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虽然已经去世二十八年了,但他的小说《人生》、《平凡的世界》时下仍在畅销书之列。我也是路遥的崇拜者,读了他几本传记,读了好几遍《人生》和《平凡的世界》,还有他的创作随笔《早上从中午开始》。几年来,一直计划着去寻访“路遥故居”,但时间总不凑巧,今年国庆长假终于出发了。
我们到延川郭家沟的时候天已经黑得很严实了,因为知道这里并不是旅游热点,所以没有提前预订酒店,天黑不黑、住哪里都不在顾虑之列,第一时间看到“路遥故居”才是最重要的。
当借着车灯看到路边牌匾上巨大的“路遥故居”四个字的时候,我的心怦怦直跳,感觉路遥就在不远处。车继续走了一段路,越走越黑,毕竟是晚上快八点了,还是有点担心迷路。正在我们不知该进还是该退的时候,听见一个三轮车突突突从后面开过来,我们赶紧把车靠边停下,摇手,喊话,问路,师傅说路遥故居已经下班,郭家沟没有住的地方,晚上可以住到镇上去,也就十几分钟的车程。我们遗憾地调转车头,导航“文安驿”。
在去文安驿镇的路上,看到路边有个三层小楼的民宿灯火闪烁,铁门大开着,院子很大,就毫不犹豫把车开进了院子,心想住得离路遥故居越近越好 ,第二天去也方便。
跟房东聊了几句才知道,我们住的地方叫马家店村。“路遥故居”行政归属原为:延川县城关公社刘家仡佬大队郭家沟村,现为延川县大禹街道办马家店村郭家沟自然村。因为感觉离“路遥故居”很近了,觉得什么都新鲜,办住房手续的时候跟房东多聊了几句,结果越聊越热络,本打算回房休息的脚步竟然挪不动了,站在院子里与房东聊了一个多小时。
房东说他家隔壁不远的马家店小学,路遥在那里上过四年小学、当过不到一年的民办教师。房东小时候在马家店小学也上过学。至于路遥在马家店小学当民办教师的时候房东上没上学,路遥到底教过他没有,房东说记不得了,但他估计路遥应该是他的老师。他说路遥家里很穷,“路遥故居”原来很不成样子,简直没法看,近年来政府开始重视了,做了很多修饰,勉强还能看得下去。他说路遥故居附近的村民都被迁出来了,统一打造“路遥文化产业园”景区。他说路遥延川的家里虽然很穷,但总能想办法弄到吃的东西,不会饿肚子,比路遥清涧的家里光景好得多,路遥清涧家里兄弟姐妹多,所以父母才愿意把七岁的路遥送给大伯做儿子,除了为大伯顶门立户,其实也是想让大伯送路遥上学(在清涧上过一年小学,后来实在上不起退了学)。房东说路遥小名叫“卫儿”,村里人都叫他“卫儿”,上小学时才开始叫“王卫国”,发表文章时取名“路遥”。房东还说路遥的大妈是个过了“面子”关的人,当时村里人一般都不愿意出去讨饭,都觉得出去讨饭很丢面子,但路遥的大妈不这么认为,她动不动就挎个篮子、拿根打狗棍出发了。听房东的口气,他家几代都经济状况很好,所以他说的话我也不全信,我想,不到迫不得已,谁也不愿意低声下气在饭点去敲别人家的门。房东说路遥出名后,政府以及社会上的公益组织给老人支助的钱应该也不少,路遥大妈后来应该是不缺钱的。房东说他家当时开了个商店,路遥的大妈经常到商店来买日用品,买东西的时候总要和他说笑几句。他说路遥的大妈其实是个性格很开朗的老太太,爱说爱笑。他说路遥大妈一直没有抓养成自己的孩子(生育过三个,但很小都夭亡)。路遥离开家后,可能因为忙自己的事情,回来的也不多,他见的很少。后来路遥的三弟四锤来到郭家沟,跟大伯大妈同住。我也说了不少关于路遥的事情,想在他那里求证一下。房东看我对路遥了解的很多,竟然怀疑我是路遥的朋友,我说我都是从书里看到的,他摇摇头半信半疑,说了几遍“你一定和路遥有什么关系”。我说我可没那么幸运,我只是路遥的粉丝,但他还是对我知道路遥生活中那么多细枝末叶而继续表示怀疑。我无奈地笑了笑,赶紧回房休息。
第二天一早,草草吃了点东西,我就迫不及待地一个人先出发了,走着去看“路遥故居”。我一边走一边左顾右盼地看,蓝天、白云、青山、高架桥、沟壑、流水,再加上初升的太阳,倍感神清气爽。我很想顺路看一眼马家店小学,但一直没看到校门。陕北不缺窑洞,家家后面都是有几孔窑洞。走了好一会儿,都快到昨晚车的拐弯处了,也不见马家店小学,我疑惑地大声问路对面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子,她热情地走过马路来往回指给我看,这才知道学校并没有临路,要走进一个胡同,上坡才能看到,我已经走过了。我打算从路遥故居回来再去看。
路上几处都挂着巨幅红底儿白字的标牌,写着“路遥故居”,指示着方向,标示着距离。我边走边向右瞭望路遥故居,只见一架雄伟的高速路桥像巨龙一样横亘在村子外边,路边是一道沟,路沿着沟走,高速路桥也差不多与沟平行着远去。沟里水好像不多,还被高低杂在一起的树丛挡住了。周围是几座不算很高的山,有的山上树木密集而高大,有的山上树木稀疏又低矮,有个别的山坡、山头裸露着,证明着这就是曾经贫瘠的陕北延川。跨过高速路桥看过去,一面山坡上挂着一副大型山水画宣传板,上面有贾平凹题的四个大字“路遥故居”。我想路遥故居应该很快就到,心情急迫,不由加快了脚步。右拐,下坡,走着走着,首先看到写着“郭家沟”的一块大石头。一个穿制服的工作人员要求买票,我赶紧走到附近一个小亭子窗口扫了三十元,拿票返回,继续朝前走。看到高速路桥下有条小河,水泛着绿,但稍显浑浊。水上有桥,桥面被花花绿绿的展板围护了一段,走近才知道那都是《人生》电影和《平凡的世界》电视剧剧照。从高速路桥下穿过,右拐走上一条乡间小道,上个慢坡,就到了路遥故居坡下。
“路遥故居”在高出河道约20米的山坡上,对面还是一座山,两山之间有一条小河,河边是蜿蜒的小路,我就是沿着河边的小路走上来的。到路遥故居坡下还要继续左拐上个小坡。走到半坡看见有一片空地上立者四个大牌子,分别是“路遥大事年记”(两块)、“路遥宗亲一览表”、“路遥作品创作年表”,我仔细学习了一遍,发现路遥写的小说还真不少呢,他也写了不少诗歌、散文。看来一个作家传世作品的出炉,也是经过千锤百炼才打磨出来的。瞭望对面的山坡,发现路遥故居对面山坡上有几孔窑洞,窑洞外有院落,建有砖木的围墙、门楼,隔壁院墙外好像还有个简陋的操场,操场两边各有一个破旧的篮球架子,后来才知道是景区人造的大队部和村小学。
看完“路遥大事年记”等,右转才来到路遥故居。首先吸引视线的是路遥高大的铜像,右腿直立,左脚稍息,衬衫西装,深邃的眼神透过眼镜目视远方,好像思考着什么,左手拿一根他一辈子都爱不释手的烟卷,右手插在西服裤兜里,气宇轩昂的样子。我在路遥铜像下驻立了很久,看着他一身西装革履,我心里其实有点难过,因为传记里都说,路遥一生都没穿过什么像样的衣服,他穿的最好的衣服,是去世的时候朋友们买来穿到他身上的。
路遥的家只有两孔窑洞,一孔窑洞门上挂着铁锁不让进,说是危房,我是扶着窑洞外窗下的“二八”自行车,用手撩起已经被人无数次撩开的窗布一角才看进去的。窑洞门口是很大一个土炕,炕上放着破旧的被褥、炕桌,窑洞再里面有旧式桌子、电壶、两个大瓷瓮,有一个瓮三分之一都用泥巴糊上了。炕斜对面的墙上挂着两个装框的照片,看不清是谁,窑洞里面又套了一个小窑洞,不知道里面都是些什么。门口土炕的背墙上贴着一幅毛笔大字,看不清全貌,只看到最后一句话是“原来才子出寒门”,明显是后来贴上去的。窑洞里横七竖八撑着几个木棍,看来确实已经是危房。隔壁的一孔窑洞可以进去参观,门口还是一个土炕,有被褥,有炕桌,有桌子,有电壶,比起前一孔窑洞,多了一个简陋的灶台和大铁锅,窑洞最里面还放了几件旧式农具、一架纺车。
窑洞外面院子的一角有一颗老槐树,树下放一个小型铡刀,树旁边有一具石磨盘。听说路遥家里原来是个敞开的院子,站在院子里可以看到对面的山和山下的河。原来没有院墙,参观时看到的院墙和小门楼都是后来修建的。路遥故居右边的一个院子,也就是立有路遥铜像的院子,原来应该是邻居家,后面有几孔窑洞,呈L型排列,共有三个展室,门口分别写着“缅怀路遥”、“山花绽放”、“辉煌人生”,有很多文朋好友缅怀路遥而写的墨宝,如陈忠实写的“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张贤亮写的“生似梅花雪后香,平凡世界著华章;英才未许人间老 ,祭罢唏嘘泪两行。 ”周明写的“路遥标志文学里程,人生都是平凡世界”等等,都高度评价了路遥的一生及其贡献,对他的去世表示沉痛悼念。展室里有很多路遥的照片,如他与曹谷溪的合影,与陈忠实、贾平凹、白描的合影,与周明、柏杨的合影,与李若冰的合影,与浏阳河、高建群的合影,与导演吴天明的合影,有陕西青年作家在止园饭店召开座谈会的合影,有延川中学毕业合照,有延安大学毕业时的师生合影等等,还有路遥写过的书信,有路遥作品发表的杂志、出版的书籍、有关写路遥的文章、评论集和路遥传记等等,有曹谷溪、路遥等人的诗文合集《延安山花》,有曹谷溪、白军民、陶正、闻频、路遥等共同创办的文学小报《山花》,有他当过六年编辑的《延河》杂志… …,内容非常丰富。他写的一首诗《老汉一辈子爱唱歌》我觉得很有意思:“多少回躺下又坐起,心窝里像烧开一锅水... ...,旧社会家贫如水洗,常用山歌倒苦水”……,通过写一个爱唱歌的陕北老汉,表达人们对旧社会的诅咒和对新社会的赞美。还有一首诗我印象深刻《我老汉走着就想跑》:“明明感冒发高烧,干活还往人前跑。书记劝,队长说,谁说他就和谁吵。学大寨就要拼命干,我老汉走着就想跑。”
路遥故居左边也有一个院落,后面有几孔窑洞,分别是电影放映室、阅览室、图书室等,《人生》电影、《平凡的世界》电视剧在放映室不停地循环播放。最边的窑洞墙外有一堆藤蔓类枝条,上面压的平平的,放个牌子写着“孙少平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处”。
听完导游的讲解,我又自己一个窑洞一个窑洞走了一遍,才满足地准备离开。突然看到路遥故居工作人员正挂横幅,准备搞个路遥小说读者朗读互动活动,我毫不犹豫第一个报名,我想能在路遥故居、在路遥铜像下认真读一段他写的文字,就是对他最好的缅怀,我读的是贺秀莲第一次与孙少安见面后激动不已那一段,读完获赠了一本《路遥研究》。朗读之前我一直心情沉重,照相也笑不起来,朗读之后脸上的笑容终于开始绽放。我总算战胜了自己的情绪,心想悲又何用?人各有命。路遥虽然生命短暂,但成就是辉煌的,他的人生没有虚度。
从路遥故居的坡上下来,我也跨水过桥去看了对面山坡上的大队部和小学。过桥的时候,看到对面山脚河边一洼陷处立者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文思泉”。上坡,走上几片农家菜园子旁边的小路。沿路散放了几块大石头,上面写着路遥的名言,其中一块石头上写着:“人这一生,不是看你贫穷或富有,而是看你都做了些啥?”一个男孩子跑到我前面趴在石头上,右手比划着写字的样子,喊后面的妈妈快来照相。看到孩子可爱的样子,我心情更好了。看着远处的沟道、近处的流水,想着《平凡的世界》里的哭咽河、东拉河,金家湾、田家仡佬、小学等,思绪无边无际地飞走了。但我怎么也对不上《平凡的世界》里的地理位置,才想起《平凡的世界》完全是路遥自己创造的一个世界,包括流水、路桥、村庄布局,他先设计图纸,然后让人物上路,才开始讲述他心中波澜壮阔的故事。现实中的郭家沟只是他的灵感萌发之地,并不是故事原型地。
大队部的小土炕和纸糊的窗户,让我想起《平凡的世界》里的孙玉亭,他总是穿着破旧的衣服、拖着一双烂鞋,匆匆忙忙赶场子一样要去大队部开会,虽然吃不饱穿不暖,但他以能与村里的“能人”们坐在一起开会而感到一丝自尊的荣光。从孙玉亭身上我感受到的是深深的悲哀。
返回的路上,我找到了马家店小学。学校没有挂牌,已经成了一个幼儿园,墙上画着色彩鲜艳的儿童图案。看着一字排开整齐的窑洞,我想象着路遥曾经怎样在这里进进出出做着他的民办教师,我似乎看到他从家到学校曾经往返的身影,蓝制服上衣,土灰色的裤子,千层底儿的方口布鞋… …,路上的他状态很好,毕竟那个年代能当上民办教师也很光荣,但他脑子从没有停止思索,这个闯过一次大世界(在县城读书,后来当上红卫兵“军长”,再后来当上县革委会副主任)的青年,是无论如何不愿意把自己全部的人生,就打发在着山沟沟里的。郭家沟、马家店都太小,文安驿镇虽然热闹,但最终都是留不住路遥的,他是胸怀大志的人,注定要走向更大的世界。
旅途上我反复想,路遥的精神到底是什么?他一直是那么昂扬、奋进,历尽艰辛但从不向命运低头,抗争是他一生的主题。他及他的小说,给苦难中爬涉的人们注入了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很有意义。路遥,必将永远被人们铭记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