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维宝的头像

王维宝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11/25
分享

漫谈幸福

漫谈幸福

王维宝

某天晚上,女儿给我总结出一条人生“规律”,大体意思是说:除了两岁的外孙活的快乐,似乎其他年龄段的人都活得很“累”,不够“幸福”。我当时没细想,顺嘴说“是的,但孩子随着长大会出现‘成长的烦恼’”。事后,我觉得当时虽然没说错,但没表达尽我对人生的认知,更谈不上全面了。

首先,孩子们“成长的烦恼”是一种客观存在。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活动范围的开阔,社会现象对大脑的不断刺激,自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反应,表现出感情上的外在流落,比如:喜怒哀乐,这就是成长中的“烦恼”。

孩子成长的每一个节点都会产生新的反应,或适应或不能适应,适应时就高兴;不适应时就“烦恼”。但,这些不适应经过自我调适,配合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后就会得到解决。于是“烦恼”转化成了成“兴奋”“见识”和“经验”,智力和胆识完成了一次升华,孩子又长大了。家长看到孩子“又一次长大了”,从心底感到高兴。

相反,如果孩子不能够自我调适,家长也没及时的观察并进一步引导孩子去适应,便没有升华,那么孩子在这个节点上只完成了生物肢体的生长,没有社会认知和经验的提升,换个说法就是对社会的认知能力,乃至智商和情商没有长进。如果在多次的生长节点没有长进,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其社会年龄落后于生物年领,成为“长不大的孩子”。

诚然,不排除有极个别这样的孩子(人),由于在后半生遇到了比较大的碰壁与刺激,突然“大彻大悟”,成为“晚熟的人”,甚至有“大器晚成”者。莫言认为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推出新作《晚熟的人》。

作为成人,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没有错,但要正确理解“幸福”的含义。有学者曾提出过你是追求“坐在宝马里哭”,还是“坐在马车上笑?”虽然此问题选择了两个极端的生活质量“点”,我却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好!问到你对“幸福”的理解是什么样子了?

恕我不直接回答上述提问,只想说人的追求无穷无尽。绝不能只是单纯的追求物质上的幸福,仅仅为了自己的“衣食住行”而苦苦的奋争,还那么“不知疲倦”。

弱弱的问问你:可曾跟自己的爷爷辈、父母辈比过?我相信多数中国人对比后会发现:自己比爷爷辈、父母辈当年吃的用的强之百倍!

无论你做什么工作,以什么手段谋生,如果时间长了当然会产生枯燥乏味,甚至或轻或重程度上患有“职业疲倦症”“孤独症”。比如你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岗位,提升的位置越高这种感觉就越大。固然,位置提升后对你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随之也高,为此就需要边学边干,“学无止境”就是这个道理。

遗憾的是,往往学无止境的效果与年龄的增长“负相关”,一个人会随着岁数的增长,家务、社会角色的增多学习能力反而变低了。这是非常正常的,几乎所有的大活人都会步入这个“套路”。假如某某不是这样的话,要么他是个超凡天才,要么是个不吃人粮食的人。

这个社会本来是五颜六色且丰富多彩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生也是丰富多彩的。人活着可不只是为了拼命挣钱而工作,建议你累的时候及时停下来,坐下来,喝杯茶,喝杯咖啡,静心欣赏一次身边的花草树木,风土人情。不仅要独自欣赏,还要与同事一起欣赏,谈古论今,海阔天空。我极力主张走近社会各个层次的人群,更多接触底层人群,说些具有共性的家常国事,食食人间烟火。

讲究卫生是好的,但需讲到适度,要与生活条件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适可而止。不得过分!我觉得有几个维度需要把握:一是要让大多数人能理解接受;二是现实做得到;三是易操作。

你把屋子里拾掇的的确“一尘不染”,如同进了科学实验室。你家现在就有在地上爬滚的孩子,放置的玩具孩子却只能看得到却够不到;你的口里天天唠叨,孩子玩的时候这也不安全那也了不得。如此下去,会限制了你孩子智商、情商的发展,到后来你就后悔吧!

别人还在你厅里做客,你就来打扫卫生,还把别人的物品顺手给挪位了,能行吗?

你搞得如此“卫生”,本来就没多少亲友来家里,人家第一次来就嗅觉到了你的某些习惯,还敢来第二次吗?

前不久的一个晚上我看了一场音乐会。音乐会七人演员:一架钢琴,一把大提琴,两把中提琴,三把小提琴。钢琴,大中小提琴有者不同的音效,高科演绎经典,浪漫诠释现实。演奏家风度优雅,演技高超,每一曲终了都是引来热烈的掌声。最后的压轴戏《泰坦尼克号》,把气氛推上高潮,让楼上楼下观众身临其境,为之倾倒。

整个演出,台上演奏者与台下观众的共鸣,便是对中这个层面人生幸福的最好诠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