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汪鑫的头像

汪鑫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4/24
分享

印在云朵上的歌声

每次抬头看到天上的白云,我耳边就回荡起远方故土那首悦耳的采茶歌。那景,那情,那人,那歌,让我回味无穷。清明祭祖是中国人的传统,缅怀先人,传承孝道,每每这时,我就会与一些在京工作的族人相约回到祖辈居住之地古徽州祭祖。当然,有时也会邀请三两个外地朋友一起去领略黄山风景、感悟徽州人文。

一年前的清明节,我与族人及全国各地的汪氏后裔,一并到歙县云岚山祭拜汪氏第四十四世显祖越国公汪华,随后大家就挥手作别,踏上各自路程。外地宗亲往往是游览黄山风景,看看徽州古村落西递、宏村、呈坎、唐模、潜口等;黄山当地的宗亲要么陪大家去逛逛,要么就回自己居住的乡村,给先人上坟。这基本上都形成了一个传统,也成为天下汪氏每年不缺的寻根之旅。

那天离开云岚山之后,就与两位外地朋友一起驱车去徽州区参观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计划赶到纪念馆附近与另外几位朋友汇合之后,再一起吃午餐。这两位朋友都是革命后代,一位姓曾,一位姓王,虽然两人年龄都与我相仿,但是大家都习惯叫老曾、小王。老曾的爷爷当年就是新四军,在徽州一带参加过战斗;小王的爷爷参加过长征,是老红军,据说在世时来过徽州多次,喜欢黄山的奇秀,喜欢徽州的诗韵。这次他们两人来徽州游玩,除了看山看水看油菜花之外,一个重要的诱因就是参观新四军纪念馆。

因为时间尚早,我们并没有顺着国道直接赶往纪念馆所在地徽州区岩寺,而是沿着丰乐河岸边的小路前进,先去郑村看看一座荒废已久的忠烈祠。作为《徽州魂》系列小说的创作者,我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关越国公汪华的史料和遗迹,所以当地人告知此事时,虽然忠烈祠只剩下残墙断壁,但我仍欣然前往。

由于清明时节正是油菜花怒放之际,一座座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在漫山遍野的金黄色油菜花之中,倒成了点缀。我们一行走走停停,手里的单反相机拍个不停,老曾还不忘用手机拍几张上传到微信现场直播。就这样,三人走到一座不知名的山下,正蹲在路边拍油菜花上的蝴蝶时,一曲悦人的歌声飘来,那歌声犹如清泉滴进了我们心扉,让人陶醉,又像小鸟出笼,在欢悦的呼唤同伴。这歌声来得太适时了,鲜花蝴蝶、粉墙黛瓦、蓝天白云,再加上这黄莺出谷般的歌声,让我们这等凡夫俗子误入了仙境。

三人不约而同的站了起来,顺着歌声望去,在不远处有一片小茶园,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背着茶篓在茶林中细致的采摘着嫩叶,那翩若惊鸿的歌声正是从她的嘴里飘出。

“……春天采茶抽茶芽,快趁时光掐细茶。风吹茶树香千里,盖过园中茉莉花……”

听到这里,老曾不由得感概道:“此曲只因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而旁边的小王连赞两声:“美啊,美啊。”

是的,确实美。山美,水美,歌美,人美,甚至连那芊芊玉指上的茶叶也是格外的美。站在这里,这天地所见的一切万物都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若与此时此景比较,估计也会瞬间失色。这歌不仅好听,从这歌声中还能感受到唱歌人的欢乐、幸福。

过了半晌,老曾说:“要不过去瞧瞧。”

小王就像接到圣旨一样,使劲点头,迫不及待地抬腿想往茶园走去。

我一把抓住小王的手,说:“莫去惊扰,我还想多聆听下这美妙的歌声呢!”

小王瞬间停住了脚步。

看着我陶醉的样子,老曾笑了笑,没有说话,举起手中的单反趁采茶小姑娘转身之际,连按了好几下快门,影印下徽州少女的俊俏和柔美。

“这么小就知道给家里干活,真不容易啊。”小王感叹道。

“这个年龄的一般都还是初中生,对于城里的父母来说,小孩正是青春萌动期,也是最难教育最担心的时期,常常闹着买名牌衣服手机,逛街约会;而对于乡下的孩子来说,这个年龄就已经是大人了,可以生活自理自立,为父母分担家务。”老曾边拍相片边回应道。

“的确如此,农村的孩子早当家!”我很赞成老曾的说法。

“去年我到西部山区一所小学支教过一个月,整个班的学生全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在沿海打工,只有过年才回来一次,甚至有两三年都没回家的。这些小孩有些跟着爷爷奶奶,有些就跟着哥哥姐姐生活,他们自己种菜养猪养鸡鸭。你们没去过,无法感受到的。”老曾又感慨的说。

小王有些讪讪的说:“看来我不能老在北京待着,应该跟你们到各处走走。”

“当然啦,北京雾霾那么严重,你看这里,天然氧吧,人间仙境,多好啊。多待一天,你都多活一年。”我笑着说道。

“瞧,又给徽州打广告了。你不应该当作家,应该做推销员。”小王指着我,对老曾说。

三人正说着,一个老头牵着一头大水牛蹒跚走来,离我们还有十来步时,我上前一步,打个招呼:“大爷您好,回家吃饭啦?!”

老头咧开嘴笑着说:“是啊,你们来这里旅游的吧。徽州好地方。”

“徽州确实是好地方。”老曾边说边递了支烟给老头。老头推托了几下,接了过去,老曾给他点上火,又给自己嘴上的烟点上火。

两人深深吸了一口。老曾问道:“大爷,今天清明,没去给先人上坟?”

老头从口里吐出一个烟圈,说道:“大清早就已经上坟回来了,牵着这头老牛出来走走。”

“徽州旅游经济好,带动了不少特产,比别的地方好很多,大家都不需要外出打工,大家过得很悠闲。”小王走过来说。

老头摆了摆手说:“说错了,小伙子,我们这里虽然有不少特产,但是形成规模的不多。一家一户就几亩地,种茶,种油菜,种粮食,只够基本生活,家里有读书的,想盖座房子的,就不够了,还得外出打工才行。”

显然这也出乎了老曾的意外,他正准备说话,茶园的那个采茶小姑娘看见了老头,对着这边喊道:“大伯,还没回去吃饭啊?”

“正回去呢。英子,你爸妈没回来?”老头问道。

“没呢。我爸说厂里太忙,放假时间太短,就不回来了。”那个叫英子的采茶小姑娘站在茶园里,把背上的茶篓卸下来放在地上,看来她想休息会。

“你奶奶能下床走路了吗?”老头问。

“谢谢大伯挂念,奶奶可以举着拐棍走几步了。弟弟在家照顾她。”英子说。

“那就好。你爸妈还不知道这事吧。”老头说。

“没告诉爸妈,怕他们担心。奶奶也不允许我们告诉爸妈。没关系,我和弟弟会照顾好的。”英子说。

“那你早点回去做饭。别让奶奶饿着了。”老头说。

“就差几棵树没采了,马上就回去,我让弟弟在家先煮好饭,回去炒菜就行。”英子说,“大伯,你下午在家吗?我送些茶叶去你家,你帮我炒一炒。”

“你送来就是。”老头说。

“那就太麻烦你了。”英子说完,双手又在茶树上忙碌了。

老头看了看我们三个,说道:“她是我邻村的,父母在温州鞋厂打工,一年很少回来看看。她上有七十多岁的奶奶,下有八岁的弟弟。原先奶奶可以帮他们煮煮饭,喂喂猪,现在不行了,上个月下雨,去园里摘菜,滑了一跤,摔了腿。她硬没有告诉父母,自己咬着牙照顾奶奶,家里家外所有活,都是她带着弟弟做的。真不容易。”

“她没上学了?”小王问。

“哪能不上学,我们这里再穷也要读书的。”老头说。

“那真不容易。”我们三人不约而同的说道,也不约而同的向英子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我先走了。欢迎你们来徽州玩。”老头边说边举手向我们打招呼,牵着牛走了。

老头走后,我看着茶园里的英子,不由得生出一种钦佩的心情。那种坚韧、勤劳、孝顺、积极,像油菜花的花香扑进了我的心扉、我的灵魂。

“小王,瞧你德性,在单位升职这次没轮到你,就成天灰心丧气的,你看看这个英子。”老曾给旁边的小王重重打了一拳,说道。

小王没有像以前那样追着老曾要回一拳报仇,而是深深的做了一下呼吸,很严肃的说道:“我错了,其实我们就应该像英子这样,积极、阳光的面对每一天生活,即使有再大的困难,也要硬着头皮搞定它。”

……

汽车启动了,缓缓前行,车窗外飘来英子清脆的歌声,仿佛印在云朵上,跟着我的脚印跋涉千山万水,陪伴我以后每一个日子:

三月鹧鸪满山游,四月江水到处流,

采茶姑娘茶山走,茶歌飞上白云头。

草中野兔窜过坡,树头画眉离了窝,

江心鲤鱼跳出水,要听姐妹采茶歌。

采茶姐妹上茶山,一层白云一层天,

满山茶树亲手种,辛苦换得茶满园。

春天采茶抽茶芽,快趁时光掐细茶。

风吹茶树香千里,盖过园中茉莉花,

采茶姑娘时时忙,早起采茶晚插秧,

早起采茶顶露水,晚插秧苗伴月亮。

采茶采到茶花开,漫山接岭一片白,

蜜蜂忘记回窠去,神仙听歌下凡来。

……

※备注:本文最初发表于《徽州乡村纪事》作品集(安徽人民出版社,ISBN978-7-212-07714-3)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