给忘了,第二年学生会组织过一次师生间的美术展览评比活动。我的那幅人体素描还得了个一等奖呢!
在本单位也是一样,自从我调来一直到那几位年轻美术教师分来,学校的会场标语、考场布置、展板制作,等等,不知消耗了多少笔墨纸张和广告颜料。
就在我临退休之前的三两年,凡是学校组织的教职工书画比赛,咱都参与进去,获些奖什么的。按照校长的说法是“促进双修”,呵呵,是挺好。
教的这点美术
如果说使用美术是低层次的,允许“茶壶里煮包子”——肚里有口里倒不出来。那么,教美术却是不仅会自己用,还得会讲才是,正体现了学科教师的专业性所在。
别见笑,我还给学生上过美术课呢。前后共教了两批不同的学生:第一批是刚参加工作时,教学对象初中学生。第二批是离职在校中师生。
在那老师最为紧缺的年头,从高中到小学,那所学校都缺老师,城里乡里的编制都紧巴巴的。来自农村的师范毕业生都很朴实,只要没有特殊原因,分配回本地做老师的占绝大多数。而在乡下校长那里,教师队伍学科结构啦,什么专业毕业,根本不敢奢望,只要能给我分来几个师范生就烧高香了。
1980年,我从章丘师范毕业,回到本乡的初级中学——辛寨联中。
当时的辛寨联中,公民办老师加起来,依然无法满足各门课程的教学需求。学校不仅给我安排了班主任,任教本班数学、思品课,还安排了初一初二,四个班的美术。音乐没有专门的老师,班主任自己想办法。万幸还有个专职的体育老师,班主任不必操心。
美术教学没有课本,也没有“参考材料”。领导倒是明智:你想教什么就教什么。
刚毕业吗,教材不熟,不了解这班学生的学习心理,更不会做班主任。本来就够忙的了,再加上美术,撂下耙子又拾起扫帚,忙个屁颠。
既然两个年级学生起点一致,倒是好备课了:“一案四讲”。每次上课前先画好挂图,在在黑板上一边讲解一边表演,最后让学生在图画本上练习。呵呵,学生们或许是第一次上美术吧,学习的兴趣很高。
就这样,我教初中美术课,一直到离开这所学校。
1984年,我从济南教育学院毕业,通过重新分配到教师进修学校。
那个时代,进修学校是以小学教师为教育对象的学校。主要是解决小学师资数量少且学历偏低,不能达到国家规定学历标准的实际问题。换句话说,那个年代的农村小学师资不仅数量不足,而且学历的达标率也低,远远不能满足小学教育的需求。
一个最为严重的问题是:我国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因为落实老教师政策,实行了接班或顶替的亲民做法。导致一大批年龄在18——30岁的青年进了教师队伍。他们普遍学历低,初中毕业占绝大多数,更不曾学过教育教学理论及分学科教材教法。
为了尽快提高这部分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兼招少量老民办,进修学校专门招了两届离职班,把他们集中起来脱产学习,使之拿到合格的中师文凭。
我调进的那年,恰好第一批入学。校长不仅安排我为乡下函授班送课,还安排给离职班讲美术,每周两课时。
这都是一些大人,最小的二十岁,大的快四十了,不是接班的就是顶替的,是些社会“油子”。他们当然知道我是数学专业毕业的,美术只是业余爱好,第一节课就想考考我,来个“下马威”。
也太小瞧我了吧,我都给你亲手表演过画画的手法和线条了,还那么“不识抬举”,好办,我先“谦虚”几句,再把讲台让那几个“有美术基础”的学员上台表演,传授自己的美术功底和学习经验。
傻了吧,很是没面子,他不得不承认自己是“眼高手低”。
哈哈,在世上做人嘛,总要记住一句话:“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一个人不要把自己估计过高。只有随时放下自己的身段,摆正自己的位置,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才能赢得更多人的尊重,使自己获得更多人的赞誉和收获。
这么做了,虽不敢说就能够成就一番事业,至少可以使自己活得轻松,踏实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