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花果,是多年前读肖复兴散文才知道有的,后来在电视记录片上看到介绍新疆人吃无花果,以为那是新疆才有的特产,而且看见他们只几下就把果皮剥下,然后整个一口吃掉,里面鲜红的果肉根本看不到,那时以为无花果就是乳白色的,口感和香蕉差不多的东西。最早吃无花果是2000年在酒吧吃无花果晾成的果干,大小和板栗差不多,表皮稍硬,便以为无花果不过是有着硬壳的小果子。直至到了威海,才发现无花果树很多,房前屋后,街道两旁都可见到,而且果子从七八月开始一直到十一月份霜冻时都还有,是水果当中果期最长的了。
第一次见到卖无花果是在威海的石岛小镇,中秋已过,一位老妇人提着篮子在梧桐树下叫卖,出于好奇走过去,只见篮中的果子绿绿的,每个上面都有粉红色的小口,从小口里往外流着汁液,拿在手里黏黏的软软的,似乎不新鲜的样子,感觉它并不好吃,于是又放回篮子里。从那以后即使再遇见无花果小贩,我也只是朝那篮中瞟一眼,不再问津,因为对于食物我总是凭着视觉感受来判断它的味道。
不过,威海当地人对无花果却是极其偏爱的,他们知道那是自家产的宝贝,不施化肥不洒农药,超市里是绝对没有的,因为无花果必须当天采当天卖,怕挤怕压,无法运输,小贩们从山上或园子里采下果子来,小心翼翼地码在篮子里,两三篮一起放在小推车上推到市里买,也有的提着篮子在路边卖,卖完了再回去摘,所以当地人吃到的永远是新鲜的无花果,外地人不知那是什么,像我一样,看一看就走开了。
第一次品尝树上刚摘下的无花果,是在威海半月山庄我住的屋后,刚刚进入五月,无花果树上才鼓出小包,颜色像荷叶的背面,摸上去硬硬的,只有绿豆粒一半大的小口刚有点泛红,忍不住摘了下来,果柄上立刻有白色浆液流出,掰开果子一看,里面芽状的果肉还是粉白的,细细的芽密密地挤在一起,咬了一口细芽,酸酸涩涩的,就丢弃了,感觉无花果即便是成熟了也好吃不到哪里去。
直到今年九月,带着我的宝贝儿子经过华联商厦时,一个老婆婆喊“无花果嘞,这花果真甜,你尝一个,不甜不要钱!小孩儿吃最好”,一听小孩儿吃最好,便立刻接过来小心地掰开成两瓣,天哪,我的眼前一亮,熟透的无花果是我永远都想象不出的样子,它狠狠地颠覆了我对它的认知。
看着那如石榴籽一般红艳的芽状果肉就像浸在浓稠的蜜里一样,亮晶晶地,极其诱人地展现在眼前,忍不住浅浅地尝了一口,那是从未有过的甜蜜鲜美,和任何水果的感觉都不一样,甜而不腻,柔滑清香,吃了一个就想吃第二个,原来无花果不开花,是因为它的花开在果里,美丽和甜蜜都在果里慢慢地酝酿成熟,难怪它外表看起来很一般,吃起来却如此色香味俱全。
我迫不及待地带着不满三岁的儿子回到家,将洗过的无花果码在盘子里,放着儿子喜欢听的《小牧场我的家》,准备慢慢品尝,可是我的宝贝一见无花果就躲得远远的,无论怎样就是拒吃,看着蜜罐一样的无花果,我心生一计:
“哎呀!这无花果里怎么全都是蜜呀?简直太甜了!”
一听是蜜,他马上跑过来。
“我看看!”
趁机剜了一勺放进他嘴里。
“好吃!妈妈!是不是小蜜蜂放的蜜?”
“是啊,小蜜蜂多好啊,它知道你爱吃蜜,就放了好多呢。”
于是他一连吃了三个,等吃到第四个时不知什么原因不甜,就吐出来。
“妈妈,这个无花果小蜜蜂没放蜜,小蜜蜂是不是忘了?”
“是啊,小蜜蜂它怎么忘了呢?咱们挑放蜜的吃好吗?”
“好!”
小东西高兴地眼睛盯着看。
自此,无花果成了我们家极其偏爱的水果,几乎是见到就买,有时也会扔掉一些没放蜜的。
2008年12月27日于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