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 心灵上的回味
磨坪有一怪,萝卜当主菜。素有“秘境圣地”之称的秭归县磨坪乡蕴藏着不少的“秘密”,农家小院一日三餐少不了一盘“硬菜”——萝卜。凉拌萝卜丝、腌渍萝卜干、油炸萝卜饼、羊肉萝卜汤,满盘全席,让你眼睛看得花,肚儿撑得胀鼓鼓的。
磨坪萝卜味道不错。田里长出土的萝卜脆生生的,爽口极了。“山东的苹果新疆的梨,不如磨坪的萝卜皮。”这样的段子捂着耳朵也听得见。有时,在农家做客,还没有张嘴动筷子时,主人就会出一道迷语让你猜。“红公鸡,绿尾巴,一头扎到地底下。”若是你没有猜中,对不起,萝卜这道菜就“禁口”了,不许你品尝。
磨坪人聪明,懂得食药同性的原理。“萝卜上市,医生没事。”“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吃着萝卜喝着茶,气得大夫满街爬。”讲着这些康体保健的条条款款,他们可以说出一套一套的,不重句。
他们懂得萝卜太多的故事!
萝卜是“救命菜”。时光倍速倒回至1928年春。深受苦难的磨坪百姓突然看到了一支头戴五角星、腿绑灰布带、脚穿麻草鞋的小分队。这些“稀客”自称是红军,是贺龙的兵,是打土匪的,是从巴东县路过磨坪过河到秭归马营、兴山县清剿匪徒去的。当听说是人民的军队,是穷人的救星,穷得叮当响的百姓纷纷把唯一的“当家粮”萝卜,从地里拔出来,含着泪塞给战士们当作干粮。战士纪律好,百般推辞,最后只好趁百姓不注意时,把携带的银元丢到他们的屋门槛上、萝卜田头。后来,捷报频传,这支队伍在行军的路上有萝卜的裹腹助力,战士们连战连胜,没有一人因饿着、战斗而牺牲。乡亲们喜不自禁,说萝卜是功臣,是红军的“救命菜”。
萝卜是“英雄菜”。具有喀斯特地貌的磨坪山大林深,历来都是土匪转移隐匿的首选之地。1950年4月,江汉军区独立一师战士杨成平在磨坪清匪反霸时,遭到土匪头目邓协臣等400名土匪的围追堵截。杨升平英勇顽强,不屈不挠,在自己干粮断绝,靠掩体仓库地窖里的萝卜给力,与土匪进行了五天五夜的火拚,后因寡不敌众,杨升平被土匪活捉。在刀削斧砍的残酷迫害中英勇就义,牺牲时只有18岁。
不该忘记的终究不会忘记!
缅怀英雄先烈,感情朴素的磨坪人民是独特的。就像端午节吃粽子凭吊屈原一样,他们对萝卜顶礼膜拜,一日三餐食材如同药铺的甘草——离不了,有空闲聊时,他们不抽烟、不喝茶,而是把萝卜干含在嘴里咀嚼,如同牛反刍一样。或许是味觉的发酵,居住在这儿的人民心灵上的触觉也次递绽放,留下了许多学英雄见行动的生动桥段。
1968年4月,磨坪乡谭家坡村熊妈妈家里来了五名穿着四个兜的绿色军装、佩饰红领章的首长。他们是兰州军区千里迢迢来给她儿子报“信”的。“你儿子很优秀,在部队三次受到嘉奖!”首长话一停,熊妈妈点头到“那好!”每说完一句话,熊妈妈都是“那好,那好”地应答。“你的儿子在一次军事行动中不幸牺牲。”首长脸色凝重。“那好!”熊妈妈依旧是这句重话。首长有点惊诧,再宽宏大量的母亲也不会这样无私呀。一旁的乡人武部长明白了熊妈妈没听懂首长的普通话,连忙移步到她的身边,沉重地翻译道“牺牲就是死了”。顿时,熊妈妈瘫倒地上、泪流满面。包好的军人抚恤金递给熊妈妈时,她拒绝认领,只有一个请求,将这笔钱奉还“交公”。目睹破败的土瓦屋、穿着补巴衣服的“百衲衣”,在这位了不起的农村妇女面前、首长们向这位英雄的妈妈致敬了一个长长的军礼!
磨坪人勇敢,死不怕,苦不怕。直插蓝天的岩口河峭壁上、男人吊在像荡秋千的筐栏里打炮眼,硬实生凿出一条连接城乡的大通道;三墩岩“半边天”扛起男人的苦活,抡起钢钎、铁锤在白云深处的滥石沟上改造梯田过千亩,成了闻名全县农业学大寨的样板村;一蓝村秋谷山村民把好风水的屋场无偿地拆了,腾出通道修建了蓄水万方的“红旗渠”,解决百年饮水、抗旱难的天大困难。这是一种什么力量在驰而不息,驱使他们无私奉献家乡的建设与振兴呢?我想这是他们对英雄至死不渝的眷念化作滋养生命的力量,萝卜正是这种眷念的一个支点!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