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炜炜的头像

王炜炜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鲁迅文学院学员

散文
202007/17
分享

我们的鲁22

2014年3月11日,这一天是我生命中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日子,值得我一生去铭记!这一天,鲁迅文学院第二十二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开学典礼在鲁院隆重举行。从此,来自全国50名作家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鲁22!

 

九点正,开学典礼正式举行。开学典礼由鲁院副院长李一鸣主持。在主席台就座的有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党组书记李冰、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陈崎嵘、白庚胜;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阎晶明;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鲁迅文学院院长钱小芊、副院长李一鸣、成曾樾、王璇。

首先,全体起立,奏国歌!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学典礼拉开了序幕!

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鲁迅文学院院长钱小芊致辞。钱小芊院长的致辞,将我们的学习推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中。他说,鲁院被称为中国的“文坛黄埔”,不是哪一个人授予的,而恰恰是,从这里走出的当代文学大家用自己的作品擦亮了这块招牌。像上个世纪的老作家们和活跃在当今文坛上的作家们,绝大多数在鲁院深造过。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及其每届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的得主大都出自鲁院的学员。一个成功的作家既要有天赋也要有地赋,地赋就是勤奋学习,鲁院就是锻造地赋,激发天赋的平台。他对作家学员们提出4个希望:一是尽快转变角色,投入到鲁院的学习状态中来。珍惜学习机会,力争在四个月时间内取得最大的学习效果。二是强化责任意识,认真学习,增强责任、使命感,增进文学修养,多阅读政治、经济、文化、自历史各方面的书籍。三是增加道德修练,提高自身素质。四是努力增强鲁二十二的集体荣誉感,珍惜同学友情。让鲁院的光荣传统届届相传,在文学的道路上同舟共济,共创辉煌。

 

  部分学员代表在开学典礼上作了饱含深情的发言。首先上台发言的是来自甘肃庆阳的杨永康同学,在他的发言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落寞”这个词。在他看来,文学需要更多落寞的人,文学本来就是一群落寞的人一起干一件落寞的事,有时候真的不需要太热闹,而鲁院给予大家的正是一个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包括共同“落寞”的绝好平台。鲁院汇聚了一种强大而自觉的传承、创新、超越和担当力量,作为鲁院人,“首先应该面对和战胜的就是文学的落寞”。马金莲来自宁夏西海固地区,是一位80后的年轻女作家,她克服重重困难、经过远途颠簸踏进鲁院的大门,她谈到,自己喜欢文学,并一直坚持写作,完全是出于一种天然的喜爱。“其实,像我这样的文学爱好者,在西海固还很多,我们身上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对文学态度是痴迷的、沉醉的,用宗教般虔敬的心态来看待文学、敬重文学。”来自山东烟台的散文作家王月鹏在文学创作中有着自己的疑惑,他说:“对时代的把握,并不是双脚插在泥土里,当然也不是悬在半空中被风吹得飘来飘去,那么它究竟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他表示相信,鲁院会解决他的问题,同时又会给他新的问题,让自己始终带着一种问题意识,投入到以后的写作与生活中去。西藏阿里军分区狮泉河医疗站护士长汪瑞多年来扎根雪域高原,那里条件非常艰苦,学习的途径和机会也相对较少。她感慨道,高原戍守的岁月里,一次次经历艰险,一次次目睹牺牲,当一切的一切在心中汹涌激荡时,自己终于写下了一段段生涩的文字。“但我一次次为自己功底浅薄而愧疚,因为我没能用文字复原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我一次次为词语匮乏而沮丧,因为我无法用文字重现熟悉战友的音容笑貌。”

李一鸣院长总结说:有一种力量叫文学,有一个家园叫鲁院,有一种希望叫勤奋,有一种感动叫学员。

随后,学员与与会领导、老师到院子里合影留念。美丽知性的铁主席被学员们团团围住,大家都想与她合影。铁主席穿着灰色的上衣、黑色的裙子,围着一条灰白格的围巾,烫过的短发微微向外卷,整个人显得干练而美丽。她亲切随和,脸上始终带着温暧的微笑,对同学们的要求,有求必应。

下午,在一楼会议室举行了入学教育。鲁院的领导及全体教师都出席了会议。郭艳主任主持,成曾樾常务副院长向大家介绍了鲁院的教师情况,我们惊喜地发现这支教师队伍可谓精兵将,都是硕士以上学历,博士也不少。才华横溢,涵养深厚的学者将陪着我们度过四个月的美好时光,我们是多么幸福啊!鲁院共有5个部门(院办、教学研究部、培训中心、图书馆、后勤部),29名教职员工。李一鸣副院长向大家介绍了鲁院长的历史。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今天对于鲁院来说是一个节日,全国各地五十名作家来到了红尘的净土、闹市的息园。他说我们这届学员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恰在党的十八大后的一届,也是我国文学进入了一个较好时期,在一个文化大发展的时代,文学是有着不或缺的地位。有人说,全国党员最想上的学校是中央党校,全国学生最想上的大学是北京大学,全国作家最想上的学院是鲁迅文学院 。

三月的北京,春寒料峭,大多的树木还在冬眠,校园路两边的玉兰花已撑起了结实的花蕾,嫩黄的柳条在风中摇摆。鲁院的校训隽刻在教学楼对面的一块造型奇巧的石碑上“继承、创新、担当、超越”。举目仰望,明亮的大厅有三面墙布置着中外文学大师的浮雕像,北面正上方是鲁迅先生,置身与这些文学巨人中,我心里油然地涌起了敬意与自豪。来到了这神圣的文学的殿堂,一方面感到幸运,更多的是压力。

鲁院的教学是独一无二的,课程主要分为国情时政课,大文化课,文学专业课。还有研讨与社会实践课,来讲课的专家全是在自己钻研的领域取得非凡成就的大师。鲁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校,她传授给学员们不仅仅是写作的技巧,更多的一种精神、一种观念,一种境界!引导作家学员们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这个世界是那样的高远、纯净、美丽!

鲁院的氛围安静而纯净,节奏舒缓而优雅,完全除却了现代都市的喧嚣与繁杂。每天早晨,我都是被清脆的鸟鸣声唤醒,站在窗前向外看,中国现代文学馆不同的展馆与办公楼散落在鲁院的四周,没有特别活动时,院落十分安静,几乎见不到人影,唯有繁茂花草树木在阳光下自由呼吸生长。院子里有鲁迅、老舍、冰心、赵树理、丁玲等十几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力的文学大师的雕像,平日里,他们守在这文学殿堂的不同方位,不发一语,那表情与神态又像对我们说着什么。刚到时,玉兰花鼓涨着花苞侍机待放,不经意间已悄然绽放,玉兰花称得上努放两字,它们花开的那么大气那么霸道,又那么气势磅礴。一团团,一簇簇,白色的如只只白鸽飞落枝头,紫红的如晨曦中的彩霞压满枝梢,时不时可看到有女生拿着手机在树下拍照。到了鲁院后,我才第一次看到了梅花,我原以为是桃花,看到树上挂着的标牌才知道是梅花,再认真一看,花瓣果然比桃花小得多,花的颜色也不似桃花那样艳丽,而是多了一份清雅。一朵朵的小花或粉或白,依次吐蕊……在寒风中傲然枝头,冰心玉骨。细细一闻,一股香气迎面扑来,馨香阵阵,淡雅清新,使人发入仙境,心旷神怡。窗外正对着一汪池塘,红色大鲤鱼时不时地跳出水面向外探望,时有一两只野猫在池边的花丛中悠然自得地逛荡。

教学楼里宁静安祥,我们是鲁院第二十二期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为了称呼方便简称鲁22。50名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生活背景,不同岗位的作家们有着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与人生感悟,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文学傻傻的孩子,他们内心都有着对文学执着的热爱与激情,来到这个神圣的文学殿堂,格外珍惜学习机会。课余时间,大多都在看书写作。李一鸣院长说,有一次他出差回来,整个鲁院静悄悄的,他以为学员们都出去玩了,服务员告诉他,都在屋子里用功呢。当时他非常感动,他相信勤奋的鲁22是会出人才出成绩的。

鲁22高研班为期4个月,共设48堂课,举办了5次学员作品研讨会和2次文学对话活动。期间,学员们自发形成了散文组、小说组和鲁院历史上的第一个诗社,共开展了17次文学交流研讨活动及两次社会实践。老师们都说,鲁22的同学是最安静有最内涵的,也是学习最主动与最刻苦的一届。大家都渴望在这短短的四个月时间,多学习多长见识。在这里,一群有着同爱好的人,暂时逃离了世俗的锁碎、物质的压迫,回到最初的本真的自己,一起谈文学、谈人生,这段美妙的人生体会将是我们一生中无法复制的经历。

于我而言,我比一般的同学又多了一份幸运,我意外地得知中国作协会员,山东省作协签约作家,烟台市作协副主席王月鹏竟然是是我大伯的孙子,从此,我成了鲁22的姑姑,而这之前,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与山东老家亲人失联了24年,那飘散了的血脉的丝线终于续上了。我认定我们的相遇就是怀有慈悲之心的父亲生前种下的爱的树苗,经过24年,发芽、生长、开花,在鲁院这块福地结出了善果。

有学员说,“鲁院这样一所学校的存在昭示着:中国人是优雅的,也是浪漫的,同时也是高贵的。鲁院所传承给我们的,是一种观念,一种意境,一种眼界,一种大美大爱的熏陶和濡染,一种更深远意义上的人文品质与情怀。”走进鲁院是文学的约会和修炼,四个月的鲁院生活是我们一生中最深刻的文化记忆、最闪亮的青春记忆,最刻苦的创作记忆。鲁院给予我们的薰陶与浸染、传递给我们的气质与情怀将会伴随着我们的一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