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汪小祥的头像

汪小祥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8/23
分享

惜春长怕花开早 ——读辛弃疾《摸鱼儿》

  摸鱼儿

(南宋•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依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淳熙六年己亥,是南宋孝宗即位后的第十七年。辛弃疾在朝廷任职已有十八年之久。这十多年间,他东迁西调,席不暇暖,生活很不安定。淳熙五年他由江西安抚使转为湖北转运副使,还不到一年,忽又改为湖南转运副使。真是来去匆匆,让他思想毫无准备。这次调动,内情如何?外人无法知道。但在辛弃疾看来,却是有人在孝宗皇帝跟前说了他的坏话,所以才把他从湖北调开的。这使他十分不快。在同官王正之为他饯行的筵席上,他感慨很深,即席挥毫,写下了这首《摸鱼儿》。

那是一个晚春天气,刚来过一场风雨,春天的气息又淡薄了几分。心情也因此又添一层感慨。他觉得,用不着几番风雨,这春天就会一去无踪了。风雨就像是催归的无情使者,不把春天架走是不肯干休的。

春是什么?在这里代表着人间美好的事物,良好的愿景,却又实指不得,只得把这涵义寓于春了。

下面便突出一个“惜”字。由于爱惜春光,便害怕春光早逝,所以他又曾经怕春花开的太早;然而春天毕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当到处是一片落花飞絮的景象时,春之脚步显然已经无法停留,这便使人更觉惋惜了。

那么春欲归向何处?他禁不住向春发问。“见说道”是听说的,“天涯”是春要去的处所。“芳草”象征美好的事物。苏轼《蝶恋花》词:“天涯何处无芳草?”是情怀豁达的话,辛弃疾“天涯芳草无归路”却是伤心的话了。既然“归路”是没有的,春又归向何处呢?而她偏又归去了。

“怨春不语”——发问却得不到答案,于是就只好埋怨这春之神了。

如今能把这春的残余脚痕挽留下一点儿的是什么呢?那是粘在蜘蛛网上的一星半点飞絮。那些挂在人家屋檐底下的蜘蛛也算是殷勤的了,它们张开网儿,整天忙着兜揽那漫天飘飞的柳絮,仿佛怕春天去的一无踪影,硬是要把些细碎的踪痕保留一些下来。

上片,一层一折,一折一转,层层深入,把对春的珍重、悼惜写的悱恻缠绵,笔墨温婉。他是悼惜那大自然春天的消逝吗?是有那么一层意思;可是恐怕更深层次是在借春光作喻,发抒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开头,朝廷上当权者似乎有点奋发有为的样子。不料,政治上的风风雨雨,阴晴无定,转眼之间,便换了另一种气候,让有志之士不能不悲愤感慨。作者这层意思是可以意会的。

下片,则通过一些典故的运用,进一步隐喻朝廷政治的败坏和小人得志的丑态。

“长门事”是用汉武帝陈皇后的故事。据司马相如《长门赋》序说陈皇后“失宠,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听说司马相如很会写文章,就叫人送去黄金百斤,请他“为文,以悟上。”司马相如为此写了《长门赋》。作者运用这个故事是比喻有些臣子因受到敌对势力打压诬陷,招致皇帝对其疏远。“准睨佳期又误”是说象陈皇后这些不幸的人,蛮想同皇帝恢复过去的关系,如今想往的“佳期”不知怎地又耽搁下来了。

为什么呢?因为“蛾眉曾有人妒。”这话来自屈原《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予以善淫。”“蛾眉”原指容貌美好,后人诗词中常用作指代品质善良、高尚的人。南宋朝廷内部派系复杂,争权夺利,相互倾轧,加上利用最高统治者的阴暗心理,那些主和派人物更是竭力打压加害主战派,使不少正直善良的忠臣良将遭遇迫害,身陷囹圄,甚至丢了性命。他们纵把司马相如的《长门赋》买了来,高高在上的皇帝就能回心转意吗?没有的事!“脉脉此情谁诉?”受陷害打击的人,只有把满腔冤苦吞下肚子里罢了。

这一段话是指哪些人呢?我们虽然不必坐实便是辛弃疾本人,但辛弃疾在南宋朝廷里受人排挤打压,甚至被造谣中伤,却是事实。

下面又是笔锋一转:“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是对那些在官场上扬扬得意的小人说的。争妍也罢,斗宠也罢,其实都不过是眼前霎时光景。得意什么呢?你们不看看杨玉环、赵飞燕,她们当时受到君王的宠爱,声势何其显赫?如今又怎样?不是都一样化作尘土了吗!话中含义非常冷峻,也是十分尖刻的。

“闲愁最苦”——这是一句总括,把上文的种种,归结为一个“苦”字。作者认为这些个事情不去想它也罢,因为这种局势是很难改变的。

结拍更发抒了作者满腔的怨愤——

“休去依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为什么不要去依那危栏?因为一依栏就会看到斜阳正留恋在那“烟柳断肠”的地方。这话的意思是说自己实在是不愿看那统治者一派醉生梦死的生活。

“断肠”,据刘逸生《宋词小析》解:断肠一般解为因愁苦而肠断。但正如销魂可用于“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也可以用于“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断肠”也有哀乐不同的二义。辛弃疾这里的“烟柳断肠处”也是说那含烟带雾的杨柳正是使人为之销魂荡魄的地方。同样是作为欢乐的意思用的。然而斜阳(太阳常常都是比喻皇帝的)偏偏就留恋在那个地方,怎不叫人丧气、失望呢?这样的一个结尾在皇帝看来,当然是大不敬的。所以罗大经《鹤林玉露》说:“闻寿皇(宋孝宗)见此词,颇不悦。”这位皇帝是看出此词内里的意思来的。南宋统治者留恋着江南的湖光山色,“直把杭州作汴州”,大有偏安于一隅的决心,而对于收复北部河山,已经越来越不感兴趣了。而这正是生长在北方的辛弃疾最感痛心的。

这首词贯穿着一位英雄人物对国事的忧危和怨愤,却写的如此的婉转深沉,使人为之低徊感慨。所以一向都获得好评。清人陈廷焯说:“词意殊怨,然姿态飞动,极沉郁顿挫之致。”又说:“怨而怒矣,然沉郁顿宕,笔势飞舞,千古所无。”梁启超说:“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评价很高,且很中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