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娅的头像

王娅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2/01
分享

梦幻里的乡庄

 

阳光真好。

不炽热也不清寒,不张扬也不沉寂。漫步行走,忘了季节,不知今夕何年,一切刚刚好。

青石路在脚下延伸。千形万状,指的是石块的形状非圆非方,以及这不成方圆的石块构造出的长长短短曲曲弯弯的小径。我之所以留意脚下的石头,因为平时踩惯的或水泥或沥青或大理石或地板砖的地面,像一整张兽皮铺就而成,光滑、规整又憨实,可我听到我踏踩的脚步声总显空洞,特别在夜晚,那空洞声似乎还透出一种虚无感,仿佛是我无处安放的迷茫和彷徨。这会儿我的两只脚,仿佛撒欢的小猫小狗,忽的活跃了。脚下的承接着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鞋底的石块,灰中带有淡淡的蛋青色花纹的石块,宛若摆渡的船只,无数的摆满船铺陈在那里,感官上的新奇愉悦自不必说,关键是带动了思想的绞动。思想一动,尽收眼帘的除了深邃,似乎还能洞见一些常被肉眼忽视的。比如,此时我看见了大地的毛孔,裸露在石块与石块的中间,既不突兀,更不丑陋,显示出一种粗犷的雅致,有一瞬间,我恍惚觉得它们是纵横交错的血管,有褐色的液体在中间汩汩流淌。伴随着幻影,颤抖由脚底掠过头顶。

明白了走在这条小径上的别样感从哪而来。原来我是走在大地的吐故纳新和新陈代谢中,走在钢筋水泥般的丛林消失的“地气”里。我的四周涌动着此起彼伏的呼吸——大自然的呼吸。大自然的呼吸与我们人类相反,它们吐出的是氧气,是清新,是活力,是美丽。也就不奇怪从石块边缘探出头的花草树木,是那样的随性奔放;依小径而蜿蜒的篱笆墙、房屋,是那般纯朴自然。迎面而来的白墙黛瓦,和墙里瓦间卯榫出的木质,是那般熟稔贴切,像是我用了很久的家什物件。

如果问卷调查:请勾勒出你梦想的未来。我想一百人中的大多数人,会在纸章中央画上一栋房子,屋顶锥形盖瓦,屋面藤萝爬满,屋内布局笔墨隐藏,但煮酒烹茶的雅间会露出一角。庭院必不可少。院里翠竹林立,花果飘香,草木葳蕤,怪石堆砌。人们未实现的和压抑的精神世界,将淋漓尽致地寄托在庭院的追求中,对庭院的着墨大过屋内。屋后青山连绵,屋侧碧水悠悠,一条低矮灌木掩映的小路通向不远处的树林。画面丰富,转换成文字,就是“与自然界一道休养生息”。历经种种磨难的现代人,终于越过两千年的时空,领悟到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智慧火花。

转了一圈,岂不又回到起点。也是,也不是。起点是上一个终点,终点是下一个起点。逝者如斯,不舍昼夜,而人类文明在周而复始的循环中进化和发展。现代人崇尚的自然,当然不是退回到祖先的那原始、简陋、贫寒的茅屋草舍里去茹毛饮血和刀耕火种。

我属一百人中的大多数人。

站在刚刚好的阳光下,走在千形万状的石块上,刹那间,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抬眼正对山,且不是普通的山,是凤凰山,我们当地人习惯称东山。顾名思义,我们这儿接受早晨第一缕阳光的地方。那首著名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谒,便是从这山上流传开来。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挥毫的“流响”至今潺潺有声。站在东山顶上,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白居易的“草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依稀可见。东山,一座有渊薮的山,一座有灵性的山。

湖在巷子那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东山脚下的水,何人来乐?乐的什么?掠过水。可波浪分明在眼前。飞檐斗拱的跌宕起伏的屋宇呈现出的线条,可不是水波荡漾的态势么?而含蓄内敛的建筑风格,与水的“不争、处下”的品性如出一辙。曲径通幽的走向,如同水的涓涓细流。

接下来,便是进屋了。屋子多得数过多来,像花一样,这里一丛,那里一蔟,错落有致,绿植相拥。每幢房屋似乎都有诉说心事的欲望,只好选两间了。

走进金粟院。它已然成了网红,几乎天天出现在我的微信朋友圈。可是,沿着纡回的长廊,透过典雅的木格窗,满眼流动着古风禅韵,那种时光流转,仿佛把我们带回久远年代的怦然心动,是照片无法给予的。默默念叨“金粟”,金为钱,粟为粮,组合起来是仓府两实,仓府两实是生活品质的基础。对于这一点,古人是否也认同?那么,何谓生活品质?

凤塬里,是住宿小区。在我心里它是老子推崇的“小国寡民”。一扇古色古香的大门,隔开了喧嚣嘈杂。一进门里,“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诗句,蓦地跳出脑际。再往里走,那树那花那草,已不是草木,全变成高高低低的音符。小巷也不是小巷,是扭来扭去的腰肢。朱红色木门,锁住了深院幽庭,却关不住“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联想。坐在气韵古雅的书桌旁,沏一杯茶,捧一本书,笑看风轻云淡,闲听花静鸟喧,心灵与空间和谐共处,心境与环境融为一体。这是否就是生活品质?

当然,每个人对“品质”的理解必不相同,我倒认为这里是古人说的“天人之际。

不过,领悟博大精深的“天人之际”,得重新站回在阳光下。面对东山,山顶上一个硕大的金色的如倒置的酒杯我们称“金顶”,它是东山的正中心。对应它的,是一条笔直宽阔的大道,大道便是这儿的中轴线。所有的建筑、景物是此为中心,向两边铺陈。但这仅是东方传统的建筑美学罢了。奇妙在于,东山不是座普通的山,东山有优美的风景、有神奇的传说、有丰厚的人文底蕴。视线再往外扩展,我们县城黄梅也不是座普通的县城,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的黄梅戏的发源地;北宋岳飞把四儿五儿托付给黄梅,岳家拳从此在黄梅开枝菜叶发扬光大;黄梅挑花享誉海内外,云云。然后,在这里徜徉,能时时感受到它们的气韵,甚至能找到它们的脚本,如果把这儿比作一条精致的手链,它们就是其中一环。

是的,这里极目所见的一房一舍,一景一物,一草一木,一线条,一弧度,一纹理,总让人不由自主地生出种种错觉:以为自己是大唐盛世中的小姐,是从天宫偷下凡尘的仙女,是绣着鞋垫等郎归的村姑,是白日梦中那个遥不可及的自己……忘了今世,让人像滴小水珠落入大海,即刻便被这片建筑以及建筑所营造的氛围所溶化,不就是古人云的天人合一呢?

怎么可以忘了今世?

光影在一点点伸展,风里裹挟的寒意在一点点加深,到底让人记起这是初冬的太阳。一抬头的“看脚下”三字犹如仰望中的圣贤的沉思的眉宇——茅草竹蓠的门楼上镶嵌的一块牌匾。看脚下,脚下有什么?脚下有影子。脚下有路。让影子投射在路面上的,却是我的脚。我的脚又是如何站在路面上呢?

这就是东山小镇。自从走进它看到的第一眼是“为甚到此”的红底黄字的牌匾,一路上的问号像片片盛开的芒花,在我心头拂啊拂。找到答案了吗?我问自己。没有。却有一种与智者对话后的豁然开朗,感受如同另一块牌匾“来的正好”。

看脚下。

为甚到此。

 来得正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