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提起这两个字,大都是不为人知的。不像西安那样被赋予古城的名号,也不曾有西安那样的高楼大厦,更不会有繁华的夜市街景。这里,对于初次来到的人留下的印象,更多的是空气清新,相比较西安的雾霾天气实在好得多,好似繁华街角处的咖啡厅,让人放慢了生活的脚步,从繁忙中抽离,找寻自己。
提及商洛,其文化历史与商鞅联系在一起,而后便与现代作家贾平凹相联系,丹凤县的棣花古镇是便是贾平凹的故居,也同为小说《 秦腔》的原型实景地。棣花古镇曾是“北通秦晋,南连吴楚”的商於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春秋、盛唐、宋金、当代等多种文化形态在此交织和融合。棣花古镇景区以宋金边城、清风老街、平凹文学艺术馆、千亩荷塘和棣花之都为主,走进商於古道棣花古镇景区,扑面而来的是尘封已久的秦、楚、宋、金文化的呈现。这里既有先秦文化的温柔婉转,又有大宋汉民的含蓄内敛,更有金人游牧民族的粗犷豪迈。
雨后的棣花,雨水打湿的地面尚未晾干,因去时正值清晨,便能见日升时的光芒。逆着光,三三两两湖边拍照,栏杆也成为了照片中的模特,几个人站在一起和身后的景合照,似乎人与景本就是一体的。抬头望去,湛蓝的天空却不像是刚下过雨的样子,一点点的蓝,像是迎接雨后的喜悦。正值春季,柳条散漫,好似有了困意,随风摇曳,沉醉在风里。
可惜的是并未看见池里的莲花盛开,说不清自己看到的是什么,水面尚有枯草枯叶,大抵是四季轮回留下的印记。只知自己的确是在玩笑,初春的季节里怎能看见娇滴滴盛开的莲花,虽未曾亲临盛夏的棣花,但却觉得十分亲近,便与好友相约,莲花盛开之时定要前往观赏,一睹莲花的芳容。
来到棣花古镇,少不了要去上述贾平凹文化艺术馆看一看。古朴的建筑,尚且保留了原来的样子,屋里的成设大都像从前那样摆放,只是突然之间多了些游客的足迹。随着贾平凹的名声大噪,这个小小的镇子被人们所发掘,贴上了旅游景点的标签,虽到此处的人不能称之接踵而至,但慕名而来的人却不计其数。
文化景点,是我对棣花古镇的理解,有写毛笔字的人在那里现场书写,平铺在桌子上的,挂起来的,虽欣赏不来,只知写得好,但的确让人耳目一新。可能文学的气息,是从人的身上散发出来的,亦或者,是从这个镇子散发出来的。后来,得知那位写毛笔字的人是商洛某个书法协会的,心中顿时肃然起敬,这一行倒是值得的,虽然放弃了一个周末晚起的机会。
正是这样一个地方,孕育了一位文学巨作人——贾平凹。许多文学爱好者,提起他便会提到商洛,亦如是,提到商洛,便会提及贾平凹,仿佛这两者早已融为一体,相互联系。幸运的是,我和同伴有机会一同前去棣花古镇观赏游玩,虽然不比见到本人,但见一见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创作的素材也是好的,在阅读他的作品之外,感觉自己离他更近了一步。