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汪小祥的头像

汪小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1/10
分享

登皖南井冈黄高峰记

黄高峰_副本.jpg

(一)

逶迤黄山一子脉,

青云出岫世初识,

含颦一笑千般媚,

驴子八荒恨到迟。

黄高峰——我曾经到过你的脊背和峰头,为你的伟岸、峻拔,目空四野,威仪八方而倾倒。今日却深深地走进你的腹地,欣赏你,深深为你的内在美而震撼。

黄高峰——你虽为黄山之第72峰,但由于你逶迤向东飘移到大会山群落里,几似藏于深闺,使认识、了解你、并真正走进你的人并不多……

何为黄高峰——探求你名称的由来,便可追溯你千年不竭佛教文化之渊源。

黄高峰又名黄檗山,可称是佛教名山。《旌德县志》里的一篇艺文这样写道:“闻昔山多梵刹,金碧交辉,古柏乔松,茂林修竹,回环曲折,阴芘左右。”

如今从陶环村过玉水上山,在半山腰的丛林古道傍间或能见到一些残存的庙基遗址,据说是曾经的甘露祠、太子殿等古刹庙宇。

而位于黄高峰极顶不到百米的垭口山脊平坦处至今还尚存些断垣残墙,那便是建于清雍正年间的祗园禅林遗址。

据资料考证:黄高峰上可能还有曾经供奉希运禅师、弟子楚南与太子李忱三人的古禅寺遗址。

希运禅师、弟子楚南与太子李忱一行三人云游至黄高峰,改名黄檗山,大振宗风。此可能正是黄高峰的真实由来?身为大唐太子的李忱为何独选择此地修行?因为时值武宗发难,此地偏僻,便于隐蔽……

由此看来希运禅师有可能就是黄高峰开山祖师?黄高峰民间传说中的太子高僧李剑,很可能就是希运禅师、弟子楚南与太子李忱的误传……

黄高峰真正名垂史册的,则是你作为抗战后期直至解放前夕皖南游击战根据地——六县中心县委的所在地的红色历史。据《黄高峰上旌旗猎》载:当年胡明入住管家山后,以短工身份,入龙川、走石井、下洋川、扎根王家庄,进驻黄高峰,将星火点燃整个皖南山区……

黄高峰下的王家庄——一个仅有七、八户人家的村子更是书写革命传奇的英雄村落。在上世纪30年代末,全村仅三十几口人,其中三分之一是中共党员。胡明以及他的战友王昌沐、吕绍有、江钦月、江福喜、王必英、王必达、王时尚、王家齐等先驱、英烈们以这片热土为根据地在周边数千里山区丘陵里开展了近十年之久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于是,旌川大地唱响了游击队夜袭庙首乡公所、钱老五打江端、打不死的刘奎等栩栩如生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故事,掀起了上世纪40年代旌德革命史上打土豪、除恶霸,为穷苦百姓闹翻身、谋福祉的又一波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

而黄高峰真正动人心魄的还是你那自身经大自然鬼斧神工般雕琢而独具魅力的体态和身姿以及被你的身衣(高密的丛林植被)隐藏遮蔽下的体表上的神奇景观……

黄高峰距旌德县城西南约15公里,属东黄山延伸的大会山系,海拔1143米。清嘉庆《旌德县志》有艺文载:“环旌皆山也,其西南嶙峋而耸出者,曰黄高峰。峰何以名黄高?曰宣歙之山,黄为大,若天都,若莲华,峰峦叠起,山脉一折而东,结成是峰。盖巍巍然,高与黄山并也。”故有黄山第七十二峰之称谓。

黄高峰山势峭拔险峻,峥嵘奇伟。有诗云:“卓笔悬空立,云根断欲连。昔人采药去,相会不知年”……

让我们顺着上山的脚步,慢慢的欣赏你的美……

(二)

我们从旌德县城乘车经版书,越杨家岭,过王家庄(旌德模范),至陶环下车,开始登山。陶环位于黄高峰的东北侧。我们跨过玉水沿古道上山。矗立我们眼前的是黄高峰北次峰向东北绵延的山脉,但仰目那卓拔高峻,耸立于云天的石峰,便顿生危峰拔云立的巍峻感。

我们沿黄高峰北次峰向东北斜切的石壁下山谷林地中的古道节节上行,沿路茂林修竹遮天蔽日,正所谓,虽正午时分,不见曦日。虽然早上气温不高,走的又是林荫古道,但步步拔高,没多久我们一个个已是大汗淋漓。一小时后,到达一个平台。我们在这儿稍事休息。

从山脚算起,看似走了不小的距离,也嚼了嚼爬坡上坎的经历。直到看见前方直立耸霄的石阶,有人感叹到:“要登的目标跟流云挨得太挤……”

平台上有几沓大小不一的古房基,房基边尚有些石砌的墙磅——不知这儿是不是传说的甘露寺遗址。

继续拔高,山谷也渐达顶端,古道绕向南面的山脊上,我们到达大树群落。五、六棵需四人以上才能合抱的巨枫魁伟高拔,直插青冥——这儿或许就是传说中的太子殿遗址也未可知。

大家在仰观、惊叹大树的魁伟雄壮之余,纷纷于大树下留影休息。

过大树群落,继续沿密林间陡峭的古道上行。一步步陡,一阶阶险,每阶每步都犹如人生必须跨过的坎、堤。这时,脚下踩着砂石一滑,身子立马失去平衡,不慎跌倒在路下的荆丛里,前后同行驴友立即帮我搀起,一看我腿肚上有鲜红的液体滴落,立马取出应急包,帮我止住伤口,留下殷殷的划痕。在大家的帮助下,我强忍疼痛,站立起来,一边整理包裹,一边拭去汗与泪,但脸上却释出坚毅的笑,并自嘲道:“没什么,人生在世磕磕绊绊才是真,苦与痛,困与厄原本就是牵引幸与福、平与安之舟靠岸的锚绳;温室里的享乐不过是虚幻的浮云。摔跌拐扭的痕,就当是水彩在手脚上涂鸦留下的迹印……”

继续在山道上攀行。这时已走在黄高峰北次峰黄石崖脊下阳山面的横排路上。海拔渐高,气温则渐低,这儿春天的花期也稍迟,其它地方樱桃花已谢,而黄高峰阳山面遍布的樱桃花却开得正旺。我们几乎走在夹路皆野樱的花丛之中。

10点左右到达黄高峰主峰与北次峰之间的垭口。在这里,我们队伍里有人携带的海拔高度计上显示其垂直落差为780米(从出发地县城始计数),加上县城的海拔高度,垭口已是海拔1000米上方。

在北次峰的颈部拔地高高矗立着一些巨型柱石,其中一座高近10米,围亦在5—6米,其状犹如一站立老者……像这样极具形态的石笋峰还有四到五个,可惜无法近身拍摄。这些象形巨石或许是大自然神奇造化般为在黄高峰上修行的神仙们塑立的石雕一般,不如就叫他们为“黄高五仙石”吧。

从垭口向北次峰的下颌部东切,到达由次峰逸出犹如次峰鼻梁般的一巨型峰头石上。站立峰头,好有一种万丈绝壁之上凌空孑立之感。从峰头下瞰,绝壁悬崖,万丈深渊。峰头左下,在另一石峰的峰头上有一面次峰打坐念经的仙人石。仙人石右,有一昂首向空谷,张开两翅,振羽欲飞的飞鹰石与仙人石相背。飞鹰石右侧有一小雏鹰,头和嘴前伸,眼睛望着母鹰,亦欲飞状。峰头东眺,是玉水河谷两岸的模范、陶环、厚儒等村落及靠山梯田以及相望于横亘在玉水东岸的素有黄高峰东部屏障之谓的南北走向的安山山脉(海拔984米)。峰头北视,视线被次峰向东延伸的石壁悬崖拦截……

(三)

黄高肩出奇峰,神石堪比游龙。你若长缨在手,能否缚住皇虫?

过垭口往主峰之颌部南切,从脊背北瞰,云头锁门,草木渐低,石马长嘶,苍龙卧壁……

距我们站立处约50米外,有一高高隆起的石峰,其峰头高昂朝向苍穹,其峰脊逶迤绵延至山腰,其峰尾下带一小峰,其状犹如母子游龙上青冥……

到达黄高峰极巅东侧石崖之下的一个小脊背上。清嘉庆《旌德县志》所附汪振莅艺文里有这样一段话:从这里“攀登纡回而上,直登嵽嵲,上有仙人桥,两峰对峙,其中间不盈尺,若可以跨而过者,视其下,则深有千寻,毛发竦然而竖。又其上有饿鹰岩,怪石突出,若鹰鸇之逐鸟雀状。大石荦峃,有如璧立;小石磊砢,纷纶杂沓。不知巨灵何年劈凿削成此危峰峭壁?”

如今身临其境,对其绝险感同身受。这里,可谓是天梯石栈相勾连,峭壁奇峰互傍依,绝崖忽转万仞仄,鬼鞭断石偏欲奇……

这里,丘峦崩摧,列缺霹雳,缓曲是逗号,它只是惊叹号的小前提。不要以为可以歇一口气,抬头便是一山更比一山高,一峰更比一峰危的排比。

不遗余力,是劝励别人的语气。轮到自己,使上七分劲,就累到爬不起。更不要说喘不过、接不上的气,还有颤颤跳跳的腿肚肌……

穿越荦峃乱石,耸峙危岩,便是两墆嵲危峰夹峙而成的一线天,两万丈绝壁间的一线天光——石崖上两巨石间一道不很规则的缝隙,仅够一般瘦小身材者穿过;稍胖者则需两手撑住石壁上移至稍宽处才能通过。

老夫不识神仙域,石缝崎岖向天立。扶屼历井仰一线,以手拊膺长叹息……

(四)

过一线天继续南插,到达黄高峰洞:这里距黄高峰极顶不足百米的绝壁悬崖之下,大自然鬼斧神工般并排雕琢出水、火、风截然不同的三个洞:

风洞——洞外不见松叶动,洞内徐徐二级风。

火洞——洞外凛凛寒彻骨,洞内融融三月春。

水洞——洞外旱至禾木枯,洞内泠泠水声汩。

清吕光亨旌阳十景诗之四《黄高峰洞》云:“岧嶤峰峻听啼鸦,古洞清幽望眼赊。泉水流来疑上竺,磐声彻处讽南华……”

近观其洞,每洞深约4—5米,宽约5-6米,能藏身十几二十人左右。据说太平天国战乱时,山下的百姓纷纷逃难躲藏于此,方幸免涂炭。

洞前视野开阔,南、东、北起伏跌宕之群峦、浅谷均可两臂张而揽之……

过三洞,我们继续南切,路下一棵枯死的龙爪松,倒爬于绝壁悬崖之上,数年不腐,给这儿又添加了一道“枯松倒挂倚绝壁”的自然景观。

11时我们到达黄高峰南侧垭口山脊。山脊平台上一处数百平米尚存有若干条石的屋基,据说为清雍正年间所建的祗元禅林遗址,从其弘大的房基规模看,当年的香火是何其旺盛。

山脊西瞰:江村塔、荷花池清晰可见。金鳌峰雄踞西北,成为黄高峰之屏障。若天气晴朗,视线通透,便可与黄山诸峰隔白地盆地相望。黄高峰西面山体为黄褐色岩壁,故夕阳西照,从白地江村方向东看能产生一道晕黄的反光,因此便构成江村一大盛景——“黄崖胜迹”。

黄高峰南侧便是船形山(海拔950米),因两山山脊相连,东西向远望,犹如悬浮于空中的巨船。视线跳过船形山,便是大会诸峰如宾朋围坐,亲近而和乐融融。

(五)

从垭口冲刺顶峰,已没有石阶,只有山脊表皮踩踏出的小路。在峰岩与荆棘中一会儿东拐,一会儿西折。东面稍缓,西面则是万丈悬崖绝壁,绝壁之上或旁逸,或依立,或笋峙着各具形态,惟妙惟肖的峰石。

一路攀越,松似天目移,远山在巨画里。空谷烟霞聚,欲将瑶池翳。登道飞越几许?凭栏已是山河万里。

云姥探问殷殷,青鸟痴笑耄耋。依杖听莺宅心仪,境界最是消解纠结的篦……

终于到达顶峰。站立巅峰,四下环顾,绩、旌、泾、太四县百里景物皆历历在目,正所谓“宁芜之屏藩,徽杭之项背”,处江南徽州、芜湖、南京和杭州三角地带之腹心也。

回看一路上攀的足迹,不免感慨难抑:此时此刻,收拢的是心事,开阔的是胸臆。蹊径盘出南山种豆翁的惬意,还有辞相归山的足迹,拒禅天子的秘密……

山是垫起,高度是自己。山给你曲折蜿蜒的经历,过程是一羹香郁浓浓滋润生命的蜜。

天柱嶙峋屼立,山鹰殷勤依依。四遐穷尽清眸,八荒荡涤兴逸。怀古幽情乍起,即使一瞬成陈迹。长风一笑放眼迟,我已尽赏白云矮树峰头亲吻的奇……

(六)

12时左右,我们沿东山脊下山。整个山脊皆为两三米高的天然杜鹃花林带,若是“5.1”前后,便能欣赏到杜鹃漫山,血色花海的盛景。

下的山脊,向南斜插,到达黄高峰东侧颔下腹地,在一块稍平坦处,立有一块牌子,上写游击队练兵场,应该就是射击的靶场;再向下另一稍平坦处亦立有一块牌子,上写游击队宿营地;再向北斜插便到达狮子岩,狮子岩是一个岩石下方的一个洞穴,大约有20平米左右,形似狮子张开的大口。在岩洞上方的石壁上用红漆朱砂书写着“胡明指挥所”五个大字。看着这些历史的红色印记,不免让人想起陈毅元帅赣南游击词中描写的那些艰苦卓绝的斗争场景:“天将晓,队员醒来早。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满身沾野草。”“野营已自无帐篷,大树遮身待晓明。几番梦不成。”“天放晴,对月设野营。拂拂清风催睡意,森森万树若云屯。梦中念敌情。”“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这恐怕也正是当年胡明所率皖南六县中心县委及其游击队生活的真实写照吧……

站立洞前,缅怀、追忆先烈们的战斗生活,忽觉黄高峰恰是一枚镌刻历史的丰碑,她那伟岸、高耸的雄姿,不正是先烈们刚强不屈的身影的幻化吗?!

下午2时许到达王家庄,结束黄高峰腹地穿越登山行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