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维宝的头像

王维宝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1/12
分享

乘公交

乘公交

王维宝

“公交”本来是“公共交通”的简称,泛指所有向大众开放,提供运输服务的交通方式。广义包括民航、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方式;狭义指城市范围内定线运营的公共汽车及轨道交通、渡轮、索道等。最直接的理解就是市内公交公共汽车。

这不,我今天刚从明水来到济南,下公交车后走在回小区的路上,恰巧遇见一位老邻居:

“你坐公交来的吧?”

“嗯!”

“是301吧?”

“是啊!”

“车上人多吗?”

“还行,今天不是周末!”

“坐了几小时?”

“两个小时多点!”

“等修好了地铁8号线就快了。”

“对,有盼头了”

你听清楚了吗?在我俩言谈话语中,已将地铁排除在“公交”之外。

明水与济南的往返途径很多,火车、客运汽车、公交车皆可,再加上自驾,把“条条大路通罗马”用在这里还行吧。

在济南住的这三年里,这几种途径咱都践行过,经历告诉我坐不同的车有不同的“享受”。

章丘至济南火车线三条,每条线也建有火车站,分别叫章丘站、章丘南站和章丘北站。

章丘南站在济莱城际铁路上,设在埠村街道沙湾村;章丘北站设在绣惠街道章丘城西南两公里处;章丘站原本是胶济铁路的老站,后来外迁至西外环双泉路上。咱住在明水城区内,选谁成行不言而喻。

汽车客运站紧挨着火车站,隔条公路南北相望,俩站点离咱家的距离可以使用“≈”,距离五公里只多不少。每次出行要么先坐会儿明水城区的公交车,要么让孩子驾车护送。

到济南下车,无论是济南火车站还是长途客车站,离咱们的住处远着呢!需再换乘市内公交车,至少也得七八站方可到家。可见,公交车是我们绕不开的交通工具,“交”情浓浓。

你或许会说“孩子有车吗?让孩子全程‘车接车送’得了!”

此说并非无道理,这种“车接车送”的待遇咱享受过。要知道孩子们也有自己的一摊子事,每次接送之前都得“经心调度”一番,一次两次倒无妨,次数多咱就成累赘了,你说是不是?

坐火车,尤其是动车最舒适,外人说起来看上去也最体面。但进出火车站的这两乘公交是必须的,老伴腿脚不好使,最头疼的是进站、安检后爬楼梯,站内楼梯上上下下不知有多少阶。从候车室放行到发车的规定时间也就十几分钟,我搀扶老伴一个劲的催促“快走,快走!”到站台还不行,必须继续寻找车厢号的定位点,唉!

全程都做公交,虽然也有两次换车,但下车点也是上车点。这才符合老伴的实际,此乃最佳选择!

按照市场规则,公交只是提供了出行的一种方式,坐车交钱理所当然。三年前咱去济乘车付费用现金,看到青年人用手机付款很方便,也想尝试。

尝试之,手机又是下载安装软件,又是按界面步骤翻页进入,有时一次刷卡失败还得重新操作,感觉挺麻烦。

那几年公交车还有所谓的“售票员”。售票员只是传统称呼的延续罢了,没有了“一手交钱一手给票”的过程,实则监督你交钱或者刷卡。如果上车人多拥挤,刷过卡后一个劲地提醒你“往后坐,往后坐”“给老人孕妇残疾人让座”等。无论乘客多么忙乱,售票员总得耐着性子,帮助咱这种“半瓶子醋”手机操作“唉,烦人!”

手机付款用了一短时间后,听说有“老人乘车卡”可免费,我和老伴立马办了下来,“来回坐车不花钱!”更加坚定了乘坐公交车的信念。

当我首次把如意“算盘”打给孩子听的时候,孩子泪都笑出来了“听你的,听你的,顺者为孝吗!”

我觉得当今是个盛行“卡”的时代,刷卡在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身份证、银联卡、社保卡、校园卡、公交卡、会员卡、门禁卡,各家商店消费卡,形形色色塞满了我们的皮夹子。

公交卡,不同身份的人也有所不同。每次登公交车,“老年卡”“拥军卡”“军属卡”“人才卡”“充值卡”……的声音充斥于耳,据说公交卡有十多种呢!

一年前女儿女婿还没有私家车,但他们坐公交车也“不花钱”,用“人才卡” 。我亲眼见过“人才卡”“老年卡”,上面都有本人彩照,意思很明白:“只限本人使用!”

曾经有一天我坐公交车,中午时分上来一位挺帅气的年轻人,二话不说,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卡就要刷,司机麻利的用手挡住刷卡处,让他显示正面。

“人才卡!”年青人。

“也得看看!”司机。

“不坐了!”年青人挥手下车了。

细心的朋友看明白了吗?

我经常乘行的这条线是大“经十路”,在章丘——济南段运行的车次还是不少的,有Κ301、BRT线路若干。BRT线路车进济后北拐去长途汽车站了,我则需依旧前行,于是K301成为唯一选择。

两年前女儿新买的房子还在建中,租赁的楼房驻在经十路营市西街。Κ301可谓“长途”了,西至长清,遗憾的是K301到达北小辛庄站后拐弯南行了。

假如K301再沿经十路向西一个站点便是咱的居住区,车不由己,只得认之。下来K301后,要么换车一站,要么步行了之。

前不久女儿搬进了自己的新家,从五里牌坊下车最近。本站说起来在经十路上,从章丘过来也近了,该方便吧,实话告诉你吧:非也!

你看看K301的停站牌名吧,沿经十路邻近住区的前后两站分别是“省体育中心”和“北小辛庄”,愣是没有五里牌坊。无论从“省体育中心”西行,还是“北小辛庄”东行,离五里牌坊都是相隔四五个小站,换乘再坐方能到达。

K301的行车线路在济南应该算出名的了,原因嘛,一是线路长,贯通章丘——济南——长清之大动脉;二是站点多,尽管已经省去了省区内的若干小站点,依然有近四十个站点;更重要的是第三个原因,它东联章丘大学城,西接长清大学城,每一车次顺利完成旅途后,好似在章丘——济南——长清区间飘过一条“文化纽带”。

乘坐K301的主力军是学生,每逢周末、假期始末表现得最突出。为了避免与他们“撞车”,我们这些“老人”还是尽量回避为上。诚然,有些日子还是无法回避的,比如那些重大国节民俗节不好说。

每次与这些大学生同行时,车里的氛围与素日是不同的,拥挤是其一,其次是车里充满了各式别样的书包、背包、手拉箱,充斥着活力和朝气,学生间的对话似曾听得到又听不清,手机“丁零当啷”,音视频声虽不高,却不时送进你的耳朵。

周末节假日“低头族”车中的比率猛然升高。

当路途长的时候,能不能坐下往往很在意的,老人更是。所以“抢座”的行为虽不属于法规的范畴,我还是理解的,至少咱在车上也是这么想的,有时也这么做过,有所顾忌是真的。

车上的报站和下站预报是程序化的,每次完成后总是跟上那句不厌其烦的话:“为有需要的乘客让座”。

咱在这条线上算是老“旅客”了,在这几年里体验到了让座的切身感受。为之动过情,也生过气。只是生气的次数不多,心理还承受得起。

最使我难忘的是那个周末乘车,可谓人声鼎沸,磨肩接踵。我和老伴上车后按照售票员“尽量往后站,让开前面”的要求不断地挪动,都挪过车厢中段了还是挨肩擦背,再往后瞻掎裳连袂,实在挪不动了,老伴有点吃不消,不挪了。车体猛然一晃,老伴身体歪斜,我本能的腾出一只手去搀扶。

“大姨,坐我这儿吧!”这才发现,说话的是一位坐身旁的二十来岁姑娘。

“不用,你坐着吧!”老伴顺口回应。

“坐吧,我马上就下车了”姑娘起身后移,老伴无力地一屁股落在座位上“谢谢美女”。

经过两个小时运行,当汽车到达山财大圣井校区站停下时才看到,给我们让座的女生正在和好些同学们一起下车。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